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芳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了其影響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策略。本文首先回顾了鸡病在京山市内的流行现状,分析了影响鸡病流行的多种因素,包括病原特性、养殖环境等。随后又深入探讨了现有防治鸡病的措施,包括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本文旨在为养鸡行业提供指导意见,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提高养鸡业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鸡病流行;防治策略;生物安全;疫苗;药物治疗;免疫增强
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当下,家禽中,尤其是鸡的健康管理成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鸡病的频发对养殖业构成了巨大挑战,不仅影响了鸡肉、蛋类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给养鸡户带来了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因此,深入分析鸡病的流行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养鸡模式的普及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鸡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原体的演化导致了鸡病的发病机理和流行规律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鸡病的诊疗,更要重视病因的追溯、流行病学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传统的防疫措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养鸡业的需求,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发展更为精准、高效的防治策略。
1 鸡病流行特点
1.1 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流行趋势呈现周期性暴发的特点[1]。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禽流感病毒(AIV)的地理分布更为广泛,不同亚型的病毒也不断出现,导致防控难度加大,禽流感病毒对京山市的鸡养殖形成了较大威胁。京山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城市,其中鸡养殖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频繁暴发对该市的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不仅给养鸡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威胁。禽流感病毒(AIV)是一种高度易变的RNA病毒,具有多个亚型,能够在鸡群中迅速传播。京山市养鸡业采取集约化模式,鸡群密度大,一旦疫病暴发,病毒的传播速度快,难以控制。京山市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冬春季节的低温多湿环境为禽流感病毒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养殖场在生物安全措施上存在漏洞,如不规范的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或者人员、物料进出管理不严格。京山市附近存在野生水禽栖息地,它们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可以将病毒带入家禽群中。另外疫苗接种策略若不当或疫苗种类不匹配,免疫效果差,使得鸡群对禽流感保护不足。
1.2 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禽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尽管疫苗接种策略已经实施,但由于病毒株的变异和疫苗覆盖率不足等问题,新城疫仍然是鸡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这种病毒能够导致家禽特别是鸡的高死亡率,新城疫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多种传播途径,如直接接触、空气传播以及通过受污染的饲料、水、设备等间接传播。新城疫病毒感染后,鸡只会出现呼吸道、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高死亡率。病毒的暴发会导致大量鸡只死亡,同时为了控制疫情的扩散,健康的鸡只也被扑杀,造成养殖户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新城疫对人类不是致命的,但可以通过接触病毒感染的鸡只或其产品导致人类出现轻微的眼炎症状。
1.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的流行具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尤其是在冷湿季节更为常见。由于病毒变异频繁,使得疫苗防控策略面临挑战。IB病毒主要侵害呼吸道和生殖系统,引起气管和肺部病变,对蛋壳质量和蛋黄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对雏鸡的致死率较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气溶胶和接触传播,包括受污染的设备、饲料和空气。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尤其影响
3~6周龄的雏鸡,对京山市养鸡业构成了严重威胁。IBD病毒破坏法氏囊(鸡的重要免疫器官),导致免疫抑制,使得患鸡易感染其他病原体,严重影响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法氏囊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受污染的环境、设备和饲料都成为病毒的载体。
2 影响鸡病流行的因素
2.1 病原特性
(1)病毒变异性。很多禽病如新城疫和禽流感,其病原体具有高变异性,容易产生新的病毒株,现有疫苗无法提供充分保护。病毒的变异性是影响疫苗效力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2]。NDV属于副黏液病毒科,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股负链RNA,自然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导致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产生新的毒株,有些具有更高的致病力。AIV属于流感病毒科,其表面有2种重要的蛋白质:血凝素(HA)和神经酰胺酶(NA)。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小范围的点突变)和“抗原转移”(两种或多种病毒株的基因重组)进行变异,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
(2)致病性。病原体的致病性,也称为病原力(pathogenicity),是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在禽类中,不同病原体的致病性差异显著,这直接影响到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策略。一些病原体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某些新城疫病毒株具有极高的致病性,能够在感染后短时间内导致鸡只的急性死亡。这类病原体通常会导致快速的疾病传播和高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急性死亡病原体的特点包括快速传播、高死亡率、显著的临床症状,如沉睡、呼吸困难、蓝色冠状和嗉囊等。另一些病原体不会立即导致死亡,但会引起慢性病症和长期健康问题。例如,慢性呼吸道疾病(CRD)通常与多种病原体相关,包括支原体和某些细菌。这类病原体导致生长迟缓、生产性能下降、长期的呼吸系统问题、增加其他疾病的感染机会。有些病原体的致病性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会在感染后减少家禽的生产性能,比如蛋品质下降、蛋产量减少、肉质变差或生长速度减慢。例如,禽白痢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物种引起的,通常不会导致大量死亡,但会显著影响生产性能。
(3)传播速度和途径。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和途径对疾病控制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疾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有效的疾病控制需要了解和阻断这些传播途径。一是空气传播,一些病原体,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受感染的鸡只咳嗽、打喷嚏或甚至呼吸时,可以将病原体排放到空气中,由此可能影响相距甚远的健康家禽。二是直接接触,通过受感染的动物和健康动物之间的物理接触进行传播。这包括皮肤接触,也可能通过共享食物、水或使用污染的设备。三是病媒传播,例如,蚊子、苍蝇和跳蚤等昆虫可以携带并传播某些病原体,如莱姆病和西尼罗病毒。在家禽中,某些病原体也可能通过昆虫病媒传播。四是其他传播途径,病原体可能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某些病原体可以从母鸡传播到蛋内,然后再传给孵化的幼鸡。人类和设备也可以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特别是在没有恰当的生物安全措施的情况下。
2.2 养殖环境
(1)鸡群密度。是的,鸡群密度对养鸡场的健康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由于鸡只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一旦有病原体出现,它们可以迅速在整个群体中传播。这不仅包括接触传播,还包括通过空气、食物和水传播的疾病。拥挤的环境还会导致鸡只感到压力,这会降低它们的免疫力,使得它们更容易感染疾病。当空间受限时,鸡还会展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啄羽,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受伤、感染,甚至死亡。密集养殖使得观察个体鸡只变得更加困难,疾病和健康问题可能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2)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畜禽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不当的饲养管理措施会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同时也会增加疾病暴发的风险。不平衡的营养供给会导致动物健康问题,比如营养缺乏症、发育不良或肥胖。这些健康问题会降低动物的免疫力,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不正确的疫苗使用(如错误的剂量、错误的接种时间或方法)可能导致疫苗效果不佳,动物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从而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如果养殖场没有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如消毒、隔离病患动物、限制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工具等,那么疾病就很容易传入养殖场内或在养殖场之间传播。养殖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和密度)对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会给动物带来压力,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3 鸡病综合防治策略
在畜牧业中,综合性疾病管理策略是为了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养殖效率和保障动物福利[3]。
3.1 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是为了防止疾病进入畜牧场、避免疾病在畜牧場内传播以及防止疾病从畜牧场扩散到外部环境。
一是设立清洁区和污染区,以及它们之间的缓冲区。清洁区通常是指没有疾病的区域,例如动物生活区、饲料储存区和操作人员的生活区。污染区是存在疾病病原体的区域,如隔离区、病理室或废物处理区。缓冲区作为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的过渡区域,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直接接触。
二是制定人员和设备的消毒入场程序。所有进入畜牧场的人员和设备都应当事先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设立更衣室和淋浴设施,确保人员更换衣物并在进入养殖区前淋浴。设备也应在使用前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规定清洁和消毒的时间表,确保所有的设施和设备定期被彻底清洗和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制造商的指导进行使用。
三是对进场动物的隔离和检疫。新引进的动物或从外部返回的动物应在隔离区进行一定期限的观察和健康检查,以确保它们没有携带疾病。在隔离期间应对动物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接种疫苗。
四是控制害虫和野生动物的入侵。采取措施,如围栏、网格和捕捉器,以减少害虫和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区的机会。定期进行害虫控制程序,如放置诱饵站和定期喷洒杀虫剂。
五是废物和尸体的适当处理。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计划,包括收集、储存和处理粪便、废水和其他废弃物。对死亡的动物要迅速而适当地处理,如火化或深埋,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2 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是现代畜牧业中的核心环节,对于防控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福利、增加经济效益以及防止可能的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根据地区病原体流行情况和养殖动物种类,开发有效的疫苗[4]。疫苗研发需基于流行病学数据,了解特定地区常见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变种。还需要考虑针对哪些疾病研发疫苗,并且这些疫苗必须针对鸡的免疫系统来设计。疫苗研发同时考虑地方病原株的特性,因为不同地区的同一种病原体可能存在遗传差异,这可能影响疫苗的效力。
二是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进行定期接种。根据动物的年龄、生理状态、免疫历史以及疾病的季节性流行特点来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接种计划应包括初次接种和加强接种的时间表,确保动物在关键时期获得免疫保护。接种疫苗时,还需要遵守适当的操作规程,包括疫苗的储存、处理和施打方法,以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动物的安全。
三是监测疫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血清监测和效力测试来评估动物对疫苗的免疫反应。监测疫苗接种后的疾病发生情况,以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如果监测结果显示疫苗效果不佳或有新的病原体株出现,可能需要更新疫苗配方。为了应对变异病原体,可能需要开发多价或更新的疫苗,并调整接种策略以包括这些新的疫苗。
3.3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在畜牧业中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不仅为了确保动物健康,也是为了减缓抗药性的发展,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一是严格按照兽医的处方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只有在兽医确诊动物有细菌感染时才应使用抗生素;相应地,只有在确诊有病毒感染时才使用抗病毒药物。兽医会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包括种类、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开具药物处方,并指导具体的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
二是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不应将抗生素用作促生长剂或预防性用药。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加速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应通过改善饲养条件、营养和生物安全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三是在应用前进行药敏测试,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药敏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确定特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这有助于减少对不必要或无效抗生素的使用,因为使用不敏感的抗生素不仅治疗无效,还会加剧抗药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兆美,刘保有,农秀芬,等.常见鸡病流行特点与禽流感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7):108-110.
[2] 杨朋年.鸡病流行特点与禽流感的防治分析[J].中国畜牧业,2022(13):115-116.
[3] 刘洋.鸡病流行特点及禽流感的防治[J].兽医导刊,2021(23):30-31.
[4] 郭生萍.常见鸡病流行特点与禽流感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2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