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传播中普通话与方言的语言对比研究

2024-05-22 16:40曾骊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9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

曾骊蕊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播音传播作为语言传播的重要渠道,对语言的传承、发展、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多方言、多民族的国家,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及其在播音传播中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普通话与方言在播音传播中的差异,揭示了两种语言在播音传播中的优势和局限,探讨了普通话与方言在播音传播中的语言特点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播音传播;普通话;方言;语言对比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9.038

在播音传播的领域,普通话作为国家推广的共同语言,其规范性和普及性在播音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能确保信息的精确传达和覆盖。但与此同时,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在播音传播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入对比研究普通话与方言在播音传播中的实际运用和显著差异,能更全面地揭示两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上的独特特点,还可以深入探讨在传播效果、受众接受度以及文化传承上的深远影响。能为播音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从而推动播音传播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对此,本文对播音传播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两者的相同之处和差异进行了探究,并为播音实践中的语言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1.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1.1 相互联系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存在着深厚的联系和互动。普通话的形成并非凭空而来,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上,普通话明显受到方言的影响,该影响让普通话既具有全国性的通用性,又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1]。同时,普通话并不是简单地对方言模仿或复制,是在吸收方言有益成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升,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这一过程,不仅彰显了普通话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语言文化格局。对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有助于加强全国各地人们的沟通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方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普通话的规范性和普及性也为方言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和发展空间,让方言在保持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与现代社会融合,实现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这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正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

1.2 相互区别

普通话与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核心语言要素上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发音基础,其词汇体系主要源自北方话,并以经典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准则,能确保在全国范围内的通用性和规范性[2]。相对而言,方言则拥有各自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库、语法结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方言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每种方言都承载着特定地域或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成为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使用范围上,普通话与方言同样存在差异。普通话作为官方推广的全国通用语言,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往往适用于国内各地的日常交流,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方言则主要局限于特定地域或民族內部使用,传播范围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方言的价值和地位有所降低,相反,方言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正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丰富多彩的体现。

1.3 普通话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普通话作为国家法定的公用语言,在正规场合的使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并不影响对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尊重。随着交流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居民开始积极学习普通话,以此来适应更为广泛的交流场景。这种学习普通话的潮流并没有妨碍他们在非正规场合继续使用方言,反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语言选择和表达自由。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付程所言,语言的规范性和自由度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越规范的语言,才能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广泛的传播范围,这也是由于规范的语言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从而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沟通。在这样的前提下,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并不会威胁到方言的生存和发展,反而能为方言提供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和发展空间,共同促进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播音传播中普通话与方言的相同之处

在播音传播的领域中,普通话与方言虽然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同样不容忽视[3]。这两种语言形式都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都具有基本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功能,通过声音这一媒介,将思想、情感、文化等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广大受众人群。与此同时,普通话和方言都受到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变化,以此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交流需求。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语言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播音传播中,普通话和方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具有共通性,两者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共同构建多元一体的语言文化格局。这种格局不仅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播音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资源和文化土壤。

3. 播音传播中普通话与方言的语言对比差异

3.1 语音对比

在播音传播的语境中,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最直观地反映在语音层面。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构建规范且清晰的发音体系,该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传播力。其严谨的声母、韵母、声调区分,能确保发音的精准性,还强化了语言的一致性,能让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准确理解、顺畅交流。相对来说,方言的语音则展现出深厚的地方烙印。不同的方言区域孕育出独特的发音习惯,这些习惯在声母、韵母的变异,声调的差异,以及连读、变调等复杂语音现象中充分体现。其语音特色丰富了方言的表达方式,还赋予方言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也增加了理解和辨识难度,尤其是在跨方言区的交流中。另外,在播音传播中,应该认识到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性,这是确保信息准确传递的关键,降低误解和歧义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传播效率。而方言的语音多样性则为播音节目增添独特魅力,让节目更贴近地方文化,增强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为播音传播注入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色彩[4]。

3.2 词汇对比

词汇作为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主,广泛吸纳其他方言和外来语的词汇元素,构建一个庞大且高度统一的词汇体系,也在表达上展现出强大的普遍性和通用性,有效满足全国范围内复杂多样的交流需求。相比之下,方言在词汇层面则呈现出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不仅保留大量的古语词,还孕育更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词以及富有生活气息的俗语。而这些词汇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地域文化内涵,让方言在表达上更鲜活、生动,也可以精准地传达地方风情和民俗习惯。在播音传播领域,普通话的词汇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促进信息的广泛传播,也更易于理解;方言的词汇特色则为播音节目注入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魅力,让节目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而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例如,方言在各地的词汇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如,东北方言,“打滑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冰上用鞋子滑行的场景,充满冬季的乐趣。而在粤语中,“猴赛雷”以独特的发音和含义,表达对“好厉害”的赞叹之情。平江方言中的一系列词汇和短语,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喊眼”指代“窗户”,“洗文身”则是“洗澡”的另一种说法,这些词汇在平江人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他们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平江方言中还保留一些古代人的行为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平江方言中却得到传承和延续。同时除了独特的词汇以外,平江方言中还蕴含丰富的语气词和词缀。如,“哒、啊、吧”等语气词在平江人的口语中频繁出现,为语言增添生动的情感色彩。而表程度的词缀“X斯巴人”以独特的构词方式,展示平江方言的创造性和表现力。方言中的这些独特表达方式,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更寄托人们的乡音和乡愁,更承载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记忆,是连接过去和现在、传统和创新的纽带。

3.3 语法对比

语法,作为语言的骨架和脉络,在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也展现出一定差异。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强调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确保普通话在表达上的精准和清晰,同时也奠定了在正式场合和广泛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而方言在语法层面则展现出显著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的方言区域孕育出各自独特的句子结构、词序、时态表达方式,这些语法特点能让方言在表达上更自由、生动,充满地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5]。而在播音传播的实践中,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为受众提供一个清晰、一致的语言环境;方言的语法特色则为播音节目注入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节目在传递信息时,能展现更多地域文化。这种普通话与方言的交融和互补,共同构建了播音传播的多元语言生态。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构成了独特的声调体系。然而,在方言的语境下,各种方言在语调上的差异显著。在某些方言中,“平声”的读法可以迥异于普通话,如,将“石头”读作音调跌宕起伏的“Matougeng”(音调324),这种独特的声调转换,仿佛是在讲述一种地域性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有的方言区域,其语调平缓柔和,能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这种语调特点,使得该方言在表达时透露出一种特有的温文尔雅之气。然而,在另一些方言区,语调则起伏跌宕,高亢激昂,仿佛是在呼喊、号子一般,这种语调特点能让该方言在表达时充满力量和激情,犹如一种生动的口头艺术。还有一些地方方言,语调如同歌唱般欢快跳跃,每个字都像是音符般跃然而出,其特点让该方言在表达时充满韵律和节奏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曲中。

3.4 表达风格对比

普通话,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其表达风格以正式、规范著称,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这种风格为播音传播注入了权威、专业的气质,让其成为新闻、政治等正式场合传播信息的首选语言[6]。对比方言,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口语化风格独树一帜,表達更生动、形象,充满感染力和生活气息,能深入浅出地传递出更接地气的信息。在播音传播中,方言的运用能增强节目和受众之间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还可以让节目内容更贴近民生、贴近实际,从而为受众人群提供一种富有归属感和文化共鸣的收听体验。不仅如此,方言的独特表达风格也为播音节目增添了丰富的文化魅力和传播效果,通过方言的运用,节目能生动地展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受众带来更丰富的听觉和视觉盛宴。

例如,在古代文化瑰宝中,屈原的《楚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浓厚南方民歌的风采,该作品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通过独特的“兮”字,深刻体现了楚地方言的独特韵味。同样地,藏族的史诗巨著《格萨尔王传》也在其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字里行间流淌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与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对应,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同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年代感十足的面包车到北京民居的代表——胡同儿,再到逛庙会时的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以及无处不在的儿化音,这些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北方文化的生动画卷。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产一方语音”,地域的差异不仅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红高粱》中,山东汉子的粗犷和豪放透过那大糙话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边城》里,湘西妹子似水般温柔的应答则让人感受到南方方言的柔美和细腻。这些方言都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的印记,让文学作品更鲜活、生动,也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感受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4. 结束语

在播音传播的领域中,普通话与方言揭示了两者在多层面上的显著差异,体现在表达风格、语法结构上,深入到语调特征等细微之处。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以规范性、准确性、广泛适用性成为播音传播不可或缺的工具,确保信息的无障碍传递和全国性覆盖。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其多样性、生动性和深厚的地域特色为播音节目注入独特的文化韵味,能丰富节目的表达层次。普通话与方言在播音传播中的交融和互补,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语言生态,为受众人群提供更多元、贴近实际的语言体验,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在未来的播音传播实践中,需要更注重普通话和方言的协调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普通话在信息传递中的主导作用,又要珍视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通过结合两者优势,更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秦,孟岭生.方言、普通话与中国劳动力区域流动[J].经济学报,2014,1(04):68-84.

[2]于海阔.普通话和方言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定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32-35,56.

[3]阮咏梅.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01):95-99.

[4]巴特尔.地方普通话的语言学特征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01):101-103.

[5]刘琴.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传承——以德阳方言为例[J].海外文摘,2023(09):26-29.

[6]张良斌.恩施方言与普通话声母j、q、x的对比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04):23-24,29.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我家的方言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