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早春图》艺术赏析

2024-05-25 12:12任可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郭熙构图笔墨

摘 要:《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的代表作。郭熙以其宏大的全景视角,生动捕捉了初春时节北方山水的壮美,巧妙地将视觉焦点置于中轴线上,并运用高远、平远与深远的多元视角构图技法,将初春时节的北方高山深谷之雄浑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入探讨该画作在题材选择、构图设计以及“三远法”技艺的巧妙运用,引领观者更深入地领略并解读《早春图》的艺术内涵与独特魅力。

关键词:郭熙;《早春图》;构图;笔墨

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艺术步入辉煌,众多文人墨客投身于绘画创作与鉴赏,将山水画作为表达理想与追求的载体。郭熙的《早春图》便是此时期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该画作以早春时节的北方山景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临近与生机。

一、《早春图》创作背景

郭熙,字淳夫,号雪溪,出生于河南温县,作为北宋时期备受推崇的宫廷画家,其作品以山水画见长,尤善描绘四季变换的景致,得到了北宋皇室的高度认可。在神宗时期,郭熙担任宫廷画师,早期曾参与绘制京师重要宫殿与庙宇内的大型屏风画和壁画,随后荣升为翰林图画院最高级别的待诏,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早春图》诞生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这一特定的历史节点,彼时北宋政权已经结束了五代以来地方割据势力的对峙局面,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稳固了关陕中原大部分地区的统治,并與北方的辽、金以及西夏政权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共存关系。在这种相对统一的时代背景下,郭熙作为服务于朝廷的艺术家,他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寻找创作灵感,通过描绘《早春图》寄寓了对“新政”繁荣昌盛的颂扬。郭熙希望通过这幅画作,让观者感受到春天的温馨与生机勃发,同时抒发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情。

《早春图》的产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体现了郭熙作为宫廷画师对现实社会情境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表达,而这幅作品也因此成为对那个特定时代政治文化背景的艺术见证与记录。

二、《早春图》的艺术特色

(一)创作题材与画面构图特色

在《早春图》中,郭熙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在题材的选择与画面构图上展现了独到的艺术造诣。画作中所呈现的山间烟雾、潺潺流水以及青翠群山等元素,虽为早春景色的典型特征,但郭熙并未陷入程式化的表现。相反,他通过对细节的细致观察与描绘,赋予这些景象以四时交替和朝暮变化的生命力,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构图。从微观层面来看,画家精心刻画了解冻的溪涧、清澈的泉水以及枝丫舒展、新叶初生的树木,生动地捕捉了冬去春来之际的微妙时刻。

在整体结构布局上,《早春图》以早春主题为核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郭熙运用其独创的“三远法”构图技巧,将画面划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三个层次:远景部分以高远的视角展现,仿佛自山脚仰望峻峭山巅;中景则从深远的视角展开,细腻地描绘出曲折小径、丛生树木等层叠递进的山体内部景象;近景采用平远的视角进行处理,使观者仿佛置身其中,面对着身边的山石和远方的山峦。这种结合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空间感更加强烈、层次更加分明,既突出了北方高山大壑在早春时期的雄浑气势,又巧妙地营造了一种引人深入探索的艺术氛围,充分体现了郭熙山水画艺术的卓越成就。

(二)笔墨语言表达特色

在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中,笔墨运用是展现艺术表现力的核心。郭熙的《早春图》通过其特有的卷云皴技法,展现了卓越的艺术风格。在画作的前景中,一块巨大的山石通过细腻的笔墨处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观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画面中山石表面所蕴含的丰富水分,这一特点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北方山石自然质感的饱满与生动。郭熙巧妙地运用饱含墨水的毛笔,以淡墨进行渲染,使石头的形象充满生命力,同时也恰到好处地点明了作品所描绘的早春主题,令欣赏者感受到春回大地时土壤的湿润气息。

郭熙在《早春图》中运用的墨法继承并融合了范宽和李成两位前辈画家的特点:一是借鉴了范宽的厚重浓墨,彰显了自然山川的雄伟气势;二是汲取了李成淡墨如烟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烟峦轻盈变化的意境。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前景的山石采用了细致的皴笔技巧,呈现出墨色浓厚、水分充足的质感;后景中的山石则采用擦染笔墨的方式,使其保持相对干淡,在画面中形成鲜明的浓淡对比,前者明亮且具有立体感,后者松秀而不失韵味。树叶以粗犷的笔触点簇而成,水流纹路则用精细之笔勾勒,虽然笔法与墨趣相异,但皆为神来之笔,展现了郭熙对不同对象精微刻画的能力。

郭熙对《早春图》画面边界的处理同样别具匠心,他利用浓墨和焦墨等不同的笔墨语言进行刻画。观者可从画面远景中的第二座山头看到处于阴面位置的山石,其被作者以浓墨勾勒出层次分明的轮廓。在近景处,松树枝干的边缘线条亦使用浓墨进行描绘,以强化视觉效果。在确定了画面边界的清晰度之后,郭熙进一步通过多次润色,避免了墨色单调,传递出一种鲜明而富有个性的视觉体验。墨色过度润泽的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如同置于烟雨朦胧中,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沉浸式观赏感受。尤其是对山涧瀑布的描绘,郭熙通过运用焦墨,凸显出北方大山的深厚质地,使人感觉瀑布仿佛是从山体内部流淌而出,而非仅仅浮现在山石表面,从而给观者带来一种自然而通透的艺术感染力。

(三)画面留白艺术特色

在《早春图》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精华。值得注意的是,留白并非单纯的空白,而是艺术家通过“无相”之法,以独特的中国画意象表达方式来构建和丰富画面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郭熙巧妙地运用留白技巧,精心布局和处理了泉水飞瀑、云烟缭绕的山腰以及光影变化等自然景致。例如,在描绘早春的泉水瀑布时,郭熙通过恰当的留白处理,为表现飞溅而下的山泉瀑布留出空间,利用古代绢纸材料的天然色泽,生动地展现了水体的灵动。同时,画家利用“积水法”,将厚重的墨色与留白进行对比,凸显出晶莹剔透的水流质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泉水的喷涌力量与生机。

此外,郭熙通过使用浓墨反复皴染山石交叠的阴面,将其与瀑布周围明亮的部分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这种手法被称为“知墨守白”,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层次感,还赋予观者诗意盎然的艺术享受。在崇山峻岭间的那一抹亮色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复苏,将墨色与留白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一种引人遐想的空间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郭熙在光影处理上也充分利用了留白艺术手法。在画面右侧清晰与模糊、明暗交织之处,将其与中间阳光直接照耀下的明朗山体形成鲜明对比,使未受光照的山石呈现出阴沉晦暗的特点。郭熙擅长从日常生活中观察细微之处,将自然界的光影变幻进行捕捉并转化为画面上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明暗分布,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身临其境,体验早春時节清新并略带寒意的气息及山川大地在阳光照耀下的立体生动之美。

三、《早春图》的自然表现

(一)写实生动

郭熙的《早春图》以展现出生动性的早春自然景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写实生动的表现手法上,郭熙通过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展现了《早春图》的独特魅力,以精湛细致的笔触深入地描绘了山石纹理与树木线条,使画面中的每一种景物都显得鲜活灵动。他的皴法技艺丰富多样,既有刚劲有力的力度之美,又不乏如发丝般细腻柔美的细节呈现,赋予了山水强烈的真实质感和立体维度,使观者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微妙。

在《早春图》中,郭熙细腻地刻画了早春时节树木的不同状态,从新生嫩芽的悄然萌动到老树枝干的残叶犹存,无不体现出他对自然生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及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对早春树木变化的精准捕捉,既展示了春天生命力勃发的一面,又保留了冬季余韵未消的痕迹,从而在时间流转的维度上拓宽了画面的情感深度。

此外,郭熙巧妙地运用水墨晕染技法,成功营造出春季山水温润的质感和空灵的意境。通过对墨色深浅、浓淡的精妙把握,他将山石的质地、树木层次以及远山的朦胧景象逐一细腻地描绘出来。在描绘远山时,他采用淡墨勾勒轮廓并加以淡雅的水墨晕染,创造出山峦起伏、层次分明且具朦胧感的画面效果,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日清新的空气中,遥望那若隐若现的远方山脉。同时,他在画作中对水流部分的描绘也极具匠心,通过不同墨色的层叠和渲染,成功地展现出水面流动的细腻和清澈透明之感,令观者仿佛能听见溪水潺潺的声音,感受春天流水的生命活力与节奏美。

综上所述,郭熙不仅以其卓越的写实技巧生动再现了早春的自然景观,还通过对光影、空间、动态等元素的精确掌握,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实生动性和深远意境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郭熙通过《早春图》,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表现力和对自然世界深深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二)诗意相融

郭熙的《早春图》不仅展示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深刻体现了诗画相融的艺术理念。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诗与画被视为相互补充、互相激发的艺术形式。在宋代画院的创作环境中,画家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绘画技艺,还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北宋时期画作的诗意化现象显著,郭熙的作品尤为突出,《早春图》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空间构图和景物描绘上融入了浓厚的诗意元素。

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郭熙强调山之明晦变化是体现日影常形的重要标志,并指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敏锐捕捉。在《早春图》中,他运用了留白、光影等手法,以画面右侧的清晰与模糊对比、中间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明亮区域以及周围山石受光与背光部分的区分,成功营造了春天清晨山间特有的光影氛围。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还通过视觉效果引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仿佛使人真切感受到春天清新的气息和远处若隐若现的山脉。

尽管郭熙未在画作上结合画面内容创作诗句,但其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生动描绘,成功塑造出古诗词所传达的意境之美,将诗画艺术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通过细腻刻画近景中的林木山石,自然简略地勾勒出远景群山,并采用“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水无目”的虚实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山水间的缥缈意蕴。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提升了传统山水画的诗意美学层次,还成为北宋时期宫廷画院诗画结合深化发展的典型例证。

四、《早春图》的影响

《早春图》以其精细的山水画技法和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影响了后世的许多画家。它不仅展示了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高峰,还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范本和灵感来源。特别是对人们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早春图》的构图和色彩处理方式为后世画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尤其是它的三段式构图方式,被后来的画家广泛采用。南宋画家李唐所创作的绢本设色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是两宋时期山水画过渡的重要桥梁,此画继承了北宋山水的技法,同时又有所创新。此画拉近了取景角度,扩大了前景,将对高远效果的追求改为扩大林木比例的差距,把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的比例表现得更加自然。

五、结语

《早春图》作为郭熙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凭借其对早春自然景色细致入微的再现和卓越的山水画技法,成功树立了北宋山水画的典范。郭熙在这幅画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界景物生动而真实的刻画,更是通过对构图的精妙设计、笔墨语言的深厚功力以及空间等元素的精准拿捏,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实生动性和深远意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郭熙在《早春图》中运用了独创的“三远法”构图理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多层次的水墨晕染,生动描绘了山石、树木、水流等景物的质感与变化,营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空间感和层次分明的画面效果。此外,他还巧妙结合了留白艺术和水墨晕染的技法,使画中的景象具有烟雨朦胧的诗意氛围,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早春时节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和勃勃生机。

郭熙对《早春图》的绘制,不仅展现了其作为艺术家对自然世界的敏锐观察力和高超表现力,还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敬仰。这幅画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还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他们创作山水画的重要参考和灵感源泉。因此,《早春图》不仅是郭熙个人艺术才华的光辉展现,还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将持续绽放出穿越时空的艺术光芒,启迪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广大观众。

参考文献:

[1]郝梦哲.“搜妙创真”:郭熙《早春图》艺术研究[J].天工,2023(16):87-89.

[2]殷艺萍.探析郭熙《早春图》的艺术特色[J].美与时代(中),2021(12):68-69.

[3]耿孝敏.郭熙《早春图》作品分析[J].美与时代(中),2022(10):54-56.

[4]于曦湲.郭熙早春图山水空间构图的理论与实践[J].收藏家,2022(7):25-30.

[5]刘颜.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郭熙《早春图》中的留白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16):13-15.

作者简介:

任可欣,硕士,南京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郭熙构图笔墨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笔墨童年
大树爷爷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谈构图法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