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尹慧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理念,本教学设计结合课后练习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插图,教学评为一体,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司马光机智勇敢、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写“司、庭、登”等生字;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4.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自学关于司马光读书的古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出示插图: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这幅图,熟悉吗?谁能讲讲这个故事呢?
2.同学们都听过这个故事吧?我们通常把这个故事叫作《司马光砸缸》。通过这个故事,你感觉到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3.这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出示故事),全文141 个字,这个故事最早是怎么写的呢?(教师板书课题《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开课伊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同时用一个设问来激起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期待。)
1.听老师来读一遍这篇古文。
2.这个故事与刚才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同?141个字的故事现在却用30 个字讲出来,你有什么疑问呢?
3.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1)同学们先半句半句跟读,再读一个完整的句子。
(2)听老师来读全篇,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这就是读文言文的要诀:声断气连。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句子的停顿。
4.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读,教师适时指导,再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读。读好停顿,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并积累语言。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再引导学生在动词前用“/”画出节奏,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
1.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读一读课下的注释,如果仍有不明白的,可以在文中圈出来。(表扬学生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质疑:同学们在默读之后有没有仍然不明白的问题?随着深入学习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3.谁能用简练的话说一说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1.我们一起回到千年以前,看看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课件出示第一句,变黑色)
(1)指名读一读。
(2)故事先交代了什么?(说第一句的意思)
(3)故事是这样开始的,齐读第一句。(“群儿戏于庭”变红)
A.这句话是说谁呢?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是一群孩子?
B.女生读,要突出“群儿”。群儿在干什么呢?
C.你从哪儿读出来的?(板书:戏)再来读一读。
D.他们在哪儿玩耍?(板书:庭)你再来读一读,突出地点。
E.一起来读这句。这句说的是一群小孩儿在庭院中玩耍,可是原文中却写的是——群儿戏于庭。你发现了什么?句中词语的顺序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理解古文的时候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呀?(板书:调整顺序)
2.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意外情况?(“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变黑色)
(1)(男生读)发生了什么?(指名说意思)
(2)这句话说了什么?你从哪儿知道这是一个小孩儿?(板书:一儿)读一读。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登瓮,板书:登)然后呢?从哪儿读出来的?(板书:跌)多么危急的情况呀!再来读一读。
3.(“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变黑色)就是这样,在故事的一开始,用寥寥数语就把故事的起因写了出来,语言简短,内容介绍得比较全面,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大家再来读一读。
4.师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后面发生了什么?
(2)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我们来看一看,先写了什么?(“众皆弃去”变红色)
(3)这句话说的是谁?你怎么知道这些孩子里不包括司马光呢?这个“众”字,除了没有司马光,还没有谁?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上文)联系了上文,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语句是个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句——众皆弃去。
(4)这句中的“众”和前文中的哪个字意思相近呢?(群)但是它们又略有不同,这就是文言文写作过程中用词的准确性。集体齐读两句:“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
(5)除了跌入瓮中的孩子和司马光,剩下的孩子都做了什么?那么就这句而言,你从哪儿知道孩子们都回去了呢?(去)它其实就是孩子们都四散而逃了,你再来读一读这句。
(6)他们显得非常慌乱,一时手足无措了,他们管那个跌入瓮中的孩子吗?把他丢下了,那就是哪个字的意思?(弃)“弃”和“去”有不同的意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当时的情况。(指名读“众皆弃去”,再齐读)
5.就在他们十分慌乱的时候,谁挺身而出了?
(1)(“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变黑色)指名读一读这句。
(2)这句说的是谁?(板书:光)读一读,强调人物。
(3)司马光做了什么?从哪儿读出他拿了一块儿大石头?(板书:持 击)一个“持”、一个“击”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当时的行为。
(4)咱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司马光持石,使劲向水瓮砸去,然后呢?是司马光击瓮,把瓮砸破了,所以“破之”的这个“之”字,它其实指代的是什么呀?(瓮)是使这个瓮破了。(板书:使之破)(指名再来读一读这句)这就是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
6.司马光在关键时刻采取这种机智的做法,和前文中的“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你感受到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更有语言所承载的思维、审美、文化之意,需要赏,需要析,需要情,需要感。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诵读、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知与理解,使语文课真正上出了语文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讲述故事中得到发展。)
1.短短的30 个字,讲述了一个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故事内容完整,而又不失精彩,谁来试着读一读?(可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2.就这样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在邻里间传开,哪一句写得最为精彩呢?每当妈妈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她总是这样说:“孩子,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砸缸救友的吗?”(指名读)孩童们在一块玩耍的时候也会时常提起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怎么救下伙伴的吗?”(指名读)学生学习时也会提起这个年仅7岁的孩子,他是这样砸缸救友的——(指名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不为司马光的行为举手点赞。
3.(出示司马光破瓮救友的邮票)人们把司马光的故事画成了画,大家来看,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文言文来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第一幅图可以用怎样的话来叙述?(指名回答)是的,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第二幅图呢?(指名回答)主要记录了司马光救人的过程。最后一幅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4.图画中的内容让我们记住了司马光的故事,那谁愿意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出示讲故事的要求、评价标准。)
5.就这样这个故事从宋代流传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人们用雕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来纪念司马光和他的故事,刚才给大家看的三幅图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纪念邮票,可见这个故事已经深入人心。(集体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次朗读后,学生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课后的第1题要求。一方面,学生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到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而图文结合讲故事环节正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体现。)
1.司马光在危急时刻做出这样的行为并非偶然,在《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出示: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记录他是如何学习的,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学生自读)有不懂的地方吗?
2.咱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师生合作读)
他是多么爱学习呀:__________________。
他学得多么认真呀: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多么刻苦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关于司马光学习的介绍,让你感到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司马光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课中拓展了司马光的另外一个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等美好品质的同时,也感知了这种美好品质的内在来源,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从而在深度阅读中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源远流长。)
1.长大后的司马光,不只是一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自成一格,刚柔并济,这是他的《天圣帖》。(课件展示)咱们也来写这个“司”,指名读临帖的要求。(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开始临帖。
3.写好之后可以和字帖比对一下,同桌间互评,交流完后请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就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才能将字写得美观、匀称。)
文言文是我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传播中国故事、感受中国文化,让我们就从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