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思朵
爷爷有一把老古董锄头。
这是一把饱经沧桑的梨木锄头。时间一点点剥去了手柄上的桐油,但手柄依然光滑,纹路清晰。锄板布满斑驳的铁锈,早已没了往日的光泽。整个锄头轻轻一碰就嘎吱嘎吱作响,似乎随时要散架。
可谁会想到,这把老古董锄头昔日无比风光。
这把锄头诞生在爷爷手中。一双粗糙的大手精雕细琢,爷爷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做成了这把锄头,从此它就成了他最忠实的伙计。
那时的爷爷年轻力壮,一个人要养活一家五六口人。这把梨木锄头十分锋利,青色的锋刃在太阳下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闪亮的光圈在上面跳啊跳,刨地、锄草,都不在话下。
这把锄头承载着家人的殷切期望。干活累了,爷爷便坐在田埂上小憩,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它身上,嘴角情不自禁地微微上扬,仿佛看到了丰收的场景。
就这样,梨木锄头陪着爷爷,看着日子从身边悄悄地流逝,望着春去秋来,听着一年又一年的钟声敲响……
不知不觉,白发悄悄爬上了爷爷的鬓角,皱纹布满了他的额头,而陪伴他数十年之久的梨木锄头也生了锈——后来,这把锄头被各种现代化的机器取代,于是,它被遗弃在仓库的角落里。它唯一能做的,就是于静寂中反复咀嚼往日劳作的快乐生活。不过,那快乐越来越模糊了。
透过仓库的小窗,阳光微微闪烁着,照在那把老锄头上。老古董锄头,从时光深处走来,又静静地望着岁月从它身旁经过。
点评
小作者选取“爷爷的锄头”这个老物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锄头伴随爷爷走过半生,见证时代的发展,选材和立意别具一格。细腻生动的语言让本文画面感很强,俨然一幅自带年代感的油画。结尾处,如果能让立意再明朗一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