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
——以广州华商学院为例

2024-03-29 03:10:16刘宁宁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跨境电子商务

刘宁宁

(广州华商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1399)

1 研究背景

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双循环的新动力、开创制度创新的新引擎和稳外贸的重要支柱。在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推动粤港澳城市、高校和专业服务集聚区的建设,推进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式,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逆势增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海关总署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1%,跨境电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2023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06万亿元,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在消费中占比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8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加38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82.0%。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最新实践和成果,为新时期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引入了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当代跨境电商专业在校学生大多为“〇〇后”,他们标新立异、追求个性,激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与超前思想,将新媒体、互联网、云平台技术运用其中,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此基础上向其渗透深层次的创业技能与策略。

2 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跨境电商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如今却面临严重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根据跨境电商行业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的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市场需求较大且仍在不断扩大。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满足当今国际环境和跨境电商发展的新需要是高校的落脚点。

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主要包括四类:外贸转型人员、跨境电商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跨境电商创业者,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正是为了向国家和社会培养这四类人才。跨境电商企业在招聘时主要招聘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具备跨境电商技能素质的人才严重不足,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技能型高质量人才更是欠缺。

如图1所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拥有语言类专业的语言技能,还要具备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从业者的外贸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要具备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和运营技巧,与此同时还要熟知本国、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以及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跨境电商规则等。跨境电商人才能力的要求对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做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是每个学校首先考虑的问题。正是基于此,广州华商学院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图1 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

3 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以广州华商学院为例

3.1 理论教学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理论和跨境电商实务两大范畴进行展开,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政策、跨境电子商务概论和跨境电子实务等,在教学中注重总结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的最新实践和成果。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跨境电商平台实际操作。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包含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我国、英、美等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及国际规则以及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的实施方案及发展特色。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实务主要包括跨境电商选品、跨境电商定价、跨境电商营销推广、跨境电商物流与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商务环节。

3.2 实践教学

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引入了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以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仿真实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更好了解该仿真实训平台在跨境电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作用,针对广州华商学院2019级有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并使用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对跨境电子商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效果、实训操作对理论学习的支撑作用以及实训平台操作体验等方面展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合学生对自己毕业后从事跨境电商行业可行性的思考等问题。可以对后续跨境电商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3.2.1 上海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优势

针对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本身的设置和学习体验,学生反馈在虚拟仿真实训过程中,过半数(54.24%)学生认为该仿真平台较为友好、逼真,学生在操作时根据老师的教学演示和实验指导书的指引能够较容易掌握实训操作。

通过调查和对比市场上类似的跨境电商系统实训,可以了解到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系统的设置比较简单,学生在操作时根据老师的教学演示和实验指导书的指引能够较容易掌握实训操作。但也存在部分功能无法进行实训体验,例如推广营销方面没有办法通过实训系统的操作看出店铺的推广效果。但上海敏学跨境电商实训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该系统集成了亚马逊、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以及wish四个平台,且在功能和细节上设置到位。

3.2.2 仿真实训平台辅助教学优势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的优势,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 显示, 93.22%的学生认为通过仿真实训平台有助于初学者了解亚马逊、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和Wish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流程,并有86.44%的同学认为该实训系统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平台的运作,而且教师通过案例设置和实训重做能更好的掌握相关跨境电商平台的技术操作。

图2 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引入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教学的优势

通过实训操作和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实践,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3 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教学效果

关于使用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对学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学习内容的帮助,反馈如图3所示,所有学生一致认为该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学校有帮助,其中调查对象中过半数学生(67.8%)认为该平台的帮助作用非常明显。

图3 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帮助(上)和学习效果评价(下)

在理论知识教学和仿真实训平台的有效结合下,学生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也做出反馈。其中49.15%的学生认为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远超预期,50.85%学生同意学习效果达到预期。

作为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学生认为自己从事跨境电商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有更好的理论基础,运营知识以及操作经验等。而运营知识的积累和操作经验的学习主要来自与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的支持。因此,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对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地契合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针对该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反映通过该平台的操作结合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这四个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较为熟悉,在落实到实际工作时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也有学生反映自己的修图技术、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剪辑能力等都为自己将来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和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和企业合作设置企业导师等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的能力。

4.1 设置实践性更强的课程体系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新业态、新形式,融合了市场营销、经济学、管理学、大数据技术、物流学等多个学科。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结果表明,跨境电商从业者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扎实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此外还需要具有语言和多媒体相关的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有层次、有计划更贴近实践去设置。现有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合作、跨境电商概论等纯理论知识课程过多,而与当今形势同步推进的诸如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缺乏。

针对课程体系面临的问题,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通过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设置,使得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学习中既能收获知识也能提高实操动手能力。例如,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为半理论半实验,同时还开设跨境电商企业运营这门纯理论课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

4.2 创新理论课教学方法

一方面,通过任务导向型、翻转课堂等各种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模拟现实的国际贸易操作,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课程考核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全面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以及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采用实训报告、PPT展示、小组作业等方式考察。此外,在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中与上海敏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结合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教学。该教学方法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设计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例如引入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POCIB+)、亿学3D虚拟仿真国际商务谈判实训系统、远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务实习平台等,通过仿真实训对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训双重教学。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并获得可喜的成绩,例如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省国际站二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跨境电商独立站实践赛(省级)二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跨境电商实战赛·EBAY 综合赛(国赛)特等奖、第十一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特等奖、2022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国赛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创业计划三等奖、第八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春季赛)二等奖等各种奖项。

4.3 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为更好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毕业走出校门后能够真正把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更快应用到实践工作中,需要切实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为例,学院切实落实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与众多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例如与深圳鲁班大师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至强电子有限公司、稚影传媒(广州)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广州桃花岛传媒有限公司等建立实习基地,以企业、集团、学院共赢原则,合作好、培养好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与行业无缝对接。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的模式,实现了国际供货商与消费者的交易新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该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广州华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注入实践,去粗取精深入剖析不同跨境电商层面的知识。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系统的引入和教学,从亚马逊、速卖通和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不同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的商品定位、物流仓储、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培养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证明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也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了更多实操能力更强的跨境电商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跨境电子商务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6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8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4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