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瑾
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反复记忆式的学习方式,能立足“议题”主线,发挥学生个人智慧,逐步帮助他们建构文本意义,使其在文本融合中形成阅读共识。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要围绕议题聚合文本,助力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构建有层次、程序性的认知体系。应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引导学生立足核心议题展开鉴赏、学习,寻求不同古诗词的异同点,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目标,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确立议题是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需要确定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可议性的议题。议题可以是古诗词中的某个意象、诗人风格、艺术手法等。如选取一组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围绕“景色”议题,探讨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手法。在议题的统领下,挑选一组与该议题相关的古诗词,形成结构化文本。这些文本应具有共同议题属性,能方便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这些文本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诗人风格、主题等线索梳理,将古诗词结构化文本整合,形成一个有逻辑性的整体。根据议题和文本结构,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呼应群文议题。这些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逐渐形成对议题的认识,由此确定群文阅读方向。
在确立了议题、挑选了文本、梳理了结构并设计好问题后,教师要明确古诗词群文的阅读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主题、艺术手法、意境等要素,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重难点知识,建构结构化文本阅读共识。比如《登岳阳楼》一诗,开篇虽只是平淡的交代,却蕴含着诗人杜甫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杜甫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方式,写出洞庭湖极其恢宏的气象。诗的后四句中提到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实则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可以通过确立“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议题,拓展阅读杜甫《登高》《客至》等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选择《登高》《客至》两首诗作为群文阅读结构化文本,可以参考《登岳阳楼》进行比较阅读。《登岳阳楼》以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为主,《登高》以描绘登高远眺的场景为主,而《客至》以描绘居所景色为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三首诗进行排列,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可以聚焦“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议题,对比三首诗中的意象、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入分析,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通过确定群文议题和古诗词群文阅读方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确立群文议题后,可以从鉴赏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研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升古诗词学习素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可以建立古诗词多维鉴赏视域,如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格律、时空情境等,由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群文阅读的兴趣。
以统编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教学为例,可以从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格律三个鉴赏视域入手,精讲教材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如“陶渊明隐逸背后有何人格力量”。通过精讲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陶渊明的内心,探究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可以选取《归去来兮辞》《饮酒》两诗与《归园田居(其一)》组成阅读群文。三首诗歌共同指向陶渊明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解答议题“陶渊明隐逸背后有何人格力量”,挖掘诗人归隐背后的人格魅力。
问题一:陶渊明真实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诗歌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问题二:诗人之前为什么要去做官呢?他对官场有哪些思想情感?
问题三:诗歌中经常出现“松”和“菊”这两个意象,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以上三问的设计与应用指向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格律三个鉴赏视域。学生通过阅读三首诗歌,了解背景资料,明确陶渊明的人格和精神品质,锻炼分析和整合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精讲教材内容时提出问题,可以建立古诗词多维鉴赏视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鉴赏诗词提升审美创造意识。聚焦群文议题,精讲教材内容,细致解释不同古诗词的鉴赏角度,建立古诗词多维鉴赏视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通过阅读、鉴赏诗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实现群文阅读目标,提升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炼有关材料,为学生整合群文阅读所需的信息,深化他们的古诗词群文阅读体悟。
以统编高中语文《蜀相》一诗为例,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师表》《蜀中·三木森森闻杜鹃》《出塞》《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吊岳王墓》等诗文,在教学中呈现群文信息,辅助学生解析诗词。可以对《蜀相》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群文议题“怀古”。在对群文信息整合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向学生解析不同的典故。如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中整合《出师表》中有关信息,将“三顾茅庐”和“两朝老臣”的典故与《蜀相》建立起联系,突出诸葛亮侍主奉公、殚精竭虑的老臣形象,使学生能获得深刻的阅读体悟。
可以从《蜀相》中包含情感的诗句入手,引导学生阅读群文,使其体会诗人对蜀国大业未成而身先死的难平之意。如在“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解析中联系《蜀中·三木森森闻杜鹃》,在整合群文信息时凸显诗人杜甫、陈子升的情感,让学生明白蜀国老臣报效国家的决心,以及奈何身体衰老,无法继续为国征战的遗憾。从群文中提炼关键的情感信息能助力学生深化课内阅读体验,明确古诗词的阅读和赏析思路,丰富古诗词鉴赏思维。
可以聚焦怀古议题,要求学生自主归纳不同诗词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归纳诗词相似之处、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提炼怀古诗时空转换审美信息,归纳阅读、鉴赏方法,能提升阅读效果,深化古诗词群文阅读体悟。明确议题后,基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思路,对各类诗词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合理控制阅读活动的难易程度,可以驱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鉴赏。
教师通过确立古诗词群文议题,精讲教材中的古诗词重难点知识内容,为学生整合群文信息,组织他们进行对比和鉴赏交流,有效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将群文阅读引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某一类体裁、题材的古诗词,开展深度解析和审美鉴赏。要重视审美鉴赏活动开展,使学生能通过群文阅读,深化对古诗词的阅读体悟,在学习中提炼古诗词的共性学习思路,循序渐进提升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