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育种与栽培技术的创新

2024-05-21 00:46尤新宇
新农民 2024年1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问题

尤新宇

摘要:通过开展育种改革与栽培技术创新能推动农作物进一步高产,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农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主要有杂交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创新,主要有无土栽培技术、温室培养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为促进农作物技术的发展创新,要注意发展多样化应用路线、构建育种应用技术体系、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等。

关键词: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的发展脚步也不断加快。种子是具有生命特征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是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有优良的品种和科学的栽培技术,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让农作物可以健康茁壮生长,达到高产的目的。为了满足农业发展需求,需要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开展农作物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农作物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对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技术,以及无土栽培、温室栽培和反季节栽培技术,提出了强化技术创新、完善育种体系和推进成果转化等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1 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因素

1.1 播种时间

对于农作物而言,播种时间是其能否实现健康生长与高质量产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正确、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农作物的播种,不但能为种子的发芽创设良好的土壤环境、必要的水分与养分条件以及适宜的生长温度,而且对提升幼苗的抵抗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实现农作物幼苗的正常健康发育、抗病虫害能力提升极为关键。如果在实际的播种过程中忽视了对播种时间的控制,过早或过晚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成活率以及后期产量。过早播种会导致种子出现难以适应气候条件的问题,进而造成发芽率降低;过晚播种会降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影响产量。

1.2 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有效均衡农作物的土壤、水分以及养分,还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农作物实现高产的关键所在。种植密度过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对养分、水分以及土壤的吸收度,但受种植数量的影响,总产量会下降;种植密度过大,单株农作物缺乏必要的生长空间,难以实现对土壤水分以及养分的全面吸收,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与产量下降的问题。

1.3 田间管理

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涵盖了从发芽到收获整个过程的管理内容,也是影响农作物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与苗株的管理以及施肥管理是最主要的管理内容。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必须对种植土壤进行定期定时的耕翻与松土,如此才能为农作物根系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以及水分与养分保障。此外,肥料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以及最终产量,要科学确定施肥种类及施肥量。施肥量过大或过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作物的最终产量。

1.4 耕地环境

优良的耕地环境是确保农作物顺利成活与实现高产的重要基础。影响农作物耕地的因素主要有翻地、施肥、地膜铺设以及松土等。翻地与松土主要指的是在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植株间的土壤进行翻动,以此提升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与水分含量,有利于加速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提升农作物养分吸收;地膜铺设能保持农作物土壤温度,改善土壤性质,从而达到防止杂草生长、提升农作物肥料利用率的最终目的,这些措施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

2 农作物育种技术创新

2.1 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把两种不同的优良基因进行重组后培育出新品种。杂交育种有4种常用的杂交方式:一是增殖杂交。挑选两种优质的种子进行杂交,杂交后得到的新种子通过自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最后培育出满意的新品种。二是回交育种。是指自第1代杂交后得到新种子开始,在之后的每次杂交中都要与亲本再进行

1次杂交,直至培育出符合标准的新品种。这种培育方法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只有第1代杂交品种具备优良的基因才可以培育下一代,如果第1代杂交种子没有优良的基因,则不能进行下一代的培育。三是复合杂交。与增殖杂交相比,操作更加复杂,其是指把3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重组,直至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四是系统选择育种。因为系统选择育种主要依赖于种子进行自然杂交,所以育种时间比较长,作物在指定条件下才会进行系统选择。这种育种方式通常在高原地区使用,把培育出的新品种在高原地区进行种植。因为高原地区的环境比较特殊,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变异,等到种子完成变异后,再挑选优秀的种子进行种植,直到长出的作物性状稳定,整个过程需要2~3年。

2.2 诱变育种技术

农作物的育种技术是影响与制约农作物种子品质与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的方式与流程相对复杂,对农作物生长条件与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农作物的育种周期。诱变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的弊端。诱变育种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多种化学手段与物理手段促进农作物基因的突变,在促使农作物产生性状异变的同时,更为快速与便捷地筛选出优良的品种。诱变育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目标选中所需时间,且应用范围更加广泛[3]。

3 农作物栽培技术概述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密植、定时灌溉、优种优育、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通过对农作物栽培的科学管控,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影响因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现代化栽培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对农作物的栽培加强管控,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农作物种植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栽培原则。首先,农作物的栽培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地气候特征不同,可选用的农作物类型差异较大,因此,在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选取最适当的农作物类型以及栽培技术,发挥当地自然环境的优势,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其次,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遵循降低农业消耗的原则。只有切实降低农业消耗,才能提高农业的产出。因此,农业种植人员需要合理运用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加强管控,以实际行动降低农业生产方面的消耗,将高产量作为重要种植目标。例如,使用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消耗,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消耗。最后,农作物的种植需要确保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现代化农机的应用效果。种植人员需要综合分析土地种植情况,采用不同的栽种技术提升土地以及农机设备的使用率。例如,选取适宜栽种的当地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灾能力,还可以将某种农作物作为主要的栽种类型,并搭配不同类型的养地植物,比如豆类农作物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且可以起到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人员需要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制度,确保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具有产量上的提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与收割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1]。

4 农作物栽培技术创新

4.1 无土栽培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农业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优化改革。在无土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需要优选混合营养液,并以此为基础原料,通过固体基质栽培、水培或气培手段实现农作物无土栽培的最终目的。在水培农作物中,需要将农作物的根茎全部浸泡于营养液中,以流动的营养液促进农作物养分的吸收,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这一技术不仅能极大程度减少农作物的土地使用面积,还能一定程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在运用气培技术栽培农作物时,需要将农作物栽植到泡沫塑料板孔中,使农作物根茎保持悬挂状态,并对营养液进行雾化处理,喷洒到农作物的根茎上,在提高农作物发育成效的同时,降低营养液的消耗。但由于气培技术所需耗电量较大,这一技术实际应用不多,目前处于推广过程中。

4.2 温室培养技术

温室培养技术也是现阶段极为重要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之一。从现阶段的农作物栽培情况来看,温室培养技术常应用于园艺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顾名思义,温室培养技术,是指在温室中种植与栽培农作物的技术,这使得在实际应用温室栽培技术栽培农作物时,常需要多种保温保暖设备作为基础。因此,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温室栽培技术的应用效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实际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项技术的有机整合,确保农作物能在生长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成熟。

4.3 反季节栽培技术

反季节栽培技术,是指在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与农作物生长规律相反的栽培技术。秋季延后以及春季提前的蔬菜种植是现如今较为常见的反季节栽培技术。相较于无土栽培技术与温室栽培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的农作物栽培要点主要集中在针对性的防寒措施上,只有如此才能尽早实现农作物反季节上市与销售的目标。通过反季节技术栽培各类农作物,有助于各类蔬菜周年稳定供应的实现。在当前的冬季蔬菜反季节栽培中,由于种植区域较为寒冷,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成效与质量,就必须加强对种植土壤、浇灌水源以及应用技术等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关注。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同样也要确保农作物栽培区域中的二氧化碳充足。还可以采用营养钵进行育种操作,农作物能通过黑色营养钵在白天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有效规避冬季夜晚气温较低时对农作物根部所造成的打击与伤害。此外,种植人员在运用反季节栽培技术时,还要加强对营养土搭配的关注,尽可能优化与改良营养土壤的吸热性能,在为反季节蔬菜构建稳定生长环境的同时,更好地促使其根部实现稳定生长与持续发育。这不仅有利于强化植株的吸收能力,也能提高植株的抗冻性,促进农作物实现反季节生长[4]。

5 农作物育种与栽培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5.1 发展多样化应用路线

相关技术人员在运用各种育种技术与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育种技术多样性发展和多元化应用的路线探索,并要始终保持对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力度,以此实现农业关键技术的有效突破。农业技术人员也要促进农作物育种技术和其他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整合发展,促进农业创新技术的生成。

5.2 构建育种应用技术体系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的全面性,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体系的构建,可将区域各式各样农作物育种过程的数据资料都囊括进来,作为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参考。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大面积种植的商品粮作物开发,也要注重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作物技术创新。

5.3 加强市场环境监管

农作物育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市场秩序问题,这需要项目部门加大对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打击力度,并注重对育种单位的正确引导,为各种新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强互联网宣传途径选送有教育性质的文章,引导各单位加强对专利的保护,学会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评定流程,并对品种注册和认定等环节严格管理。

5.4 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保证农作物技术不断更新,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各单位要以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各种培训形式和激励制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各单位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宣讲当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应用要点,让广大技术人员有丰富的理论作为研發支撑。要不断完善育种应用制度,全面推进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促进与推动技术人员的发展与协同成长[5]。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了满足农业发展需求,需要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开展农作物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完善农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基于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目前农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强化技术创新、完善育种体系和推进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钱影,刘鹏图,宋艳光.浅谈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蚕业,2020,54(10):76-77.

[2] 俞升.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3):51-52.

[3] 梁玉红.农业育种与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0(4):89-90.

[4] 袁晓春.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24):20-21.

[5] 王雪玲,高豹华.浅析农业育种与栽培技术的创新[J].种子科技,2021,39(15):54-5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问题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