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生:
托起山区孩子们的人生
2011年初,南京退休教师孙宁生退休第二天,就背上行囊,来到乌蒙山脚下的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中学,开启支教生涯。孙宁生曾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讲台上站了29年。支教10多年来,他不仅教书育人,为山里的孩子点亮求学之路,还直接或间接资助困难学子多达322人,资助金额近百万元。在孩子们眼里,孙爷爷就是彩云深处的持光者。
杨戌雷:
为污泥管道把脉看病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高级技师杨戌雷,负责保障5000多条管道、上万个阀门的“管道森林”正常运转。他白天钻进钻出摸查管道,晚上翻看图纸,手写几千页工作笔记,每条管道的用途烂熟于心。每一次管道突发渗漏,他穿上防护服,钻进闷热狭小的通道20多次,锁定直径25毫米的管道,精准拆除。虽然眼前是污水污泥,杨戌雷的心中却是绿水青山。
范恩武:
从修一双鞋到成立一支为民服务队
范恩武年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一位同事修好一双磨坏的鞋,细心的手艺赢得了大家的赞扬。“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为全厂工友免费修鞋、修自行車,能帮大伙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特别高兴。”范恩武说。找范恩武修鞋的人越来越多,他索性召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工友自发组建了一支学雷锋为民服务队。工作之余,这个服务队除了免费修鞋、修自行车、修桌椅外,还免费缝制千层底鞋垫送给困难职工,逢年过节到孤寡老人、残疾人家里帮忙劈柴、送生活用品。
严明友:
最美乡村“活雷锋”
他是学生心目中的最美乡村教师,是百姓口口相传的“活雷锋”;他热爱音乐,年少时便与音乐结缘;他喜爱孩子,扎根乡村从教70年;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用丹心书写了一名革命战士的忠诚担当,用行动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就是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退休教师严明友,曾获评“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省最美退役军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
梯面客家嫂:
助力乡村文明树新风
“阿嫂,最近家里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吗?”下午5点过后,“梯面客家嫂”吴展红整理好手头工作,便前往农村入户探访,这是“梯面客家嫂”常态化开展的“乡约5点”入户访民情活动。在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92%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一支由173名女队员组成的“娘子军”奔走在农户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人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梯面客家嫂”。
肖锦璋:
做让岛民满意的海岛医生
福建省泉州市惠屿岛,是一座距离陆地约4公里的海岛。2020年,从医28年的肖锦璋从陆地来到惠屿岛,接替父亲的工作,成为岛上新一任乡医。海岛上的生活枯燥单调,作为唯一一名医生,肖锦璋是不能随便离开海岛的。他说,既然选择回岛开诊所,就要把这件事做好,让岛上的村民们满意。
马军:
一心传递爱
“河南好人”马军是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2011年,他发起成立公益志愿者协会。到目前为止,该协会已涵盖5000余名志愿者、22个便民服务站、两个艺术团,以及帮扶助困、乡村小学免费午餐等项目组,还先后建立了平桥、浉河、明港3个爱心粥屋。马军说,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曾经受到帮助的孩子也加入他的志愿服务队,把当年收获的爱心传递下去。
何新能:
最可靠的“120”
何新能,是浙江大蟠溪村的一名村医。3岁时,他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小儿麻痹症搞得我很狼狈,我下定决心要学医。”40多年来,何医生的行医足迹近4万公里,服务村里的4代人。不用看导航,不用翻阅病历本,他就可以找到散居在山坳里的每一位病人,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作最可靠的“120”。
吴志佳:
义务修伞16年
2007年,年近70岁的吴志佳因为找不到修伞的地方而苦恼,看到邻居把破损的伞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他四处打听,认识了会修伞的王云伟,向他拜师学艺,并将自家阳台改装成修伞工作室,开始了义务修伞之路。每年学雷锋日,吴志佳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社区举办的学雷锋志愿活动,为居民提供义务修伞服务,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