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航 李晓楠
[摘 要]随着居民对社区康复和健康保障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资源进入社区回应居民的需求。但就目前而言,社工站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还不能很好地扮演纽带连接的角色。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就需要高校从社工医护课程融合、慈善资源动员和组织、社会工作行政、健康社会政策和谈判公关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融合思政元素,调整培养策略,以培育具备专业服务、资源链接、组织动员、个案管理等综合能力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
[关键词]社工站;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思政;专业素养
2021年4月20日,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统筹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进度[1],将社会工作专业推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位置,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回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突破一批基础性、关键性、实用性康复技术。依托现有资源,在省级层面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层面,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培训基地,大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培训。要通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加强社会工作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入和培育一支熟练掌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知识技能的社会工作者队伍[2]。这给医务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康复,维护社区健康提供了政策依据,也提供了参与方向。同时,由于医疗理念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治未病和社区康复正成为现代社会追求健康的一种趋势。
一、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素养要求
(一)预防与康复知识素养
相对于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会更偏重满足居民的预防和康复需求,这也是随着时代和医疗理念的发展,社区居民在健康方面非常急迫的需求。但受限于当前基层医护服务覆盖能力的限制,难以精准对接到每一居民的预防康复需求,可能导致居民缺乏科学的预防疾病的知识和出院回家康复的依从性不高,造成慢性病等疾病高发和出院回家康复效果不理想的后果。所以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社工站在地化和协调整合的优势,利用前期建档立卡的需要,精准回应居民的预防和康复方面的需求,这就对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提升预防和康复知识素养的要求。
(二)组织动员能力
社区居民的健康与多种因素相关,特别是和社区居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及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要更好地达到建成健康社区的目标,就需要社区居民自己参与到社区健康和环境的维护与改善服务中。作为社工站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如何高效地将居民动员和组织起来,参与到卫生社区的建设中,就成了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三)政策理解与倡导能力
社工站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直面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的回应主体之一,不仅会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考察,还会将现有的有关居民健康维护与发展的政策纳入考察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这一方面需要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具备比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当社区居民需要享受政策服务时,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够快速地做出反应,精准衡量其条件符合度,提供申请条件和程序的解释服务;另一方面,在对政策精准理解的基础上,需要保持专业敏感性,考察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是否来自现有政策的不完善。
(四)谈判公关能力
社工站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要根据社区的需求链接和盘活相关的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特别是进行社区康复的居民需要的资源更加多样和专业,但是社区由于影响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具备像医院一样利用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社会筹资的条件,如何能够将社会慈善资源链接到社区中,也是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健康社区的建设中,就需要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谈判公关能力。
二、当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不足
当前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的教育初见成效,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到医院开展医务工作服务,甚至在专业实务领域能够独当一面,推动了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发展,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不足。
(一)社区层面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
当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还是基于学生进入到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前提条件,所以授课内容多偏重医院中面对各类患者要怎么去开展服务,这是由于之前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购买或者岗位的设置主要是以医院为平台的客观历史因素和条件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社工站建设的全面铺开,作为一个综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平台,自然也会将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纳入自己的服务供给体系中。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工作专业应用空间的调整,部分社会工作主题需要被突出[3]。就目前而言,医院对于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吸纳度、岗位设置数量、服务购买度上都不高,所以造成了还有很大一部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并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实践和实习锻炼,毕业后也难以进入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实际场域中将所学进行运用[4]。而社工站的全面铺开,需要大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
(二)慈善资源动员和组织能力培养不足
现在对于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大多偏重理论原理和专业服务技巧方面,在慈善资源动员和组织方面的系统梳理较少,特别是对中国的慈善资源和政策方面系统的介绍较少,导致社工专业学生对中国的慈善体系和各类慈善资源不甚了解,更难以链接相应的资源为有相关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支持。同时,因为学习得少,其一方面缺乏慈善资源动员意识,另一方面在慈善资源动员和组织方面也显得无从下手,这就使社工站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难以发挥其链接和整合慈善资源的作用。
(三)政策理解和倡导能力培养不足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政策基本覆盖了重点人群,但在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仍能发现一些社区居民因没有享受到相关政策而产生抱怨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社区居民并不了解相关政策,也有可能是其条件并不满足政策规定,这时候就需要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对相关政策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做出回应并开展相应解释工作,而不是每次遇到此类社区居民的需求,都求助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否则会引起社区居民对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能力的质疑。同时,政策倡导也要基于对现有社会政策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倡导的依据。但往往我国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机构政策倡导并不熟悉,对政策倡导的原理、流程、技巧和方法更为陌生,究其原因,重点在于当前的医务社会工作的教學中很少涉及有关医疗保险、社区康复、慢性病诊疗等方面卫生保障政策的介绍,如何去理解和倡导政策也很少介绍[5]。这造成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面临社区居民的政策支持需求时,无法做到精准调查和及时回应。
(四)谈判公关能力培养不足
社工站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等专业服务,其更多的工作在于动员,可能涉及动员社区内居民和社区居民自组织参与到健康社区的建设和志愿服务,动员社区外慈善资源进入社区、服务社区,怎么动员?这些都需要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把握各方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判公关。随着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深入推进,组织动员和链接资源工作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回应更加需要专业化服务的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方面,动员难度更大,这就越来越考验社工站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谈判公关能力。但在现有的医务社会工作培养的教学内容中涉及较少,难以满足社区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要求。
三、社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素养培养策略
(一)社工专业医护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合
虽然当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相关的医护课程,但是这些医护课程的开设往往与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由于医护课程都是请给医学生上课的医学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这些医学专业的授课教师对社工不甚了解,往往以教授医学生的标准和方式给社会工作学生授课,导致社会工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也很难将医护知识与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进行融合运用。所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应该将医护课程的教师纳入进来,共同研究和修改教学方案,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可能的重点服务工作和介入程度,重点围绕疾病预防、康复和护理等核心,针对性地开发紧密融合课程思政的内容[6],同时进行高频率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不断探索与打磨,最终打破课程壁垒,培养出真正的既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又具备医护知识的综合性医务社会工作人才。
(二)开设融入课程思政的慈善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
针对社会对社工站中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角色的期待,而社区医务工作者链接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应该在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重点增加慈善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课程内容,同时,这类课程也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慈善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课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有機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利用慈善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对各类慈善资源的种类、性质、申报和管理等内容进行教授,特别是要重点对国内慈善资源和慈善体系的介绍。对于学生慈善动员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应重点放在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技巧的实务训练上,而非理论讲解层面,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到实际工作场域中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成功准确地开发和链接到相应的慈善资源,并对这些慈善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高效精准地满足各类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三)增加健康社会政策的课程思政内容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不管高校还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要培养和服务方向,这就为分领域讲授社会政策提供了条件和必然性要求。社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重点应涉及有关居民健康保障的主要社会政策教学内容。在这些主要的社会政策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国家最新健康社会政策的梳理介绍,还应同时培养学生政策理解的能力和教授学生政策倡导的方法和技能,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价值指引,还能把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和个人追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能够回应社区居民政策支持需求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
(四)增强谈判公关能力的训练
不管是居民的组织动员、社区组织的协调,还是社会力量的动员,都需要进行谈判公关。社工站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做好各社会主体“联动”参与推进社区健康事业的发展和社区健康公益事业,这是其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但现有的培养理念过于专注于对学生专业服务者的定位,而忽视了其项目经理和品牌推广者的定位,所以在动员居民和社会力量方面的工作体系不系统、效果不理想。所以,在课程中应该设置有关公益谈判和公关的训练课程,可以包括服务品牌的打造与推广、产品营销、谈判与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的内容训练,这样才能高效地“联动”各方参与,回应社区居民在健康公益资源的需求,促成真正共建共享的健康社区的建成。
结束语
社工站的服务定位于盘活社区和社会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激发社区活力,为社区重点人群开展综合性服务,以解决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现有社工站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能力素养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社区居民急切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所以,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还需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整体实际,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进行校地协同,重点结合社工站的服务方向与内容进行专业服务、组织动员、政策倡导和谈判公关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训练,更加注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本地化培养,满足社会对社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期盼。
参考文献
[1]民政部.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https://xxgk.mca.gov.cn:8445/gdnps/pc/content.jsp?mtype=1&id=15159
[2]民政部等.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7-11/13/content_5239315.htm#2
[3]杨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路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2):51-57.
[4]苗春凤.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0(3):13-17.
[5]李小峰.社会工作机构政策倡导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7.
[6]刘斌志,符秋宝.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及培育策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5):60-68.
作者简介:杨宇航(1991— ),男,汉族,四川眉山人,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治理。
通讯作者:李晓楠(1997—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2021年度软科学项目“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JDR0329)”、川北医学院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基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应用样式研究(项目编号:kcsz-015)”及南充市社科联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立项编号:NC2019C03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