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平 付 园 熊小娟 郑 晖
梨网蝽(St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是一种分布范围很广的害虫,国内对其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研究较多。但在汉中,梨网蝽则可能是外来有害生物。 20 世纪80 年代初至2014 年,全市开展了3 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均未发现该虫危害。可能是因为梨网蝽个体太小,长期未成灾而没有采集到,但是外来的可能性更大。近几年,汉中市城区及各县区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带土球的樱花、海棠等大苗, 梨网蝽可能会随这些大苗而传入汉中。 2016年梨网蝽开始在汉中市区发生,危害多种园林植物,造成绿色景观质量下降。为此,从2017 年开始,根据有关文献所记述的寄主植物,在虎头桥西路、天汉文化公园、天汉湿地公园、汉台体育运动中心及部分住宅小区,连续多年对其进行观察,查清了寄主植物,掌握了其发生规律,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对梨网蝽较报道早的是王中富, 据其撰写的文章记述,梨网蝽能取食樟树、杨、杜鹃、蟠桃、芭蕉、木菠萝、桃、李、梨、苹果、海棠、花红、山楂、八角、桂花、泡桐等植物,涉及多个科,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 通过连续几年对上述在汉中有分布的植物进行观察,发现樟树、杜鹃、桂花有网蝽危害,经查阅资料和观察,认为杜鹃上的网蝽应为杜鹃冠网蝽,樟树上的网蝽应为华南冠网蝽或樟脊冠网蝽, 它们均为冠网蝽属,前翅网室较大,除“X”处外,网室透明是其最明显的共同特征,其他形态特征的差异,即便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很难区分, 所以有可能是将同属的几个网蝽误作同一个种。观察发现樟树上的网蝽,发生期与梨网蝽完全不同步。 3 月20 日前后,樟树上第1 代成虫已经羽化,且发育整齐,前翅颜色明显较梨网蝽浅。而发生在杜鹃上的杜鹃冠网蝽,越冬成虫上树时间与梨网蝽相比较,时间较晚,集中在5 月上旬。 从栽植在杜鹃丛中的垂丝海棠看, 梨网蝽的发生要早于杜鹃冠网蝽。桂花上的网蝽,与梨网蝽形态差异较大,个体也明显要大于梨网蝽,查阅资料后认为是星菱背网蝽。由此可见,梨网蝽在汉中市危害的园林植物主要有樱花、樱桃、林檎、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红宝石海棠、石楠、桃、火棘等蔷薇科植物,为寡食性害虫。经常性取食海棠、樱花、林檎、樱桃,偶尔取食桃、石楠、红宝石海棠、火棘。
2016—2017 年,梨网蝽在汉中大发生,辖区内几乎所有樱花、海棠、林檎(天汉文化公园仅发现3株)都遭受危害,其主要危害期为5—9 月。进入8 月下旬,经过几代繁殖,害虫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危害加重,城区樱花被害株率超过90%,绝大部分叶片正面呈灰白色,叶背附着黑褐色虫粪黏液和脱皮壳,使叶背呈黄褐色的锈状斑点。 从2018 年开始,危害逐年减轻,留坝、洋县樱花上基本观察不到危害。 4—6月,汉中市区樱花上也基本看不到危害,进入7 月下旬,危害情况看起来十分严重,但虫口密度较小,可能与樱花不耐高温有关。 夹杂在樱花之中的个别樱桃,越冬成虫基本不危害,从5 月下旬开始,第1 代成虫扩散时,有很少部分叶片被害,直到害虫越冬,危害都很轻。天汉文化公园及部分住宅区的林檎、海棠受害情况与樱花不同,4 月下旬到7 月底,危害严重,虫口密度大,8 月受降雨及天敌的影响,虫口密度下降,海棠生长迅速,危害情况有一定的减轻。 调查发现造成近几年害虫群体数量锐减、 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的作用。 除几种捕食蜘蛛外,有一种小花蝽,2 龄若虫体灰白色,体长1.5 mm左右,翅芽上各有一近于黑色、浅褐色的斑,腹部也有一同样的斑。 其个体虽小,但捕食能力强。 梨网蝽是小群体聚集在1 个叶片背面固定取食, 所以一旦小花蝽发现捕食对象, 很容易将1 个叶片上的梨网蝽若虫捕食掉, 捕食效率高。 同时也捕食杜鹃冠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也是近几年这两种害虫危害减轻的原因。
观察发现, 梨网蝽的发生与树冠下植被关系密切。 树下种植草坪,越冬成虫上树早且密度大;地下植被为杜鹃、石楠、黄杨,海棠、樱花梨网蝽危害较轻;地下植被为龙柏,海棠发生最轻;天汉湿地公园内樱花地下多为杂草,基本不发生。
根据连续几年的观察,梨网蝽在汉中1 年发生4代,越冬成虫上树最早在3 月26 日左右,4 月下旬为高峰期,5 月初结束。 5 月中旬第1 代若虫孵化,5 月24—27 日为第1 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 月8 日左右仍有少量成虫出现,此时若虫数量很少。6 月底出现第2代成虫,7 月10 日左右羽化基本结束。 7 月底出现第3 代成虫,8 月底至9 月初出现第4 代成虫。第4 代成虫出现后,其活动时间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下降较快,9 月底成虫很少,温度下降较慢,11 月仍能看到成虫。 但无论9—10 月气温高低,都不会再繁殖。
发生在樱花上的梨网蝽,危害较轻,且樱花对多种农药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一般不需要防治。海棠、 林檎等树木发生严重时, 可用45%毒死蜱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