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姗姗,李日鑫,于新蕊
(吉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长春 130118 )
大叶芹(Spuriopinellabrachycarpa(Kom.)Kitag.)又名山芹菜,短果茴芹,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山区,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1],常生长于海拔1 000 m左右的山上。大叶芹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份[2],同时富含多种特异性成分,如黄酮、总酚等,黄酮、总酚都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功能[3]。野生大叶芹产种率低,种子质量差[4],品种容易退化,不适宜采取无性繁殖的方式,为了保护野生大叶芹种质资源,同时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本试验选用田园土、松针、椰糠、炉渣按照不同比例对大叶芹进行穴盘育苗,通过对大叶芹的发芽率、成活率、理化性质、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不同比例基质之间的差异,从而筛选出适合大叶芹人工栽培的基质,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大叶芹的工厂化育苗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采集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成熟的野生大叶芹种子,2022年9月在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基地进行试验。挖一约40 cm的深坑,将种子埋于其中越冬,于2023年4月挖出后播在穴盘中。
本试验选用田园土、松针、椰糠、炉渣按照不同比例共设计基质配方6组,3次重复,以田园土为CK,具体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基质配制比例
1.3.1 基质理化性状测定
基质理化性状测定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气水比、PH、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
取一加满体积为100 mL的塑料烧杯,称重(W1),加满自然风干待测基质,称重(W2),用双层纱布给装满基质的塑料烧杯封口,浸泡水中24 h,取出称重(W3)。然后倒置,直至烧杯内的自由水沥出,称重(W4),按下列公式计算容重、孔隙度和水气比。
容重BD(g·cm-3)=(W2-W1)/100
总孔隙度TP=(W3-W2)/100×100%
通气孔隙度AP=(W3-W4)/100×100%
持水孔隙度WHP(%)=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
气水比 WHP/AP=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
pH采用,碱解氮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1.3.2 大叶芹生长性状测定
发芽率:播种后第2天开始监测发芽情况,连续监测8 d,每天17:00时记录各处理发芽数量,发芽率=发芽总数/播种种子总数×100%。
用直尺测量植株的株高,游标卡尺测量植株的茎粗,计算子叶完全展开的茎叶数。
干物质积累:播种后第14天,各处理随机选取各处理的3株正常幼苗进行测定。将植株根系用清水洗净并吸干水分,用刀片分割成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测定鲜质量;于105 ℃烘箱中杀青15 min,80 ℃烘至恒质量后测定干质量。根据测定的数据计算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
干物质含量=全株干质量/全株鲜质量×100%;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
1.3.3 大叶芹品质指标测定
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VC含量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纤维素用蒽酮比色法测定,黄酮、总酚含量用微量法测定。
1.3.4 生理指标测定
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采用Excel 2023进行数据处理并作图;采用SPSS 2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由表2可以看出,6个处理的容重均小于CK、S1、S2、S3处理与CK相比差异性不显著,Y1、Y2、Y3与CK的差异性显著。各处理均有较高的孔隙度,均在60%以上。各处理通气孔隙度均小于CK,说明各处理的通气性都优于CK。各处理持水孔隙度均小于CK,说明各处理的持水性要弱于CK。气水比在0.1~0.5之间,pH在6.42~6.99之间,基质呈偏酸性,适合大叶芹生长。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Y1,与CK相比增加124.03%。有效磷含量最高的为Y1,较CK增加了20.72%。S1基质碱解氮含量最高,较CK增加60.84%。
表2 不同处理基质理化性质
由图1可知,在大叶芹播种后第2天开始测定发芽率,在后续8 d的测定中,S2、S3、Y3处理下的大叶芹发芽率显著大于CK,在播种后第14天时,大叶芹发芽率依次为S3>S2>Y3>CK>S1>Y2>Y1,其中S3处理的大叶芹8 d后的发芽率达到100%,发芽率表现力最佳。
图1 不同处理基质对大叶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幼苗茎粗方面,基质S3、Y3 处理下的幼苗茎粗大于 CK,S3 处理下的幼苗茎粗表现力最佳,比CK粗0.17 mm,提高了10.1%;幼苗株高方面,基质S3、Y3、S2 处理下的幼苗株高显著高于 CK,以S3处理下的幼苗株高表现力最佳,比CK高2.07 cm,提高了21.8%;幼苗地上部分干重方面,基质Y3、S3、S2、S1、Y2、Y1 处理下的幼苗地上部分干重显著高于 CK,Y3 处理下的地上部分干重表现力最佳,增重了0.08 g,提高了100%;幼苗地下部分干重方面,基质S3、Y3 处理下的幼苗地下部分干重含量显著高于 CK,S3 处理下的幼苗地下部分干重表现力最佳,增重0.01 g,提高了50%;壮苗指数方面,基质S3、Y2、S2、Y3、S1、Y1处理下的幼苗壮苗指数含量显著高于 CK,以S3 处理下的幼苗壮苗指数表现力最佳,比CK高0.35,提高了47.3%。
表3 不同处理基质对大叶芹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2.4.1 不同处理基质对大叶芹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基质处理下的大叶芹维生素含量依次为S3>S2>Y3>S1>CK>Y2>Y1,其中S3、S2、Y3、S1处理下的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CK,S3处理下的维生素含量最高,为111.05 mg/g,各处理中以S3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8.21 mg/g,不同基质处理下的大叶芹可溶性糖含量依次为 S3>Y3>S2>CK>Y1>Y2>S1,S3 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7.55 mg/g,表现力最佳。由表4数据可知,S3处理的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 CK,同时S3处理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也表现最高,分别达到3.47 mg/g和3.15 mg/g,说明S3处理口感更好,表现力最佳。
表4 不同处理基质对大叶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4.2 不同处理基质对大叶芹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基质处理下的大叶芹产量大小顺序为S3>S2>Y3>CK>S1>Y2>Y1,其中S3、S2、Y3处理与CK相比分别增产14.6%、7.7%、7.2%,均有显著性差异。S1、Y2、Y1处理下的大叶芹减产。结果表明,S3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到14.6%,增产表现力最佳。
由表5可知,不同处理基质下大叶芹SOD含量依次为S3>Y3>S2>S1>Y2>CK>Y1,在S3、Y3、S2、S1、Y2处理下的大叶芹SOD含量大于CK,其中S3的含量最高,为185.72 U/g,效果最佳。各处理以S3处理的POD和CAT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951.56和620.25 U/g。
表5 不同处理基质对大叶芹生理指标的影响
栽培基质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理化性质直接决定植物的养分供应、吸收、运输和根系生长。合适的基质可以明显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5],pH值可反映育苗基质的缓冲能力,而且对基质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都具重要作用[6]。炉渣可以用作无土育苗的基质,但不适宜单独使用,要与其他基质混合才能得到理想的育苗效果,椰糠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保水性,作为蔬菜育苗基质时,秧苗质量高[7],东北地区松针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与椰糠相比松针分布更为广泛,价格也更为低廉,而且松针拥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尤其是酸、碱、盐缓冲性能良好,能为植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很大程度防止由于营养液的pH或EC的剧烈变化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本试验选用田园土、松针、椰糠、炉渣、按照不同比例配置6种复合基质,各处理的pH值介于6.42~6.99之间,呈现偏酸性,有效地提高了大叶芹的发芽率以及各项生长指标,适合大叶芹生长。本试验不同基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提供营养元素的量也有所差异,而混合基质不仅可以综合多种材料的性能,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8]。
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是评价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9]。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是影响蔬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含量对蔬菜的风味、色泽和其它营养成分有重要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10],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功效。在6种栽培基质配方中,S3(田园土∶松针∶炉渣=1∶1∶1),S2(田园土∶松针∶炉渣=2∶2∶1),Y3(田园土∶椰糠∶炉渣=1∶1∶1)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大叶芹发芽率、株高、地上鲜重,进而增加产量。S3、S2和Y3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大叶芹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进而改善大叶芹品质。采用S3(田园土∶松针土∶炉渣=1∶1∶1)的复合基质种植的大叶芹的株高达到11.58 cm,比CK提高了21.8%,茎粗达到1.86 mm比CK提高了10.1%。采收时,S3处理的大叶芹较CK相比,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0.4%,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26.1%,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0.5%,纤维素含量降低了33.9%,总黄酮含量提高了79.7%,总酚含量提高了28.5%,产量提高了14.6%。各项指标均为最优。
对比S3、S2、Y33组处理,S3处理选用的松针作为优质的本土资源,要比椰糠这种非本土化资源更易获得,更具有性价比。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大叶芹的最佳育苗基质为S3(田园土∶松针∶炉渣=1∶1∶1)。本试验不仅可为东北地区大叶芹育苗基质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还可加强松针、炉渣的资源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