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充分,见解深刻

2024-05-23 08:31:54
中学生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古树名树木角度

时评赏读

守护传承好绿色“国宝”

(标题即观点,言简意赅,形象深刻。)

于  洋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从“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盎然,到“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壮阔悠远,从《诗经》里“其叶牂牂”的东门之杨,到《项脊轩志》里“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树木寄托的是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然的情与意,是中国历史传承至今的朴素生态观和绿色发展理念。(援引古诗文中描写树木的经典名句,引出文章议题,将树木与文化巧妙联系起来,有文采,有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四川广元古蜀道上的翠云廊,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就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行部署,既要求“落实落细古树名木日常养护措施”,又鼓励“开展对古树名木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的研究和必要的展示阐释”,对更好保护古树名木、挖掘其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列举习近平总书记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政府部门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要求,突出必须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古树名木众多。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散生在广大城乡的有122.13万株,以古树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万株,5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5株。它们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我国古代就有“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树木保护制度,今天做好古树名木保护要坚持守正创新,既从历史中寻找行之有效的护木经验,也要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格局。(从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保护手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好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要讲好古树故事,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安徽黄山的迎客松,这些古树穿越时空,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塞罕坝的落叶松,大漠深处的胡杨林,种子“飞”上太空的普陀鹅耳枥,这些名木记录着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印记。应精心挖掘整理每棵古树名木背后的动人故事,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从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以提高民众对古树名木意义认知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好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要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将古树名木保护考虑进去,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可围绕古树名木修建一些面向群众的文化休闲场所,让更多人了解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更多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好古树名木。)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枝繁叶茂、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背后是繁荣、和平、昌盛的家国乡土。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更是通过古树名木的保护,延续文化传统、传承发展理念,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从“生态兴、文明兴”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保护林木的意义,深化主题,总结全文。)

(摘自2023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思维导图

1.标题:《守护传承好绿色“国宝”》

2.结构:全文为“起承转合”结构,“转”这一部分顺序为“由主到次”。

(1)起(第1段):援引古诗文中描写树木的经典名句,引出文章议题。

(2)承(第2段):阐述保护古树名木的必要性。

(3)转(第3~5段):分别从传承、手段、认知、态度等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古树名木。

①首先(第3段):从历史传承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古树名木。

②其次(第4段):从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认识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古树名木。

③最后(第5段):从调动民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古树名木。

(4)合(第6段):从“生态兴和、文明兴”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保护林木的意义,总结全文。

写作借鉴

《守护传承好绿色“国寶”》一文有两个显著的写作特点,一是见解深刻,从保护古树名木,看到其精神价值;二是论据充分,以充足的素材,阐述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和举措。

见解深刻。时事评论类文章,贵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重在能从寻常事中发现不寻常的意义。本文作者不仅从保护古树名木中看出生态意义,更是从保护古树名木中看到了精神和文化价值。作者透过许多“高龄”树种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从许多历史名胜的名贵树种中见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魄,从古代树木保护制度想到今天的保护措施,从林草兴想到生态兴,从生态兴想到文明兴……文章立足于保护古树名木,放眼于古树名木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因子,使文章主题的宽度和深度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挖掘,给人以启发。

论据充分。这则时评不仅强调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更阐述了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所以,所列论据堪称“面广量大”。从开头援引的有关林木的古诗文名句突出树木与文化的关联,到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政府部门的号召,强调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从不厌其烦地陈述各种古树名木的树龄及具体数量,到列举古树名木的地标意义和精神价值;从介绍古代树木保护制度,到列举今天保护古树名木的各种现代化手段……内容充实而厚重,颇具说服力。读此时评,有如读一篇文化散文,使人有多方面的受益。

要做到上面两点,一是要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各种社会现象、事件的关联,力求博古通今;二是要注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够透过各种现象和问题,看到事件、事物的本质,并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睹近而思远。

猜你喜欢
古树名树木角度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乡村地理(2022年2期)2022-05-30 10:48:04
神奇的角度
树木之最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公民与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40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辨认树木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树木也睡觉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