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感悟“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2024-05-23 08:39王立新冯金媛高宁艺
雷锋 2024年4期
关键词:雷锋中华民族精神

王立新 冯金媛 高宁艺

一系列重要论述笔谈  (15)

2023年2月23日,党中央召開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强调“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时隔3个月,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两者在文明要求和文化使命上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只有从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体悟“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这一时代命题,才能明确雷锋精神形成的文化机理、文化内涵及传承发展,从而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路径。在新时代,越是坚持弘扬雷锋精神,越能高效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越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形成的文化机理,决定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精神是文化的精粹,文化是精神的根基。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产生脉络与实践走向,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阐释雷锋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赋予雷锋精神创造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文化使命。

雷锋精神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交流融通中,深刻地影响着各民族人民的文化品位、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本质,与中华民族尊奉的“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爱国传统相一致;“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仁”即为“爱人”,其根本在于“爱别人”,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恪尽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雷锋的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与中华民族遵行的敬业乐群,恪尽职守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雷锋精神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承接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庚续。

雷锋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志士。雷锋就是学习这些英雄,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的后来人,雷锋就是通过学习这些英雄的感人事迹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雷锋入伍第一天,看的电影就是《董存瑞》,并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学习董存瑞英勇献身精神的感想。他的一生曾经学习董存瑞、黄继光、王若飞、方志敏、向秀丽等二十几位英雄模范。他说:“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中,我想起了黄继光,浑身就有了力量,信心百倍,意志更坚强……我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或在最复杂的环境中,想起了邱少云,就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很好地遵守纪律。每当我得到福利和享受的时候,想起了白求恩,就先人后己,把享受让给别人。”雷锋的奉献精神就是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扬。

雷锋精神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雷锋精神鲜活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服务人民无私奉献为本质,以自强不息为动力,始终是雷锋精神的思想精髓与核心内涵,不断在实践中发射出璀璨的光芒。这一思想精髓与核心内涵可以归纳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与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坚持谦虚待人、热心助人,甘于平凡的“螺丝钉”精神。由此可发现,雷锋精神的内涵与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倡导的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等基本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与契合性。

雷锋精神传承发展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我们应勇于探索,创新传承雷锋精神的新路径。

发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涵育功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育人功能,用雷锋精神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必将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可以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雷锋精神的纪录片、宣传片,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影音影像资料,加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使抽象的雷锋精神理论讲解向具体生动的人格示范转化。还可以通过建造雷锋雕塑、开设雷锋精神画展、举办雷锋歌曲比赛和雷锋诗词朗诵、排演雷锋舞台剧、制作有关雷锋精神的文化艺术品等活动,营造传承雷锋精神的浓厚氛围。

拓宽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文化传播载体渠道。一是要打造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发展精品。结合现代虚拟仿真技术,将VR实景还原技术与雷锋精神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制作可感知性、可触摸性的雷锋精神三维立体技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了解雷锋精神文化遗产并接受雷锋精神教育。充分发挥自媒体在雷锋精神传承发展中的传播优势,制作雷锋精神微视频的形式来传播雷锋精神。举办关于雷锋精神的文化摄影、纪录片创作大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中融入情感,升华雷锋精神的文化内涵。构建雷锋精神传承发展大数据。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储存、资源管理、计算框架、数据分析、数据展示等技术流程,来实现雷锋精神的传承发展由分散的碎片化到系统化体系化。二是创新传承雷锋精神的活动形式。要克服雷锋精神传承的单一化,形式化,模式化,使传承雷锋精神日常生活化。要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需求,运用报纸、广播、橱窗、官方微信等媒介,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强化雷锋精神文化传播工作宣传力度。同时还需要提高雷锋精神传播主客体素养,发挥雷锋精神网络育人作用,利用新媒体推动雷锋精神传承发展创新传播方式,开设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校园课堂APP、微信公众号和慕课等方式,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发挥新媒体“云”育人功能;为学生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们主动进行交流学习。

优化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发展的保障机制。体制问题、制度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让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发展就不能仅从育人、载体、形式方面思考雷锋精神的学习实践,还要从外部体制制度为学习雷锋精神提供保障。让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建立健全雷锋精神传承发展的保障机制,能从根本上有效保障雷锋精神培育的常态化推进。一是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制。汇聚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切实贯彻落实并跟进监督雷锋精神教育和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雷锋精神传承的具体情况。二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雷锋精神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对于政府主导开发的雷锋精神传承发展资源要不断强化资金投入,通过向上争取、社会融资等形式拓宽资金来源,并提高相关项目的资金优先度。三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精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雷锋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对于单位或个人在工作生活中落实践行雷锋精神的,应当树立典型予以表彰。要加强监督监管,创设奖励方案,进一步夯实雷锋精神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价值取向引领人生的生动实践,其形成过程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对雷锋精神的文化机理及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对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是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促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落实落地。

(作者王立新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冯金媛系该院硕士研究生;高宁艺系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雷锋中华民族精神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