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闲
在白雪飘飞的日子里,你观察过坠落在衣袖上、手套上的小小雪花吗?你是否想过将雪花的美丽保存下来,与他人分享呢?
19 世纪,在美国北部的一个农场里,出现了一个为雪花痴迷的小男孩。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雪花的观察和研究中,终其一生拍摄了数千幅雪花照片,其中许多被世界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收藏。他的名字叫威尔逊·本特利。
天字诀:爱
1865年2月9日,威尔逊·本特利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的杰里科小镇。
在那个年代,农场里的孩子是基本不上学的。然而,本特利很幸运,他的妈妈曾经当过教师,并拥有一台显微镜和一套大百科全书。在妈妈的教导和熏陶下,本特利拥有了渴求知识的心灵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本特利对于雪花的爱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从小时候起,下雪天就是他最开心的日子。本特利喜欢用妈妈的显微镜去观察大自然里的各种事物,当同龄孩子忙着玩弹弓、打雪仗的时候,他默默观察着显微镜下的羽毛、花瓣和雪花。他想用画笔将雪花的美丽描绘下来,可是画了几百张草图都不满意。
从妈妈的大百科全书中,本特利偶然读到:将显微镜镜头放在照相机前,可以拍摄出放大了许多倍的微小物体。他立刻意识到,这正是拍摄雪花的绝好方法!于是,他向父母提出购买照相机的请求。要知道,照相机在当时可是一种刚刚诞生不久的新鲜玩意儿,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奢侈品。爸爸对本特利的想法嗤之以鼻,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男孩荒唐的异想天开”。幸好,妈妈坚定地站在本特利这边。两年后,爸爸终于被说服,为本特利购买了一台照相机。从此,本特利拍摄雪花的生涯便正式开启了。
地字诀:雪
本特利的家乡位于北纬44.5 度地带,和中国东北城市长春的纬度相当,冬季漫长又寒冷。小镇的西边是水域广阔的尚普兰湖,东边是连绵高耸的曼斯菲尔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沛的降雪量,下雪的时节会从11月份延续到來年的5月。
在北部地区,很多人不喜欢冬天。然而,本特利看见下雪就格外兴奋。他会一头扎进雪中,举着自制的木盘收集雪花,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薄薄的雪花转移到显微镜下的载玻片上,再跑到照相机前调整焦距、按动快门……所有工作,都得在几乎露天的环境中完成。为了减缓雪花的消融,工作场所还不能有取暖设施。
即便是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中,雪花那美丽的晶体结构还是会很快消失;不是融化,而是蒸发。本特利的绝招是,在每一片需要拍摄的雪花周围,密密地摆放一圈雪花,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它蒸发的时间。
本特利从日复一日的拍摄中发现,大自然馈赠的雪花,每一片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点温度、湿度和气流的差异,都会带来雪花形态上的千差万别。他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实:有些冬天会比其他冬天产生出晶体结构更好的雪花。
因此,本特利不舍得错过任何一场风雪。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冬天,他仍旧惦记着要赶回农场拍摄雪花。为此,本特利冒着大雪走了很远的路,受了风寒。不久,他就因患上肺炎去世了。
人字诀:恒
拍摄雪花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的两三年,本特利的尝试全都失败了。要么,拍出来的是一团模糊的阴影;要么,还没来得及按下快门,雪花就已消融。然而,本特利没有放弃。他不停地尝试,终于将镜头、光圈和照相机的位置调到一个完美的状态:既能让底片获得充足光线,又不遮掩雪花的晶体细节。他还摸索出一整套收集、转移、保存雪花的有效方法。
终于,在1885年初的一场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出了第一张单个雪花晶体的显微照片。那时,他还不满 20周岁。
本特利凭着一腔热情,独自闯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地带,可学术界对此保持沉默。在他创作力最为旺盛的10年里,既没有人对他的观点发表评价,也没有人在文章中提起他的名字。但本特利并不在意。
既然教授们反应冷淡,那么就向普通大众展示自己的发现吧。他以抒情的笔调,向人们讲述在雪花中发现的美。他的雪花照片在珠宝商、雕刻师以及纺织工业中大受欢迎,他因此赢得了“雪花人”的称号。
直到 1924 年,本特利才获得了美国气象学会颁发的研究经费。这笔经费虽然少得可怜,但标志着本特利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科学界的认可。1931 年底,汇集了本特利近2500 张显微照片的《雪花晶体》一书出版。这本书成了本特利的传世之作,直到今天仍旧在印刷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