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年的木刻鲁迅像

2024-05-25 12:35许谋清
北京纪事 2024年6期
关键词:木刻阿Q鲁迅

许谋清,晋江籍北京作家,一个经常去金色琉璃瓦屋顶的中国美术馆久站看画展的画痴。在《北京文学》发表处女作,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北京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

书可以坐着看,戏剧电影坐着看,音乐也是坐着听。画特殊,要在展厅里站着看。油画,还要站远一点。久久站立,凝视,也是对艺术创作的敬意。

人的脑子是很奇怪的,我要写赵延年,我想起黑白木刻,这很合理。我再想起鲁迅,也还合理。可是,我想起评论家孙郁,好像有点无厘头。

赵延年刻《鲁迅像》、刻《阿Q正传》,孙郁研究鲁迅,鲁迅倡导黑白木刻。我去找孙郁,孙郁那时是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在办“纪念鲁迅诞辰124周年——赵延年1938—2004年木刻作品展”,我在那里见到赵延年。

我20世纪末写过一篇短文《认识孙郁》:

孙郁,大连人,现在是北京青年评论家。

在我跟孙郁不多不少的接触中,发现他的性格里边,有一种古怪的或者说异样的东西。不多不少不是含糊其词。每隔一段时间,总要见见面,谓不少。可每次都是个把钟头,谓不多。不在一块儿吃饭喝酒,见面只有茶。要是时间短,茶也免了。又不抽烟,没有些氤氲把我们拢在一起。君子之交,淡剩茶。

孙郁多大岁数?我说不准,总之是三十几岁。但黑发人孙郁的交往,却主要是混迹于白发人之中,或邵燕祥、或张中行。究其缘由,我是说不清的,会不会和他搞现代文学有关,心理上就往那边靠一靠?是也罢,不是也罢。这是孙郁性格中的黑与白。

孙郁是东北大汉,一米八几的个儿。近年渐渐显出虎背熊腰的劲头来,体重仿佛是一百六十多斤。他的爱妻却只是他的一半,八十多斤,身体比较弱,爱生病。孙郁家的家务都由孙郁承担。洗衣、做饭。他的妻极聪明,我没见过。他的女儿,是个小美人,照片曾登在一家杂志的封面上,我也没见过。妻、女曾说过,可别再胖了,否则有病时她们抬不动他。这是孙郁性格中的大与小、强与弱、粗与细。

孙郁算是很北方的人,那我是很南方的人。也说不清什么原因,我们俩成了朋友。这是孙郁性格中的南与北。

也许因为孙郁性格中有着巨大的反差,于是有着一个巨大的思想空间,于是没有那些鸡毛蒜皮,而是去思考宏大的问题。

我很喜欢孙郁作品的题目。他写鲁迅题目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他写巴金书名是:世纪末的忏悔。他写茅盾书名是:身后的寂寞。他写整整一个世纪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和命运书名是:百年苦梦。书名就已经是他的胆识。深刻得冷酷,人性得脆弱。

读他的书,本想写篇书评,思之再三,又放下了。他会创造“被现代化”这样的词语,他会进行“互证”,我感到力不从心,只能把一些感觉写出来。

二十世纪初,鲁迅先生在《祝福》里边借用祥林嫂的嘴,提出一个问题:人死了有没有灵魂?那是上一世纪幽灵的纠结。

现在是世纪末,我因《二十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而想一个问题:人活着有没有灵动?这是下一个世纪肉体的诘问。

说来说去就说到鲁迅。

赵延年的代表作是《鲁迅像》,百度人物生平说:1961年创作的《鲁迅像》被评论家称为“至今为止大约近千幅《鲁迅像》中最为优秀的作品,简直无人可以比肩”。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

《鲁迅像》是赵延年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跃然纸上。白色的长衫、黑色的围巾与黑色的背景,反衬出鲁迅的冷峻与深厚。画面左侧用疏密有致的斜刀刻出利剑般的刀痕,而右侧则先将头部轮廓刻出,然后再用斜刀提亮背景,线条粗粗细细、长长短短,在深沉的气氛中,有思想的激荡,有心潮的起伏。

赵延年细微中强调棱角,寸头、横眉、冷眼、一字胡。黑围巾特别加以强调,横加竖。有人查过,鲁迅没有留下戴围巾的照片。黑围巾白长衫代表那个时代。黑与白也是鲁迅的木刻主张“木刻终究以黑白为正宗”。这黑白分明为一个时代的斗士定了基调。而后,在额头的皱纹,长衫的折纹做了些弱化处理,藏棱角于和谐之中。

鲁迅的脸不是总那么绷着的。萧红写鲁迅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从这里再看赵延年的《鲁迅像》,就明白,赵延年刻的是笑不出来的鲁迅。

鲁迅,是我们几代人的情结。赵延年代表了那个时代一部分画家的创作心态。《鲁迅像》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美术作品是最直观的。我曾经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當编辑,出版社经常处理画册。总有些画家是根据标语口号进行创作的,这样的作品一段时间后就过时了,成了废品,仓库装不下,就作折价处理。大浪淘沙,《鲁迅像》一类作品就成不朽。

鲁迅称木刻是 “捏刀向木”、充满“力之美”的艺术。

赵延年1939年,和几位同学创建了“铁流漫画木刻研究会”,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2年在长沙日本战俘营里画日本战俘的素描,并让战俘在画像边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赴抗日前线的写生作品是带有特殊色彩的,也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它有别于我们“抗日神剧”那种纯概念的作品,可惜,这种早期作品,从来没有见过。

据说英国大百科全书让赵延年的木刻阿Q像占了一整页的版面。

赵延年刻鲁迅作品插图150余幅,用心塑造阿Q的形象,期望中国人里边阿Q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其实阿Q的灵魂还附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这是鲁迅解剖国民性的深远的意义,也是阿Q的形象不会速朽。赵延年早期作品,借助鲁迅的思想,后来应该有较深的体会。高晓声塑造的陈焕生就是当代阿Q,高晓声甚至说,他自己也是一个阿Q。赵延年是不是像高晓声,自我解剖,发现自己也是一个阿Q?

赵延年有了自己的想法,常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又说,“人性如自然常道,尽管时代有变迁,但现实处境中的某些问题是相似的,展露于其间的人性美、丑、真、伪是永恒的。”他晚年的杰作是《逐日》。刘颖说:“《逐日》(1992年)在赵延年先生的晚年作品中颇具代表意义。飒飒平刀,将夸父即将触及太阳的一瞬表现得张力四射,这被热焰所灼的身影,是对人类为追寻光明所付出的巨大艰辛的叹喟,又张扬着磊落的英雄气概。”

赵延年经历人生洗礼,从藤的高度到树的高度。作为木刻,刀味十足。他是他的时代黑白木刻的一个里程碑。

赵延年的侄子北岛,有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相信生命基因。

猜你喜欢
木刻阿Q鲁迅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鲁迅,好可爱一爹
阿Q和老A
鲁迅《自嘲》句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