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铭心中

2024-05-22 14:08吴云波
现代艺术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联稿子邮箱

吴云波

人生难得有几个好友,而志刚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每当想到他逝世已经十年有余,心里就有难以言表的酸楚和难过。特别是到清明时节,中国素有祭奠已故亡魂的传统,此刻想起和他相识相交的那段岁月,不由顿生撕肝裂肺之痛苦。而今虽时光远去,但往事却历历在目,尽管斯人去也,但当年结下的那片深情,却令我终生难忘。为了缅怀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特将几年前写的一篇短文公之于世,以表我对志刚老师的深切怀念。

那是2019年秋天,已经退休回到大巴山麓老家的我,一日打开电脑,在网络上搜索影视作品,不经意间三个大字跳入眼帘——《大鹽商》。

《大盐商》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每看一遍都不由想起它的原作作者武志刚老师。武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很多年了,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他告诉我说,省文联成立创作中心要他去领衔,所以《四川文艺报》他不再编了。领衔省文联创作中心,意味着时间更紧,担子更重,工作更忙。故那之后为不影响他的创作,我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前去打扰他。可当我再次登门拜访他时,门卫问我:“找谁?”我说:“看看武志刚老师。”他说:“武老师已经去世了……”

我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忙问:“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得的什么病?”

“去世有段时间了。”门卫说,“肝硬化!”

算起来武老师比我小三岁,像他这么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影视作家、诗人,老天怎么就不长眼睛呢?

与武老师相比,我真是虚度岁月,痴长年华。

认识武老师,可以说是一种意外,也是一种偶然。2008年早春,我到省城一个机关务工。一天,因手头的工作忙完了,便腾出手来在电脑上敲出一排字幕——《我想给爹娘守墓》。

这是我酝酿好久想写的一篇文章。稿子写好后找了几个报刊邮箱,一发了之。至于采用与否,我都不在乎。因为多年来的遭遇告诉我:不是大家、名家,或有关系的,你的稿子被刊用的希望不是很大。于是我早已把写作当成一种娱乐,只要自己觉得快乐,或说出了心中想表达的情意,似乎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写作不是一件严肃的事,虽然在当今一部分人眼中,把写作看得一文不值,认为那是自讨苦吃,但我对此等观点一直不敢苟同!因此,从内心来说,自己辛苦写的东西,还是希望能与读者见面。

怀着这种心情,次日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邮箱,看有没有哪里的回复。令人惊喜的是,邮箱中果然有一封邮件,曰:

稿子感情真挚,发今日副刊版头条。祝好!

——武志刚

这简直令我感到意外!稿子这么快就被发出来,在我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还是第一次。过去投稿从邮政上投递,稿子寄出后,等啊,等啊,很多时候都石沉大海,间或收到一本样刊或一张样报,见上面刊发有自己的作品,其兴奋之情不亚于捡到一锭银子。今次投的稿子不仅立刻被发表,而且是头条,真是做梦都没有想过。

回忆几十年的写作和投稿生涯,令自己欣慰和惊喜的时候实在不多。我在颇感高兴的同时,亦生迷惑:这个武志刚是谁?我从来不认识,也不曾读过他的作品。他怎么对我这样“刮目相看”?一时没有答案的我忙看邮箱名称,乃知这是省文联的机关报,于是我立即发了一封邮件过去:

武老师,谢谢您的抬举,这么快就将我的拙稿发出来了……

不两天,我就收到样报。随后因公去省政府第二办公区永兴巷15号,那儿离红星路很近,便专门打听到志刚老师的办公地址。当我伸手敲门时,只见前来开门的是一个中年人,面色有些黝黑,看样子大约与我是同龄。我落座后他就开始与我寒暄。他首先问了我的创作情况,如常写哪些体裁的作品,喜欢读点什么书;接着又问我的家庭情况,如家里有些什么人,孩子多大了,工作是否顺心,过去做了些什么……

听口音,他好像不是四川人,但那种随意和关切的口吻,让人没有距离感,更不觉得省文联机关报的文学编辑有什么架子。聊了半个小时,我就告辞了。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不便过多打扰。此后我一直觉得这个武老师值得信赖和交往,他不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那种很“水”的人。于是,我陆续又给他发了几篇稿子过去,请他指教,每一次他都提出中肯的意见,让我获益匪浅。若是他觉得好的稿子,就立即发出来。大约两三年时间,我在《四川文艺报》上,经他的手发表的就有十多篇(首)诗歌、散文和评论。

不认识则罢,一认识我才知道这个武老师非等闲之辈!他是黑龙江人,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在四川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评为“四川十大青年小说家”之一,创作的中、长篇小说连连在《人民文学》《当代》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载,作品逾百万字,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他的创作涉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剧、评论等各个领域。其中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产量尤高,影视作品达数百集,《自流井》即《大盐商》等电视剧在海内外几十家电视台展播。国内多家影视机构都邀请并与他签约,让他担当编剧。2008年2月,他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城市里的蒲公英》荣获首届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奖。之后他创作的几部电影文学剧本,接连三届获得此奖,反映“5·12”汶川大地震的电影《大太阳》(原名《生生不息》)被中宣部列为重点作品,公映后好评如潮,并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就是这么一位名人,却让人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自我满足的迹象。这不由让我深感惭愧,颇觉汗颜:武老师早就功成名就,著述丰登,作为比他痴长三岁的同代人,却成就平平,默默无闻,岂不是在虚度岁月,浪费光阴吗?通过与志刚老师接触,也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大凡一个真正有成就的名人,都是勤奋和刻苦的,并且没有什么架子。即使在一个狂热与浮躁的时代,也应该是这样。可是往往许多人与此相反,常见他们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发表了点东西,便自诩为作家和诗人,同时还要冠上“著名”二字。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志刚老师有几百万字的作品流行于世,并且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大奖,那该是什么心态?可是志刚老师并不以此感到满足,更看不出他有什么骄傲的情绪。他甘于寂寞,不喜张扬,对外保持低调,除了认真编好他负责的文学副刊外,一如既往地默默笔耕。他还善待朋友,对人诚恳,这些当今世界已经十分缺乏的东西,在武老师身上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令人感动和敬佩吗?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人,却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真是令人惋惜和怀念啊!

(作者为武志刚好友,1998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文联稿子邮箱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没问题邮箱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拖稿的各种理由
关于停止使用dianxunjishu@china.com邮箱的通知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
邮箱变更
读者太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