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陆坚
思政课讲什么内容?怎么讲?如何让思政课温润中小学生心灵,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到学生的心坎上?又怎样引导学生“把人生的第一粒子扣子扣好”呢?是每位思政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活力与高效率并存的思政课堂。
思政课堂充分用好各科的资源,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 活教材”。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 课《科技让梦想成真》时,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再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培养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求真探索、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飞船于2022 年6 月5 日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为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们接触太空、了解空间站、探索空间站的奥秘。三位宇航员要在空间站驻留6 个月,空间站很大,宇航员在空间站里工作和生活。那空间站是怎样的呢?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蓝天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让“航天梦”在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星辰大海,永不止步。航天梦,中国梦,梦想总是不断远航,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各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熏陶,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如何去做?从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正能量传递者。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让大好河山永不变色。要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烈士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这些故事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伟大历程,蕴涵着感动天地、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带来满满的正能量。重温革命历史,讲好革命故事,可以激起孩子们爱国的火花,厚植红色情怀。
长征途中,为红军“带盐”的故事,“半条被子”“半截皮带”的故事,杨靖宇的故事,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思政课上的鲜活教材。这些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的红色动人故事,引人敬仰,教人追思,了解和探寻这些光阴里的故事,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上好“大思政课”,必须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无论是党的百年艰难历程,还是全国人民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时的患难与共,脱贫攻坚中一线干部群众的不拔穷根不回还,这些亿万中国人书写的时代华章,都是思政课上最鲜活生动的素材。
在印度举行的2022 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上,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永不认输、永不放弃的中国女足夺冠,教育学生在运动中学会享受乐趣、勇敢顽强、超越自我,并将“女足精神”充分融入思政教育,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怕困难,磨砺敢于拼搏、永不服输的品质。同时,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所有成绩的背后,无不浸透着汗水,刻写着日复一日的努力。通过观看“女足夺冠”精彩镜头,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孩子们用永不服输、持续奋斗的精神及我国文化自信教育,汇聚成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拼搏力量。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学习平台,将书内外、课内外、校内外结合起来,将课堂教育向“流动课堂”“指尖课堂”延伸,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情境性,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潮起来、新起来、亮起来,让学生对思政课“爱起来”,真正让思政课成为“金课堂”。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9 课为《中国有了共产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等党史内容,以这些鲜活的故事为切口,通过探寻历史故事,让学生懂得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艰难,以切实的行动来表达爱党爱国的情感。组织学生寻访身边的老党员,倾听他们的故事。说一说,围绕“红船精神”,举行一次主题演讲;画一画,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礼赞百年手抄报……让思政课延伸到生活中,打造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思政课堂,给学生植入红色基因,铸就爱国爱党的情怀。
思政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之中;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在重温历史、观照现实、创造未来中成长成才;活用时代鲜活教材,让思政课彰显思想的光辉、理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