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实践

2024-05-25 18:33韩全良
中学语文 2024年9期
关键词:建构初中语文文本

韩全良

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既需要考虑内容,又需要考虑形式,同时更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初中语文阅读从单文本走向多文本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选择。从现实情况看,近年来多文本阅读已经在全国兴起,这种选择以及出现的相关现象,一方面顺应了语文新课改“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以语文教材为基础的教学作出了有益的补充。

要想有效实施多文本阅读就必须对多文本阅读进行深刻的理解,从多文本阅读的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进行把握;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与反思,这样才能让多文本阅读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此外,需要对多文本阅读的前景进行基于逻辑的推理,从而让其更具实践活力。

一、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多文本阅读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去选择一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展开关联式、立体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集体建构,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与阅读力,最后基于能力的养成进行言语实践。多文本阅读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大与阅读深度的拓展。对教师来说,对多文本阅读的理解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基础,夯实这个基础必须依赖对多文本阅读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

首先,从内涵角度看,多文本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集体建构。显然,这里所说的多文本不仅是面向数量的,而且是面向阅读主题的。多文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阅读单文本时出现的难以把握文本主题的情形,可以在多文本阅读中得到避免,即文本主题可以伴随多文本阅读而逐步体现出来——这就是多文本阅读中的“集体建构”。可以说集体建构是多文本阅读的核心内涵,只要抓住了集体建构这一着力点,多文本阅读的内涵就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其次,从外延角度看,多文本阅读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可以促成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及阅读方式的优化,从而表现出一种蝴蝶效应。围绕相同或相近主题选择出来的多个文本,让学生阅读时,客观上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由于多文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可以实现互文理解,这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好处都是多文本阅读的外溢效应,在实践过程中应当放大这些效应,从而促成学生语文阅读效果乃至整个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

再次,从实践指导价值的角度看,多文本阅读是对单文本阅读的继承与超越,可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态,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一个更为友好的情境当中完成阅读教学。尤其是对教师而言,继承与超越就意味着教学创新,意味着在寻找通往核心素养途径的时候多了一个选择。这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显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实践

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要充分理解并把握多文本阅读的内涵与外延。这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才容易寻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要强调的是,多文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既注重教材,又要能够整合教材而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之上,以教材内的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但又不能把它当作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唯一抓手,而应具有整合教学的意识。教材给出的只是一个例子、一种思想和一种写法。当然,强调这一点,不是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丢开教材,毕竟教材才是根本,在组织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的时候,强调以本为本并不过分。打个简单的比方,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干,拓展是枝,明确这样的关系,就能分清主次,从而有效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考虑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形式,下面所举的例子依然从教材出发。

例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中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等课文,对这些课文的教学就可以采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路。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特点,在组织多文本阅读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去读其中的某一篇。笔者为此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思路:有的学生平常喜欢看鲁迅先生的作品,那就先让他阅读《故乡》;有的学生喜欢看外国名著,那就可以先让他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而有的学生喜欢读曹文轩的作品,那就先让他阅读《孤独之旅》。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阅读之后,再进行两步教学:一是阅读同一文本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二是让阅读不同文本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第一步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就同一文本进行深度探讨,可以将各自形成的认识进行交流,有了这样的交流,那么学生对同一文本的认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同时也更容易形成认同感;在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再进行第二步阅读交流,那么不同的思想在交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共鸣。学生就同一文本的阅读与交流所形成的观点认同,再加上不同文本阅读的时候所形成的认识,实际上也就将多文本的共同主题提取了出来,学生对这些文本的认知也就实现了自主基础上的整体建构。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位先阅读《故乡》的学生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视角与认识也会不同,对鲁迅先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再去读其他的课文,其实也有同样的感觉。当这种感觉被放大的时候,其实就是对原有认识的强化,这也可以反过来让我们对更多的课文形成更多的认识……”持类似观点的学生不少,这在客观上证实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确实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整体建构。

整体建构作为多文本阅读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来。在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量变来实现质变——量变是多文本阅读,即阅读量的增加;质变是阅读兴趣的激活,是阅读方式的优化,是阅读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大大的增强,很多结论是由学生自主得出的。学生通过多文本阅读,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旨。这可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这个收获感不仅体现在对文本的阅读上,也体现在阅读能力提升之后能够更好地面对考试评价中的阅读理解上。这种获得感可以让学生产生多文本阅读的内在动力。

三、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实践的反思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只要夯实阅读教学这个基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其他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因此,对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来说,都有保证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有效阅读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显然需要教学方式的优化,而多文本阅读就是不二之选。

有人认为,多文本阅读是现阶段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对这一观点,笔者是认同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多文本阅读教学实施的时候,学生的高度自主性能够驱动学生进行整体建构。整体建构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作为多文本阅读最核心的要求之一,其上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下启学生的文本理解与意义建构。在多文本阅读中,学生在一个文本中形成的认识可以在其他文本的解读中获得验证。而当某一认识得到强化之后,这些认识通过进一步的概括就可以成为对这些文本的主题性认识,即整体建构。这也正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在重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想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与运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自身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多文本阅读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事实上,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工具性上,同时也体现在人文性上。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多文本阅读能发挥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完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作用。所以展望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坚持核心素养的导向,必须有相应的教学途径与之匹配,而多文本阅读就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沿着这一途径去认真研究与实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开创新的局面,取得切实的成效。

猜你喜欢
建构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