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宇
(江苏省徐州中学,江苏 徐州 221140)
在新媒体时代,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化学是高中阶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逐渐引入化学课堂,学生在选择、利用媒介信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针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挖掘融合网络化学媒介信息,创设真实情境素材和优化学生学习任务,培养中学生基于媒介资讯的化学媒介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终身学习等关键能力,培育其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呈现多样化的媒介素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倡导“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以媒介信息为载体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各种网课、在线学习APP和软件密集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多样化的媒介资源拓宽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为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平台.但多元化、良莠不齐的媒介资源,对高中生的媒介素养带来了严峻考验,许多学生缺乏选择使用、辨别分析媒介信息的能力,难以利用媒介优势实现有效学习.针对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培养学生媒介素养,让学生在利用各种媒介获取、辨别、整合信息的同时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1],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指导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并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在探究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多种媒介获取、呈现、表达信息,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是培养学生选择媒介获取信息能力的关键.科学的思想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媒介,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媒介获取信息.同时,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因此,辩证地看待媒介信息,提升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分辨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其次,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选择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不同的媒介来获取化学知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工具来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选择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组织分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实验所需的信息,引入趣味游戏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他们获取信息的成果和能力等[2].最后,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构建.教师应对学生选择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媒介的掌控能力代表着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辨有益的媒介,并且能够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就教学实践来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查找化学资料、参与在线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教师可以将拓宽信息外延、展现学科社会价值等任务交付给学生,并提示学生在不同媒介上利用学科概念搜索信息,采信真实准确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强化信息内容与课程主题的关联性,提高媒介使用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安排了两条线索:其一,知识线索为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掌握氯气与水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氯气的氧化性,通过视频展示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水厂氯气泄漏,看警方如何应对等内容,促使学生梳理关于氯气的信息,安排讨论任务,促使认知形成与表达;其二,能力线索为媒介素养,通过预设任务的完成与课堂的展示,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搜集整理资料、汇总梳理信息、表达观点、分享点评.两条线索的交织,落实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体悟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认识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汇报学习成果与心得体会,以及同学打分评价来落实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从实施过程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他们对于主导课堂教学、获取并表达信息、参与打分评价表现出了极大的投入与热情,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表达和反馈.另外,每一位同学既站在讲授者的角度,又站在评价者的角度来审视搜集怎样的资料更有说服力、信息如何分类汇总更加有条理、观点如何表达才能更加清晰等等,从而形成了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与媒介素养教育相融合,实现了综合发展.
对事物发展的辩证认知,对所获得信息持审慎怀疑的保留态度,不仅是媒介素养的精神内核,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目前,各种媒介渠道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海量冗杂的信息也对我们的辨析能力提出了挑战.而部分高中生由于缺乏思辨能力,对于媒介信息无法形成批判思考,最终在“信息海洋”中逐渐迷失.针对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指导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当前媒介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运用灵活的教学形态,创设情境,针对媒介平台上的各种观点,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意识,养成探求精神,提升媒介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指导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介素养.在如今充斥各种信息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信息挑战.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让他们了解媒介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掌握媒介信息的评价和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信息挑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以“某男子口罩喷酒精,遇电梯84消毒液死亡”这一谣言为切入点,结合高中化学必修知识向学生讲解了“84”遇到洁厕灵产生氯气的原理及方程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酒精和“84”虽会发生反应使消毒效果降低,但不会产生大量氯气,也难以致人死亡.此外,教师还结合“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这一热点带领学生复习了“分散质与分散系”的相关概念,普及气溶胶传播病毒的条件,提升用科学辨别谣言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导,学生逐渐学会了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种媒介信息,认识到了要用科学的态度辨别网络上各种危言耸听的谣言,从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普遍意识到个人自主表达和创制能力与表达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需求驱动的自主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表达的机会,并在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利用学生的表达需求指导他们提升媒介信息创制水平,满足他们的表达需求,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同步发展.
例如,教师组织引导高一学生参与趣味化学短视频比赛,并在课堂上搭建平台,展示学生的创意成果.在课堂上,有同学展示了“热冰实验”,即利用实验装置将水和醋酸钠一起加入烧杯中,按130 g/100 g(醋酸钠/水)的比例调和,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液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后停止加热,待其冷却后,制成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用沾有醋酸钠晶体的竹签轻触其表面或投入醋酸钠晶体,展现出液体自上而下绽放变化的奇幻过程.有同学展示了“钠铜钡锶的焰色试验”,让这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呈现出黄绿色、绿色、黄色、洋红色等各种绚丽的色彩,同时结合现实生活,设想了通过加入特定金属元素让烟花的焰火更加绚丽多彩的方案.还有的同学展示了“滴定实验”,并在实验中用已知食醋物质的量和体积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并与原食醋配料表中物质的量浓度对比进而验证,检验食醋浓度是否合格.这些短视频实验创意十足,生动有趣,充分展现了高中生的媒介创制能力.教师对学生展示出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和指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促使他们能够继续运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当然,在高中化学教学指导中,教师还应积极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媒介平台表达自我的机会,丰富教学活动载体,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同步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新时期教育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文从媒介的选择、使用、批判和创制等角度分析了基于高中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当然,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学校应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等不同类型课程中的融合,完善构建以媒介素养教育为辐射源和创新点的课程体系,把媒介素养培育浸润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之中,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达成并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愿景,有序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