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颖显 王永昌
寻身世尽责任
张健來到新的家庭后,从小就被父母对他的爱包裹着。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已是“抱来的”,他觉得他和周围的小朋友一样,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由于他家孩子少,父母给予他的爱比别家的孩子还多很多。在张健的记忆中,由于父母都有工作,而且父亲还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小时候家里为他买的零食从没不断过,他还经常在学校和同学们分享父母为他准备的零食。
张健是从医院抱回来的,这件事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只有他自己不清楚,但再严密的口风,人多嘴杂,难免有人会透露给自家的孩子。9岁那年,张健从小伙伴的口中得知自已是父母从外面抱回来的。当时,他很想问问父母自已到底是哪里来的,但看到父母对自已这样好,怕一问会伤了他们的心,就一直将这件事憋在心里。
17岁那年参加工作后,父母看到张健长大了,也参加了工作,便告诉他是被领养的上海孤儿。那时,他更加明白了这些年养父母的不容易,是他们给了自己一个温暧的家,而且在这个家里,父母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不是亲生的孩子,而是力所能及地满足了自己的所有愿望。张健明白是他的养父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终身的努力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随后,他又在工作岗位上考取了学校,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旗税务部门工作,直到2019年退休。
在知道自已的身世后,养父母并不介意张健去寻找自已的亲生父母。20世纪60年代初,这批国家的孩子来到内蒙古草原安家,草原人民用热情的怀抱接纳了他们,使这些孩子融入到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中,谱写了民族间大爱情怀的一段历史。从此,张健就特别留意和注意同他有着相同经历的这批国家的孩子。
2005年,单位组织到上海旅游,他借此机会到上海寻找当年国家收养孤儿的线索。连续好几天,张健在大街小巷中穿行和打听,但匆匆而过的人们谁都不清楚当年这里发生过什么,询问老者也没人能够说清楚当年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晚上,他漫步在黄浦江边,思绪万千,他想,如果当时他没有被及时送往内蒙古,也许他会活不到今天,在内蒙古遇到了他的养父母,真是他生命中不幸中的万幸,养父母给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爱,使他受到了当地最好的教育。
1991年养父去世,失去父亲的张健进一步体会到了父爱如山的真谛。2007年,在养母的支持下,他独自好几次去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青年报社打探有关消息,因为之前,报社登载过许多有关他们这批孤儿的寻亲栏目。有一次,张健找到了一位看上去有80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从自治区民政厅退休,她是当年去上海保育院接这批孤儿的工作人员之一。但由于年代久远,档案资料缺失,最终也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2019年退休后,按说张健可以放下工作安度晚年了,但他总有一桩心事放不下来,这件事情如果不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那将是他生命中的一件最大的憾事。自从他知道他的身世以来,他便与“三千孤儿到内蒙”这件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国家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将“三千孤儿到内蒙” 作为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门还为此专门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和舞台剧,还有许多报告文学和当事人的回忆等。所有这些,张健觉得他作为“三千孤儿”中的一员,在这个激情的时代,需要做点什么,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此后,他便集中精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和寻访打听到的“三千孤儿”身份的人员,寻找他们不同经历的人生,共同感恩党和国家对他们成长成才的关怀关爱。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还专门提到了“三千孤儿到内蒙”的历史佳话。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老人的事迹,就是用满腔的爱,照顾“三千孤儿”的杰出代表。2021年6月1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上海市代表团专程到内蒙古四子王旗,看望了时年79岁的都贵玛老人,李强向老人颁授“上海市荣誉市民”证章、证书,并盛情邀请老人到上海走走看看,感谢内蒙古人民的大爱无疆,上海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作为“三千孤儿”的受益者,应该做点什么回馈国家的恩情?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张健的头脑中形成:尽自已的能力,将分散在乌拉特草原的上海孤儿联系到一起,征集和收集他们的故事,通过各自人生的不同经历,歌颂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大爱故事,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有了这种想法后,他便开始了详细的准备工作,开始逐步落实自己的计划。(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