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优化策略分析

2024-05-22 14:07:45孙德娜康玉东宦欣雨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孙德娜 康玉东 宦欣雨

[摘 要]为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文章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价值,指出了基础设施不足、传承人才不足,以及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教育和培训、鼓励社区参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优化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将首先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然后分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传承文化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它们是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记录了过去的智慧、技艺、信仰和价值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些传统的技艺、习俗和仪式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当地社区和文化身份的象征。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让后代能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有助于增进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当一个社区或地区的居民共同参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们不仅是在学习技能,更是在传承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这种文化传统的传承有助于凝聚社群,促进社区内部的团结与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的动力。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丰富体现。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和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这些多样的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促进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化[1]。

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上,还体现在不同社群之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组织上。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推动各个社群之间的文化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减少文化冲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促进旅游业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探访、体验和学习。如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节庆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旅游的亮点。

通过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业,不仅可以为乡村地区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2]。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游客的兴趣和需求会激励当地社区更加积极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这种双向促进的机制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条路径。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實困境

(一)基础设施不足

基础设施不足是乡村地区面临的一项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困境。这一问题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物质设施、资源支持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共同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物质设施方面的不足大大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展示。在很多乡村地区,传统技艺的工作坊、文化活动的场馆、文物展览的设施等都存在严重不足。这意味着当地社区和传承人在传承、展示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受到了物质条件的限制。例如,某些传统手工艺需要特殊的工作坊和工具,而缺乏这些基础设施会妨碍技艺的传承。此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适当的场地和设备来进行文化表演和举办传统仪式,但在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其次,资源支持的不足也是基础设施不足的一个关键方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资金、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然而,由于许多乡村地区经济相对困难,政府和社会资源有限,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资金上的挑战[3]。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培训和研究的技艺来说,资源支持的不足可能导致传承人才的流失、技艺的断裂。同时,基础设施和资源的不足也可能降低社区的积极性,使一些传承人感到困惑,无法维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管理体系的不足也是问题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组织。这包括制定合适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机构、培养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在许多乡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团队,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混乱和无序。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因此,基础设施不足问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涉及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二)传承人才不足

传承人才不足是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不高,部分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数字化媒体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流行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吸引,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关注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导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传承人数量减少,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和知识。其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包括长期的学习、实践和传带教育。年轻人面临着现代社会的多重压力,包括学业压力、职业竞争和生活压力等,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技艺和知识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增加了年轻一代进行传承的难度。此外,年轻一代传承人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缺乏合适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在一些乡村地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资源有限,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这使得年轻人在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面临着教育质量不高和机会不平等的问题。

(三)商业化和变革

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是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一问题涉及文化传统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首先,商业化的影响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被商人或企业看作是盈利的工具,导致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和商品化[4]。这可能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和失真,因为商业考量往往会优先于文化传承的纯粹性。其次,现代化的冲击可能导致传统文化习俗逐渐消失。随着城市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传播,一些年轻人逐渐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更趋向于接受现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文化冲突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因为年轻一代不再愿意接受或继续发扬传统的文化习俗。例如,一些传统的庆典活动可能被现代娱乐方式所取代,传统手工艺可能因工业生产的替代而失去市场[5]。此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还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和同质化。在商业化的推动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被标准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失去了地域特色和原汁原味。这种同质化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减少,以及失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魅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政策支持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是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法律和经济基础,有助于解决现实困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多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包括明确的保护标准和指导原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方向。政策还可以规定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传承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通过明确的政策框架,政府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规范和指导,为相关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其次,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常需要资金投入,包括设施建设、培训、研究和推广等方面的费用。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奖励、基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必要的财政资源。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等实际资源,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这些资源支持有助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传承人才的素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最后,政府可以加强法律保护。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府可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这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进行法律保护,以防止盗用和侵权行为。政府还可以建立法律机制,鼓励社区和传承人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益,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传统文化的合法地位。强化法律保护有助于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和不当利用,维护文化传承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二)加强教育和培训

强化教育和培训是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关键策略之一。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得以持续进行。首先,教育和培训可以为年轻一代提供深入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课程和教育体系,年轻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此外,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培训机构可以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包括技艺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仪式等方面的学习。这些教育和培训机会有助于唤起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传承的热情。其次,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传承人。通过专业培训,传承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掌握更多的传统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传承文化遗产。培训还可以帮助传承人了解如何有效地传授技艺,包括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等。这有助于确保传承工作的順利进行,减少文化传承的断层。此外,强化教育和培训还有助于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队伍。通过培训,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保护专家、研究人员和教育者,他们可以在各个领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专业支持。这些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推动研究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设计和实施相关教育项目和传承计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鼓励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策略之一。鼓励乡村社区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形成社区共识和支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首先,社区参与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和社区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社区,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因此,社区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自然选择。社区居民通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守护者,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的资源和支持。其次,社区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时,他们不仅是在传承文化传统,更是在共同参与一项具有社区认同感的活动。这种参与可以加强社区内部的联系和合作,增进居民之间的互信和理解。社区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推动传承工作顺利进行。此外,社区参与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性。通过社区的参与,传承工作不再依赖个别的传承人,而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社区可以组织文化节庆、传统仪式、技艺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社区参与还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融合,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成功,为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春玲;张熙茁.我国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学刊,2023,45(10):7-14.

[2]张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村落研究[J].西部旅游,2023(15):7-9.

[3]陈红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4):162-165.

[4]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N].衡水日报,2023-07-11(A3).

[5]邱萍.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若干问题[J].中国标准化,2023(12):31-35.

作者简介:孙德娜(1986— ),女,汉族,山东费县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康玉东(1972— ),男,汉族,黑龙江依兰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宦欣雨(1996— ),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2022C10170132)。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