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李邦财
【摘要】提高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识字效率,关键在于培养他们自主識字的意识和习惯,可以采用三种培养策略:一方面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激发其自主识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开展字理教学,提升其自主识字的准确率;同时引导示范归类识字,提升其自主识字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段;语文课程学习;自主识字习惯
教师在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应遵循“学为主体”原则,注重学生自主识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又要提高其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
一、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激发其自主识字的兴趣
1.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就是要求教师基于农村低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识字教学活动,这既可以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出现的汉字,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或经验来认识汉字,使得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以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习《妈妈睡了》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读一读生字,力求把汉字的字音读准;其次让他们回顾生活,想一想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听过这些生字朋友?以此来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有的学生想到:一到下雨天,我们就要把门窗紧“闭”;还有的学生说:“下雨的时候我喜欢玩泥巴,每次都弄一个大花‘脸回家”;也有的学生想起:家里树上种的果实装满了框子,“沉”甸甸的……通过联系生活可以让学生举出见过的汉字,最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联系已有的经验为本课生字“闭”“脸”“沉”组词,如“关闭”“脸面”“沉默”等。又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江南》中的草字头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诗歌中的“莲”字的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劳技基地中,引导学生从基地中找出带有草字头的事物,如“草、花、芽、苗、节”等,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既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也能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兴趣。
2.利用形象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激发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自主识字兴趣,除了选用形象化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运用形象化的教学形式,既要充分利用儿歌载体,又要采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儿歌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儿歌既是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熟悉的内容,也是其最为喜欢的学习载体。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儿歌来丰富识字教学形式,增添识字教学乐趣,改变以往枯燥、机械的识字教学方法与形式。如组织学生吟诵有助于促进其识字的儿歌,让学生在体验吟诵儿歌的愉悦的同时,习得汉字、记忆汉字,既能优化识字的效果,又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进而提高其自主识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促进其自主识字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组织学习识字课《小青蛙》时,教师就打开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以下两首儿歌:
要求学生读一读儿歌,并思考有什么发现?以朗朗上口的儿歌为识字课增添乐趣,提高他们自主识字的动力,如有的学生发现:这两首儿歌分别是“青”字部和“包”字部,对应的汉字有“清、晴、睛、情”和“饱、泡、跑、抱、袍、炮”……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了“票”字部的汉字:飘、瓢、飘、漂,要求学生自己创编儿歌,便于更好地记忆,这样组织有趣的识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2)“猜、考、演、编”激发识字兴趣。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其自主识字兴趣激发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其识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采用“猜、考、演、编”等教学手段增添识字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识字积极性。
以“猜”谜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猜谜语就是把汉字学习转换成猜谜语形式。由于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展识字教学,既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也能激发起学生的识字欲望。如在教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时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画时圆,写时方,寒时冷,热时长!(日)”“朋友去一半(月)”。
用“考”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考”就是教师教完某篇课文的生字之后,采用互相考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具体操作就是,教完生字之后,要求所有的学生原位站起,后面的同学在前面同学的背上用手指写老师教的生字,前面的同学把它读出来就算过关;接着,所有学生向后转,后面的同学写,前面的同学读,从而达到互相检查,互相纠正的目的。通过互查互考形式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增添自主识字的趣味。
以“演”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所谓“演”,就是要求一个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将某个汉字的形状或含义表达出来,另一个或多个学生根据前面学生的表演能准确地说出这个汉字,这一活动比较适用于会意字的学习与巩固。比如提手旁的字群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演进行表达。
用“编”顺口溜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编”顺口溜,是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易错、易混淆的汉字编制成顺口溜,使得这些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生动形象起来,增添识字的趣味性。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中的“渴、喝”两个生字,学生容易分不清,辨别的顺口溜是:口干要水就是渴,张口饮水便是喝。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把“水”和“渴”联系起来,把“口”和“喝”联系起来,这俩生字的含义就显而易见,学生分辨起来就不困难了。再如教“幸”字时,将上册学习过的“辛”字结合起来编成:辛苦一点,十分幸福。顺口溜抓住两个生字的不同部分(“一点”和“幸福”)进行分辨,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二、开展字理教学,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准确率
从习惯形成过程来看,对识字产生兴趣是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自主识字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只意味学生有可能养成自主识字习惯,但并非一定会养成自主识字习惯,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确定性至关重要,而转化的重要手段就是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准确率,开展字理教学必不可少。
1.字理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所谓字理,就是汉字构造规律与原理,既包括汉字结构规律及其演变历史,也包括汉字的书写要求与发音要求。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汉字拆分成若干个元素,从一笔一划到具体的偏旁部首向学生传授与讲解,让其掌握汉字的规律性与结构性。
字理教学既符合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提升其自主识字准确率的根本方法。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大多数为整体感知,对细节的关注度不够明显,其对生字的识记和辨析主要依靠汉字的外形轮廓。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生字的音、形、义相结合,通过字理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既能增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提升其自主识字的准确率。
2.字理教学的实践运用
字理教学提升学生自主识字准确率,在象形字和会意字的识字教学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象形字的字理教学,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汉字的理解更为直观形象,能够抓住相关汉字的关键特征,进而提升自主识字的准确率和书写的准确度。如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中的“鸟”字,学生在书写时就容易把“鸟”的“眼睛”漏掉,那是因为学生识字只是依靠汉字的外形轮廓来进行识记。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把“鸟”字的演变过程播放出来,或者是在黑板上画、写出“鸟”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字和楷书,边画边讲解,鸟是象形字,古文字就是画一只鸟的形状,楷书中的那一点其实就是鸟的眼睛,特别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加深理解,书写时就不会漏掉“点”的笔划。然后再进行“鸟作偏旁”的教学引申:“鸟作偏旁”的字表示一种鸟,如海鸥的鸥;也可以表示一种家禽,如家里养的鸡。引导学生自主初步认识“鸽、鹂、鸭、鹅”等字,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会意字的字理教学,侧重从字形上解释字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进一步理解,增加字与字之间的区分度,进而提升其自主识字的准确率,还可以借助字理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中生字“母”就可以运用字理教学。“母”是象形字,本同于女。从字形上看,“母”字是在“女”字的中间加了两点,两点表示女人的乳头,女人用从乳头里流出来的乳汁哺育孩子长大成人,这个女人就是“母”亲,这就是母亲的伟大,既可以教育孩子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又可以从内涵上加深对“母”字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准确率。
三、引导示范归类识字,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识字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在不同年级阶段的识字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其中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接触汉字、掌握汉字、自主识字能力的“奠基期”,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识字学习的进展、识字准确率以及自主识字习惯的养成。因而“奠基”阶段的自主识字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识字“奠基”阶段的自主识字能力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归类识字能力,即学生对已学习过的汉字进行分析,找到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或相似点,并将其归纳为同一类,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所学不同汉字字形之间的相似或相同的关键特征。归类识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促进其自主识字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例如在组织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时,针对文题中的“葫芦”二字可以开展归类识字教学,引导学生探寻它们的构成规律。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葫芦”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都能得出:“它们是草字头。”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列举更多草字头的汉字,如“荷、花、蓝、葵、芙、苗、节……”以此来打开小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汉字都是草字头,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偏旁?是否可以举出相应的汉字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汉字学习的自主性,如以下是学生思考、列举的结果。
反犬旁:猫、猴、狼、猪、猩、狮……
禾字旁:和、种、科、秘、秒、秋……
虫字旁:蝌、蚪、蚯、蚓、蜈、蚣……
相比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生字而言,学生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更为重要。汉字有着其自身的构成体系,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常见的“扌”旁,表示与手发出的动作有关,比如“提、抓、捉”等;“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比如“林、森、杉”等;“月”字旁,表示与身体器官有关,比如“肝、胆、肠”等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五”模块中,针对汉字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并对相似的汉字进行区分,将正确的字与对应的词语连线,如下所示:
为了锻炼学生的归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对上述汉字进行归类识记,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自主识字的任务:
【任务1】看一看:仔细观察上述汉字,请你找出汉字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任务2】说一说:对汉字进行朗读,并和同桌说一说汉字有什么特点?
【任务3】找一找:请你为这些汉字寻找合适的朋友,除了这些词语你还能想到哪些呢?
【任务4】填一填:认真填写识字学习单,把生字送回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
【任务5】比一比:自己列举出具有相似点的汉字,比一比哪组同桌找到的漢字更多。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对上面的汉字进行归类识记,他们有的找出了三组词语中“夆”“莫”“少”的相同部件;还有的找出了“钅”“山”“虫”“巾”“土”等不同的偏旁,在此过程中可以把握字形的特点,有效锻炼他们归类识字能力,促进其自主识字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顾琴.养成良好习惯,实施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例谈[J].新课程,2021(35).
[2]林巧妮.关于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1(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自主识字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KZ145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