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访谈节目中的“知沟”现象及应对方法

2024-05-23 08:39黄虹宁
新闻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媒体

作者简介   黄虹宁,广西日报-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记者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发展,不同的社会群体信息获取的手段和方式不同,对于信息的接受度也有差异。访谈节目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其作为信息的传播手段之一,具有互动强、近距离、交流深的特点。但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当下,访谈节目在追求传播效果的同时往往会忽视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从而加剧“知沟”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访谈节目中的“知沟”现象,提出降低信息获取难度,提高信息质量,强化受众共识等应对策略,旨在为缩小访谈节目“知沟”、促进信息公平获取与有效传播、提升社会整体信息获取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知沟理论;访谈节目;信息传播

“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是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与社会分层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大众媒体信息向社会系统的注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往往以较快的速度获得信息,因此,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差距趋向于变大而不是减少。一方面,该理论揭示了社会分层的一种新形式——信息分层。这种分层现象不仅存在于群体和个人之间,也存在于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之间,其中,社会网络的“知沟”是导致信息网络“知沟”现象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社会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和阶层差异促使了信息网络中的“知沟”。另一方面,该理论指出信息大爆炸提高了信息筛选的成本和有效信息的获取难度,从而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差异变大,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更容易、更快速获得有效信息。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获取变得更加高效、精准。然而,受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影响,“知沟”现象仍然存在。对此,媒体迫切需要优化传播路径,转变传播思路,拓宽传播渠道,通过降低信息获取难度,提高信息质量,提升受众共识来提高社会整体信息获取能力,从而缩小“知沟”。

一、访谈节目中的“知沟”现象

传统的访谈节目是一种以谈话为主要形式的节目,通常采用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的方式进行,内容较为严肃,风格较为正式。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访谈节目由大众传播向融合传播转变,不仅形式更加多样化,风格也更轻松、亲民,访谈节目主持人与嘉宾进行对话时,采用图文并茂、短视频讲解等方式与观众和嘉宾互动,增加节目的趣味,有效提升了受众对访谈节目的认知和理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访谈节目的认知度有效提升,但并没有消除“知沟”现象,访谈节目追求创新的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导致“知沟”的因素也变得多种多样,不同人群在获取信息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差异依旧存在。

访谈节目通常会邀请一位或多位嘉宾,与主持人或其他嘉宾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交流,以此来表达嘉宾的观点和见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体受众认知产生影响。随着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学历、政治、经济地位及知识水平较高的受众容易关注和接受内容涵盖广泛知识型较强的访谈内容,而许多受众更多的是关注喜闻乐见的娱乐信息或生活日常信息,这也就造成了访谈节目认知上的“知沟”差异。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人物访谈节目《高端访谈》,节目与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就全球热点话题、焦点问题展开对话,话题深奥、观点深刻,需要受众具备一定的国际形势认知能力和国际历史知识水平,并能理解访谈所传达的现实意义。当访谈节目在大量信息充斥的环境下,受众更多选择契合自身喜好的访谈节目,而当访谈节目在大量信息充斥的环境下,“知沟”现象更加凸显。

二、访谈节目“知沟”现象成因

(一)数字经济鸿沟导致信息获取不平等

“知沟理论”指出,知识获取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随着新媒介向社会传播的消息量日益增長,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将比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使得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呈现出扩大之势[1]。换言之,技术赋能为信息获取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快速地获取信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发达地区,社会群体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而相对落后地区,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信息获取较为滞后,从而导致“知沟”现象的加剧。目前大多数访谈节目能免费浏览,但有部分商业或娱乐类的访谈栏目采用会员制度,使受众信息获取成本增加,让一些缺乏经济实力的受众无法获取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从而加剧不同受众获取信息之间的“鸿沟”。

(二)“数字鸿沟”造成老年群体信息落差

新媒体技术赋能为访谈节目提供了诸多便利,借助互联网平台,访谈节目不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或频道,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随时随地观看节目,不仅拓宽了传播渠道,也让更多的群体能够参与到节目中。然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在数字化建设进程推进中,受技术、制度、文化及老年人自身因素制约,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在信息技术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上存在着明显区别,导致较大的信息落差[2],是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知沟”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信息茧房”导致信息获取局限性和片面性

依托大数据的发展,在算法技术对用户的作用机制的影响下,媒体平台可以持续了解用户的喜好,精准定位新闻受众,并为其持续推送感兴趣的内容。访谈节目创作与传播大多基于用户自身的主动选择、理解与接受,再通过智能算法将节目内容精准推送,然而,这种凭借喜好而持续推送信息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过度的偏向性推送会导致信息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大数据会进行选择性的筛选过滤,用户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只能获取到与自身兴趣有关的信息,而用户由于沉浸在大数据不断推送的偏向性信息中,对于自身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信息也不会主动探索,久而久之信息获取能力与效率降低,失去信息探索和挖掘的能力,当用户囿于“信息茧房”时,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信息获取的异质性会增加,“知沟”现象也会更加突出。

(四)互联网信息“快餐文化”加剧社会群体知识差距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快餐文化”的流行提供了条件。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而“快餐文化”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导致人们容易忽略对深度信息的探索。同时,“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大量信息内容的同质化,也让许多人缺少对信息的思考和辨别能力,有效信息的丢失和无效信息的增多所带来的“知沟”问题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社会群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对信息的渴求和理解能力也不同。而“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一些人更加依赖于网络信息,从而忽略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知识获取途径,这无疑拉大了社会群体知识水平的差距。

(五)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新媒体环境下,融合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主流媒体在开展访谈节目时可通过多方联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送和共享。但对一些处在转型期的地方媒体而言,由于技术更新和升级的速度较慢、资源及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信息获取相对滞后,再加上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力度不够,即使有优质信息发出,也会因为覆盖面不广,容易淹没在信息海洋当中,进而使不同地区群体信息获取的差距加大。

三、访谈节目应对“知沟”现象策略

(一)提升受众共识和共鸣

访谈节目的包容性越大,就越容易缩小受众选择差异,从而提高其接受程度。因此,访谈节目创作要更加注重受众的兴趣与爱好,提升受众参与度、体验感、共情力,从而有效提升受众对于访谈节目的理解、认同,获取更广泛的社会认知。例如,广西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对话新疆救人青年:来自“石榴籽”的深情》访谈节目,采用沉浸式对话、纪实性跟拍的方式,回顾四名新疆青年在广西高速公路上勇闯火海救人的英勇事迹。访谈层层递进,张弛有度,主持人与受访者对话真情流露、真实感人,为访谈节目应对“知沟”现象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优化信息获取方式和方法

访谈节目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是沟通媒体和大众的桥梁,因此,想要缩小访谈节目的信息“鸿沟”,优化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方法是关键。例如,针对新媒体算法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为了提升弱势群体的认知能力,需要拓宽访谈节目的传播渠道,不断优化自身的传播策略,将“随机推送”与“个性化推送”相结合,增加访谈节目的传播覆盖面以及被受众获取的机会。同时,要加强不同区域的媒体硬件设施建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增加受众获得高质量信息的机会,从而缩小地域差异带来的“知沟”。

(三)加大媒体协作力度

媒体机构的传播能力提升对改变“知沟”现状有重要的作用。当部分媒体机构能力提升而另一部分媒体机构能力不变时,能力提升的媒体机构会抢占更多的信息和技术资源,导致媒体机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加剧“知沟”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多方媒体协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缓解因媒体传播能力差异化导致的“知沟”。例如,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之际,新华社推出访谈节目《权威访谈|张扬对话王亚平:重返太空的183天》,节目采用多平台、矩阵式播发,与多家媒体平台达成合作,针对不同平台的特色采用不同形式报道,实现精准播发,是多方合作,积极应对“知沟”的典范之作。

(四)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导致“知沟”现象的因素会变化,访谈节目的传播环境同样充满了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信息源可能会出现,而一些旧的信息源可能不再可靠或过时,负责收集这些信息源的方法及应对“知沟”的策略也可能会失效,这就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信息获取与融合传播的路径。

在节目制作上,要坚持融合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同时权衡好各媒体之间的利害关系,做到融合为主,合作至上;在内容传播上,要坚持实际为主、创新为辅的理念,针对不同的事实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通过策略优化,改善信息传播效果和获取方式;在信息处理上,由于信息具有多元性和復杂性,应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不仅可以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对不同的信息源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从而扩大信息的辐射范围,减少群体偏向,缩小群体差异,达到缓解“知沟”现象的目的。

(五)完善内容审核机制

“知沟理论”认为社会中的群体分为信息富有阶层和信息贫困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信息贫困阶层接收信息的能力和技术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富有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信息差距就逐渐拉大,形成“信息沟”[3]。当今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各大平台每时每刻都传播着巨量信息,对于虚假信息、同质化信息等信息源,信息审核变得尤为重要。审核机制的完善,可以帮助缺乏分辨、筛选信息能力的受众获取有效信息,使得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获取差异性减少,无论是信息富有阶层还是信息贫困阶层,所能获取的信息都是被筛选过的信息,进而缓解“信息沟”。对此,媒体平台应履行好监管职责,提高访谈节目的内容生产门槛、加强节目的审核把关,以防劣质信息或负面信息传播,保证信息的质量。

四、结语

“知沟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让人们重新审视信息传播和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访谈节目中的“知沟”现象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其中,社会整体信息获取能力的全面提升是缩小信息获取差异性、保障传播效果的基础;媒体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发展是缓解“知沟”现象、促进传播效能的提升关键;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对信息来源的监督和筛选是信息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通过一系列策略,增加广泛的受众认知,加强沟通协作,促进信息公平获取与有效传播,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潮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刘德寰.知沟谬误:社交网络中知识获取的结构性悖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12):5-20,126.

[2]陆杰华,郭芳慈.数字时代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J].北京观察,2021(4):14-15.

[3]朱哲璇.“知沟理论”视域下微纪录片的传播策略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21:11-12.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新媒体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汉字视觉艺术呈现及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