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
昨天还在搞活动鼓动续费,今天就卷钱跑路,如今这样的机构并不少见。
联系不到负责人、投诉无门、诉讼成本高……无奈之下的消费者,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凌晨1点30分,吕小萌正在南京街头吃烧烤,无意间看到自己常去的健身房正有人搬运器材。
警觉的吕小萌认为:大半夜搬器材,必然是在“跑路”!她当即报警。值班民警随后赶到,制止了健身房搬运器材的行为,又通知部分健身房会员赶到现场。
一位在该健身房办卡的会员表示,健身房刚刚经历了一次转让:“卡上还有大约两年的会费,3月还办了一次促销活动,我们以为生意越来越好了,没想到会这样。”
会员们仔细回溯种种“不对劲”。有人称新老板接手后不久,就通知会员健身房要闭馆装修,后来又说停水,没想到这次直接“跑路”了。
前有金宝贝,后有美吉姆,许多类似的服务机构都卷钱跑路成功,且尚未承担法律责任。不禁让人怀疑,这背后是不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跑路“洗白”产业链?
大宝三岁多的时候,我在家附近的商场给孩子报名了一个著名机构的早教培训。
因为第一次报这类机构,于是一次性交了2万元,报了最优惠的课包。
结果半个月后,机构推出了新的优惠活动——“预存1万元,可享受新的进阶一对一精品口语课”。
记住这个操作,这里已经是“钩子”了。当我心动的时候,我就注定要失去我的钱。
孩子开始上课没几天,学校发出通知:因装修原因,停课三天。直到第三天,家长群里突然发了一个通知,“学校跑路了”。
什么时候复课不知道、预付款什么时候能退不知道,如果家长有问题可以直接去教育局反馈。企业法人“李先生”天天坐在大厅里,家长也可以去和他沟通。但是一问三不知的他什么也解决不了。
从刚开始的几次维权到后来随着无限期的拖延,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放弃了,最终也让我体验了什么叫“欲哭无泪,无处喊冤”。
大部分人应该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可能是教培,也可能是健身房,或者美容、美发,或者中医理疗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消费者预付款的生活服务业。
预付之后,你可能就会等来一个惊天“大瓜”——门店跑路了。
为什么不说老板跑路了呢。是因为有一拨人代替老板守在门店,专门负责给跑路后的机构看门。网传南京金宝贝背后就有他们的身影,关门前收割最后一波,然后清场消失。家长们深恶痛绝,称其为“关门狗”。
最近各个行业频繁出现被称为“关门狗”的“职业闭店人”。他们专门帮助经营不善的机构处理债务。
其实这个行业由来已久,已经被锤打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隐蔽了。
“不用全额退费,不用出太多转课费用,教你处理麻烦事,轻松关店,转变赛道”。
如果真的为行业服务也就算了,但这些公司为了赚钱,不仅收取15%不等的闭店费用,还会在关门前各种促销,收割家长最后一波。
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
解散员工,重新组建客服团队,降低消费者预期,诱导接受不公平方案是这些职业闭店人的重要工作。
健身教练老罗回忆,自己第一次看到此类“接盘服务”是2019年,在一个业内人士的交流群里。
当年是预付费商业模式崩盘的高发期,此后环境的变动更是让行业雪上加霜。
这样的团队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公司转让。老板与接盘团队签订合同,将公司股份、债务全数转让给对方。对方往往会表示自己有专业的律师和管理团队,可以承担风险。
第二,变更法定代表人。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承担债务的一方。接盘团队往往会提供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身份信息遭到泄露的、即便是出事也很难找到其本人的对象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原老板即可全身而退。
第三,收尾跑路。接盘团队拿到新的营业执照,一边安抚职工和会员,一边准备跑路事宜。后续的戏码不少消费者都经历过——店铺以装修、维修等各种理由“暂停营业”,承诺两三天后就开业。两三天后消费者到场,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了。
团队这么做的主要目的一共有两个:
首先是把原公司的法人代表“择”干净。因为法人代表是债务的承担者,如果法人代表在经营过程中有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跟消费者对簿公堂,有可能被限制高消费,甚至涉嫌合同欺诈、虚假宣传等。但是,如果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交割完善,那“原公司”的债务就与“原法人代表”无关了。
其次就是闭店的善后和收尾工作。例如转移账上资金,搬运设备等。如果房东、员工、消费者等债权人报警,或者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訴,该团队也要负责应对。即便是消费者将负责人堵在店里,负责人只要将欠债的人数和条目登记在册,再“声泪俱下地表示砸锅卖铁也会还债”,有些消费者就会被这种“真诚”所打动,有些甚至一时心软放弃追款。
上述动作或需要法律团队介入,或需要熟练团队支招。既涉及专业知识,也涉及经验积累,对于那些没有或较少经历闭店的老板而言,可能难以应付得来。
至于费用,“听说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视债务来定,肯定不会超过债务。”老罗表示。
在老罗的认知里,接盘团队的套路在业界早已不是秘密,手段也并不高明。“每个城市都有,这批人不停换马甲,到处找健身房做收尾。”
总结起来,职业闭店人不是单边作战,其背后,还存在背债中介,金融过桥等配套组织。
职业闭店链条是前端由“底狗”负责找项目揽业务查底账;中端由专门的中介机构“办狗证”,寻找合适的背债人;后端由最后的“看门狗”负责店铺后期虚假运转;最后等委托方安全脱离店铺关系后,就进入闭店收尾工作。
产业链的完善,催生出行业专有“黑话”。
所谓前端“底狗”,类似机构中介,专职寻找经营不善的店铺,评估机构安全闭店可行性:这些前端中介往往具备较强的财经或法律知识,他们不仅有行业资源,还得会查账,看经营材料,全面评估安全性和可行性。
据悉,前端“底狗”拉到项目后,通常会按企业负债的10%~30%收取服务佣金,此后负责“办狗证”的中端中介开始介入。
这一步是成功闭店最关键一环,即找到合适的“职业背债人”,完成股权转让。让背债人成为企业新的法定代表人,顶替背后真正的老板,让“跑路”老板金蝉脱壳。
有机构称,按此操作流程,即便最后走入司法程序追究经济纠纷,也不会再扯到实际企业主,一切后果都由顶替的职业背债人来承担。
根据观察,接盘团队的套路正在逐渐加深,能够在一次跑路操作中赚到三次钱。
首先,这些接盘团队会用“托管”等名义,主动联系生存困难的健身房老板,承诺“提升业绩”,先收取一笔管理费用。
一段时间后,团队会告诉老板门店已“救无可救”,只能倒闭,但他们可以提供闭店服务。然后再收一笔公司转让和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费用。
盘下门店后,接盘团队会再做一波促销,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办卡,老罗就见过只卖365元的年卡。团队会以“资金充裕”“重新运营”等话术骗取消费者信任,吸引心动的消费者充值,尤其是6月~8月的旺季,最后再撤店“跑路”。
“两头挣钱,既挣了老板的钱,又挣了消费者的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接盘团队”这条灰产中也出现了“诈骗团伙”——有些人以“托管”名义跟老板收钱后,逃之夭夭,不见踪迹。
老罗提供了交流群里某接盘团队留下的联系方式,对方称自己是“职业化引流爆破团队”,承接区域以县城、县级市为主。
接盘团队不断拓展“获客渠道”,网课就是其中一种。职工小张在朋友圈看到网课微信直播的广告时,早已听说过类似服务,她对这些套路感到好奇,便花费39.9元报了名,并把心得发在了自己的公号上。
小张表示,“课程”总共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师描述了健身房运营的困难,小张还觉得挺靠谱的,确实说中了业内普遍情况。
第二部分就不一样了,讲师举了三个案例,这三个案例分别是由于合同欺诈、虚假广告而产生的刑责,以及转让门店经营权后仍然受到处罚。
讲师还作出了说明,解释为什么看似常规的操作手段,最终会构成犯罪事实。小张认为对方挑选的案例都是从严从重的:“如果真的能够每个案例都被如此追责,这个行业不至于出现这么多经营乱象。”
第三部分,讲师表示自己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强调流程“安全合法”。“你们如果自己操作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来找我,我有全套解决方案。想要进一步咨询的加我微信……”。
小張认为这个团队用了一套销售常见的套路:代入-恐吓-营销。
先用共同的困难经历引起对方共情,产生信任;再以夸张的表述让对方感到惊吓,急于找寻破解之法;最后再提供解决方案。
小张发现,并非每个个体事件都如课程案例讲述一般被如此追责,因为执法成本太高。在接盘团队不断变化的套路中,商家、员工、消费者被一层一层割了韭菜。
当下,小张看着手机里的各个维权群不断闪烁的信息,已经感到了疲惫,付出的钱能不能要回来尚未可知,她只希望消费者以后不再遇到这样的事情。
从法律层面来看,没有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务是不能免除的,这种“金蝉脱壳”行为本质上是不合法的。对这种肆意“挖坑”算计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考虑从“合同诈骗”的刑事犯罪角度进行打击。针对“职业闭店人”乱象,相关法律也应与时俱进,及时增加新的司法解释,对类似的灰黑产业进行严惩。当然,债权人也不能忍气吞声,而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李燕燕提到,消费者可以及时关注商家的经营情况,如股东是否明确、有没有相关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纠纷,近期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变化等。此外,李律师也提醒,当商家的预充值、预付费优惠活动明显偏离正常情况时,就需要格外留心,不要被促销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