地方高校助力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研究

2024-05-26 07:10周天池葛元宇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企业

周天池,葛元宇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十三五”期间,纺织印染业初步完成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四项战略目标,成为我国进军制造业强国阵列的第一梯队[1]。但是,纺织印染产业同时是耗能与碳排放大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水、汽等各类资源,其能耗与水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与总水耗的4.4%与8.5%,排放时又存在空气污染与水污染问题,平均每1吨产品排放出17吨温室气体,其中印染环节占70%[2]。因此纺织印染业也是亟待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的重点行业。

近年来,以射阳临海高端纺织印染产业园、大丰(上海)纺织工业园为代表的盐城市纺织印染产业的规模与集群效应日益突显、蓬勃发展,正逐步向国内超大型纺织印染产业基地迈进。目前,盐城市纺织印染产业的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盐城市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下,得益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以及盐城市政府“两减五降”等利好举措,盐城市纺织印染行业整体运行稳定。然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环保压力、能源紧张、成本增长、国际形势等不利因素将严重挤压盐城市纺织印染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系科,拥有苏北纺织印染最高层次的技术研发团队和最多的专业人才储备,拥有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和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而这些正能满足园区企业进行低碳创新发展以及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可以构建园区—企业—高校三方联动网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释放活力,推动技术升级、促进成果转化,从而真正实现低碳发展的大战略。但是,三方如何建立真正有效的全面合作模式?如何快速推动园区低碳化发展改造?如何实现区域内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是盐城市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低碳转型发展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

1 低碳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园区政府政策引导精细度不足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但纺织印染的企业类型较多,生产对象及工艺流程差异性较大,而政府的行政人力资源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专业知识体系上也难以对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深入干预和规划,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多注重顶层设计,针对各个产业以及企业的细分政策在精细化、个性化程度上有所不足,在跟踪、调研、助力、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与方法还不够健全[3]。此外,随着纺织印染工业园区的不断壮大,园区内往往会出现不少其它类型的工业,它们低碳发展的情况更为复杂,从而严重影响了园区政府对碳排放情况的掌控,阻碣了减排政策制定的精确性,从而延滞了工业园低碳发展的脚步。

1.2 企业低碳发展的主动意愿不强

课题组借助“访企拓岗”活动走访了射阳临海高端纺织印染产业园、大丰(上海)纺织工业园、东台市高新技术园区与建湖县恒济镇工业集中区内30家纺织、印染企业,进行了企业低碳发展意愿调查。据调研结果显示,16.6%的企业认为“双碳”政策对企业生产基本没影响,60%的企业认为影响不大,23.4%的企业认为严重冲击了其生产经营模式。关于企业对低碳发展的认知必要性方面,调研结果显示20%的企业认为需要立即开展,66.7%的企业认为应该开展,但需要徐徐进行,13.3%的企业认为应该按原先生产方式进行。关于企业对低碳发展的规划方案方面,调研结果显示仅有10%的企业已经有全面开展的总体方案,33.3%的企业已经就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着手试点工作,56.7%的企业准备等待国家政府机构出台具体政策再开展工作。不少企业人士表示由于前段时间疫情及当下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市场主体消费与需求均明显受限,在低碳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的运营成本会明显增加,因此企业对于低碳发展的主动意愿不够强烈。

1.3 低碳方案在实际生产中推进不力

纺织印染工业园区内企业集中度高,区域内碳排放与污水排放强度大,因此园区环保与监测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目前工业园区企业应用的低碳技术多数体现在数字信息化改造、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应用光电风电新能源等方面,并尝试以此来建设工业生态链,但由于出发点重点偏移,规划方案不合理与产业链延伸不成熟等问题,低碳发展并未带来明显收益,反而滋生出诸多问题[4,5]。不少印染企业管理意识落后,忽视对员工新技术、新观念方面的业务培训,产品质量依据客户要求起伏较大,没有规范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管理上的疏漏与无序造成染料、助剂、能源与水等生产要素的严重浪费,从源头上影响了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控制,而且员工专业素养较低,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安全隐患风险增大。此外,现有的企业中生产设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仅占1/3,使用时间超过十年的设备占比约1/4,过多的老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量消耗大,严重滞后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园区配套的供能供热企业与污水处理厂工艺、装备落后,难以为降低碳排放提供有力支持。

1.4 低碳发展的人才与知识储备不够

目前,盐城市印染业主要产品为棉、化纤等基础制品,功能性、产业用面料等较少涉及,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业园区的大多数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偏重于来样加工,对自主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欲求也不强烈,因此其技术人员多数只能专精于某一环节,在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及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存在较多的薄弱点。比如以无水/节水染色、电化学还原氧化为代表纺织印染低碳发展新技术大多难以被其理解与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内技术人才的学历与职称层次较低,据调查结果显示,本科仅占6%,硕士以上不足0.5%,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不足3%。产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和品牌建设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大力培养高层次纺织印染人才已经成为低碳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盐城乃至苏北地区仅有盐城工学院培养大学及以上纺织印染专业人才,每年毕业生数量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在本科以上人才待遇上严重落后于苏中、苏南以及纺织印染强省浙江、广东与山东。仅以海安为对比例,目前,印染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薪资为6500-7500元,而盐城地区普遍为3500-5500元,因此对人才扎根盐城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专业人才的短缺进一步造成企业工艺革新困难,绿色创新能力薄弱,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理念在生产实际中难以推行。

2 地方高校助力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策略

2.1 协助政府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引导政策

未来纺织印染业必将以“科技、时尚、绿色”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要发展目标[6]。首先,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研发基地,地方高校在专业上的具有得天独厚的“校友”资源与“朋友圈”优势,可以深入参与,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引入更多更好的企业集聚盐城市纺织印染工业园区。同时,协助政府对全市纺织印染企业进行有效整合,集聚至工业园区,通过集约化发展有效规避企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发展的弯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支出[7]。其次,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协助政府整合资源,做好支持配套工作,宣传解读低碳发展的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为工业园区引导激励措施建言献策,帮助政府做好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第三,地方高校应积极参与到工业园区环保的各个环节,要协助政府健全行业目标考核体系与排放标准体系,强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工作,推动环境监管技术发展与信息公开,打通排污许可、环境准入、总量控制等企业点源管理政策,积极参与供电供热、供气供水、污水处理及5G工业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以降低工业园区水、电、汽的价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形成良性循环。

2.2 着力培养工程实践型专业人才,推动校企高层次人才双向联动

首先,地方高校纺织印染类专业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学校资源,强调专业的工程认证,着力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多主体参与的产业学院,与区域内纺织印染企业形成长期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学校应将绿色环保、低碳发展大幅度加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鼓励学生“知行合一”,依托教师承担的各类纵向项目、产学研项目有目的性的完成一些符合低碳、绿色理念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绿色环保的文明意识。其次,地方高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产学研活动,强化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队伍与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帮助企业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管理制度,同时传递“低碳发展、节能降耗及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另一方面也应将企业精英引入课堂承担教学任务、打造专业化和本土化师资团队,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又可以通过与高校教师的联动增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

2.3 产学研合作助推企业高质量转型,打造低碳发展创新联盟

地方高校一是要鼓励科研型教师积极走出实验室,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长期研究积累,把影响企业乃至行业低碳转型的具体问题提炼出来,基于可行可靠性、经济稳定性、创新安全性的考虑,帮助企业形成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8]。地方高校二是要着力推动企业研发与应用无水染色、无盐染色、中水回用、数码印花、零排放等符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高科学含量技术,推动纺织印染企业科技革新。地方高校三是要联手工业园区政府与企业大力建设创新战略联盟,搭建技术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与综合指挥中心平台,一方面在高校内部研究机构与需求企业之间建立起有政府保障的技术供求渠道,高校科研团队协助企业以平台为基础进行技术研发应用、示范、验证,为低碳技术研发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依托在线监测、激光雷达、自动传感等先进科学手段对工业园区用电、用水、排污、排气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对多烟雾、高耗能、污染物超标等不良生产情况进行自动预警,以提高监督的科学客观性和及时有效性,科学评估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园区承载力。

2.4 依托大数据管理科学体系节能减排,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纺织印染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总体提高了16%左右,但与不少其他轻工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近两年来,纺织企业受到疫情及国际形势的影响较大,企业和行业都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地方高校一是要帮助企业摆脱传统思维,大力协助他们引入专业的纺织印染数字化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发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纺织印染数字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专用工业软件系统。面向织造、染色、印花、定型等生产全流程车间,在数据感知集成与可视化、智能装备设计与研制、全场景智能管控系统设计与优化、数字车间及数字工厂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最终把企业的决策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设备运转层结合在一起,提升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二是要定期培训员工的专业技术素养,奖励节约环保行为,强调安全生产意识,在烧毛机、天然气/导热油输送管道、高温高压染色机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要形成明确的责任制度、规范的操作标准和周密的安全监测。三是要帮助工业园区持续加大与外围纺织类权威机构如工信部各类大数据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等的合作,合作建设工业园区自己的纺织印染大数据中心,帮助园区企业获取纺织行业市场行情、分析研究电商数据、平台销售数据、热销产品区域分布、新产品市场接受度,通过数据赋能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企业
工业园区的阴影
企业
企业
企业
磐安工业园区
试论纺织印染行业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纺织印染企业对打样色彩的量化分析与流行色的应用
浅谈中国印染业污水处理模式及优化路径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