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刺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以四川羌绣为例

2024-05-23 02:36:30杜冠霖
西部皮革 2024年8期
关键词:羌族刺绣四川

杜冠霖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当积极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这一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通过推动各民族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四川羌绣概述

四川省羌族聚居区植被繁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为羌绣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羊角花、牡丹、菊花等花卉,经过羌族绣娘的巧手再创造,化身为寓意吉祥的图案。羌族与羊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羊角纹(图1)成为羌绣中常见的动物图案。此外,蝙蝠(图2)象征长寿与喜气,蝴蝶(图3)和飞蛾寓意爱情与生育,狮子和老虎代表威武勇猛,而龙凤(图4)和麒麟则象征着祥瑞[2]。由于羌族过去多居住于高山峡谷,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羌绣中云朵纹也屡见不鲜。羌绣作品注重内容、色彩与针法的和谐统一,常用的色彩有青色、黑色、白色和紫红色,搭配淡黄、橙红等鲜艳色彩,使每件作品都精美绝伦。

图1 羊角纹羌绣

图2 蝙蝠羌绣

图3 蝴蝶羌绣

图4 凤凰羌绣

羌绣分为素绣与彩绣两大类别。素绣通常以单色为主,风格简洁朴素,凸显出纯粹的艺术美感;而彩绣则色彩斑斓,通过不同色彩的碰撞来突出主题。值得一提的是,羌绣在2008年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3]。在四川,民族艺术丰富多彩,与当地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藏羌彝文化,已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8年,四川的旅游总收入在短短8年内增长了5.36倍,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四川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4]。作为四川众多民族艺术中的一份子,羌绣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2 四川羌绣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在深入改进羌绣的内容、素材和技艺后,羌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现代服饰和文创产品的结合,使其更具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进而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保障羌绣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积极组织羌绣传承人开展定期培训,以吸引更多手工艺人参与。2021年9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导、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彝族银饰、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群培养”项目正式启动,为非遗活态传承开创了新篇章。在汇报展演中,彝族银饰国家级传承人勒古沙日强调:“彝族银饰、漆器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未来在乡村振兴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学员们可以通过聚焦该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文旅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非遗振兴乡村。”[5]无论是彝族银饰、漆器还是羌绣,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政府主导的培训活动,是激发民族艺术活力的重要途径。

截至2021年,为了树立中国西部“羌绣之乡”的品牌形象,北川县积极组织羌绣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次超过2万。经过专业培训,已有300余名绣娘掌握了精湛的羌绣技艺,成为羌绣传承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县约30%的羌族妇女能够熟练进行羌绣制作,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产销协议。此外,北川县内已有20家专门从事羌绣生产的企业,这些企业中共有500余名专业绣工,而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刺绣的绣工更是高达11 500人。通过这些努力,羌绣产业年产值达到了6 900万元,纯收入为760万元,人均年增收6 000元[6]。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等有害思想的挑战,因此,在教育领域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部分民族地区因地理和交通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结合民族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完全有能力实现“走出去”战略,开创全新局面。例如,四川省北川县成功打造了羌绣的产学研基地,此举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也显著提高了民族群众的文化素养。四川省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据统计,2020年四川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已从2010年的6 675人增长至13 267人,增幅高达98.8%。同时,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备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也达到了20.73%,相较于2010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7]。

3 民族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专注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生,笔者深受老师的教诲,同时不断被周围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所熏陶。笔者深切感受到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以羌绣为代表的民族艺术必将大放异彩。这不仅是因为它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继续传承,更是因为这些民族艺术如果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必将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

3.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例如,当人们唱国歌时,内心会自然涌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庄严的尊重和对激情的向往。同样,当游客购买带有羌族云云纹的刺绣鞋时,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会促使他们不自觉地形成文化认同。这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就能真正落地生根。

3.2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具有独特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生产力[8]。四川地域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的乡村故事,如北川羌绣、青神竹编等。只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乡村振兴的道路就在眼前。当然,也存在一些乡村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但只要我们具备创新精神,进行文化溯源和重构,也一定能开发出新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3 促进文旅融合

中国拥有辽阔的乡村地区,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能够为一些传统事物注入新的生命力。许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凉山苹果、泸定樱桃和甘孜青稞等,通过巧妙的文化包装,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热门商品。同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例如重走红军在四川的长征路线,这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羌绣的发展方向

4.1 加大创新力度

针对羌绣制品在创意和设计上的不足,我们需要在保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构图、色彩搭配和针法技巧的创新与时尚元素的融合。只有这样,羌绣产品才能吸引当前消费者的目光,赢得市场认可,从而实现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应在设计中巧妙融入流行元素。羌绣可以借鉴蜀绣、苏绣等精湛技艺,结合现代审美趋势,使作品更具时代感。以“云云鞋”(图5)为例,这款经典羌绣产品不应仅限于旅游纪念品,而应拓展其市场定位,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图5 云云鞋

其次,羌绣产品应致力于多元化发展。通过拓展应用领域,将羌绣技艺融入服装、汽车、家具饰品等多个领域,使羌绣制品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推动羌绣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当地从业者的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羌族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4.2 强化政策引导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羌绣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羌绣传承人的帮助更是关键。因此,政府应当出台更多有利于羌绣传承人的政策,如按月发放生活补贴,以此激发传承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羌绣的活态传承。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引进国家级羌绣传承人才的力度,以促进羌绣产业的持续发展。

4.3 民族文化进校园

高校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提升学生对羌族刺绣的认知和兴趣,我们可以在高校中加强宣传力度,并开设相关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并投入其中。此外,将刺绣活动融入高校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为刺绣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出符合新时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并通过评比颁发证书,以此加强对羌族刺绣的活态传承与推广。

4.4 加强社会教育

在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来实现这一目标。博物馆不仅可以发挥其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扩充和依赖现有的刺绣艺术培训中心来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教育中的功能。此外,还可以不定期地推出公益讲座、培训课程和艺术体验等多种教育和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活动,让公众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时代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保障羌族刺绣得到有效地传播和持续地发展。

5 结语

文化是国家之软实力,民族自信之源泉在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厚认同。羌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不仅汇聚了人民的智慧与匠心,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同时,它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利器。为切实落实民族乡村振兴政策,我们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民族地区群众喜爱的传统艺术项目。此举既能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也能通过传统民族艺术为群众带来幸福感。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更多人的热情,使他们真心实意地投入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羌族刺绣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清新唯美的刺绣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15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启蒙(3-7岁)(2016年12期)2016-03-11 17:46:54
刺绣新生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