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5-21 05:30王景
新农民 2024年1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技术大豆

王景

摘要:大豆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豆制品、生产豆油等,而且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豆渣等也可以加工成禽畜饲料,利用率极高,所以,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但由于进口大豆等影响,使大豆产业进入发展缓慢期,需要我们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找出不足,推广种植技术措施,推动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大豆种植现状,介绍了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且大豆的环境适应强,适合在很多地区种植,能够促进各地的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进口,需要研究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措施,提升大豆的价值,推动大豆相关行业的发展。

1 大豆种植现状

我国大豆的整体种植情况比较好,但是,大豆的综合效益还有待改善。大豆作为经济作物的主要食品原料也是常见的品种之一,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制作成很多种豆制品,备受人们的喜爱。大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相关产品的营养、口感,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大豆的种植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大豆种植技术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所提升,可以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满足大多数人对口感的需求等[1]。即便如此,大豆的种植也要坚持优化,积极研究新型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种植户以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2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不同,对种植技术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并且将不同的种植技术科学的融合,最大限度提升大豆的种植效益。基于此,下文针对种植技术进行分析。

2.1 科學选种

大豆种植选择种子很关键,种子的品种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等。因此,在种植大豆之前,需要结合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环境条件等,选择优质的大豆品种,确保种子后期长势良好,并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确定种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发芽试验,以体积较大且颗粒饱满的种子为主,过滤较小的、患有病虫害的、干瘪等类型的种子,这样便于保证大豆的生长效果。与此同时,在选择种植时需要将形状和颜色混杂的种子清理出去,这样种子的纯度就能够有所提升[2]。选择种子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人工筛选,但是,如果种植的面积大,对种子的需求量大,可以使用粒选机筛选种子,从而提升种子的选择效率。比较常用的粒选机是螺旋式,其结构简单,方便移动,专业种植大豆的用户适合使用此类机械设备,经过筛选后,种子的精度不会低于98%。

在处理种子时,需要对其进行病虫害预防处理,主要预防霜霉病、地老虎、大豆蚜虫等。将福美双、多茵灵、灵丹粉与大豆种子混合、拌匀,可以提高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在播种之前晾晒种子,这样方便提高其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瘤菌拌种之后不能再使用杀菌药、杀虫药。因此,要想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以及产量、质量,需要重视大豆种子的选择。

2.2 合理地块

土壤是大豆种植离不开的条件,好的土壤条件可以为大豆提供充足的养分、水分,满足大豆成长的需求,并且能够使得大豆健康生长,进而提升其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种植大豆时,需要相关人员选择合适的土地,且尽量选择肥沃的土地。

在选择土地时,以营养充足的黑土地为主,同时,保证土壤有良好的环境,这样在肥力较好的情况下,后期使用的肥料也会相应减少,并能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此外,在种植大豆时,还需要针对土壤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优化、完善,结合大豆种植的需要,处理好土壤,同时通过耕作、深翻等整地技术预防病虫害。与此同时,在使用不同的整地方法时,需要使用相适应的机械设备。

灌溉是土壤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更加充足,可以为大豆提供良好的发芽、生长条件。在灌溉时,需要了解土壤的湿度、环境温度等条件,采取科学的措施灌溉。如果土壤的湿度偏低,可以在播种之前的1~2天时浸湿土壤,这样在播种之后有利于种子快速发芽。如果土壤的湿度相对较大,那么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可以减少灌溉的水量,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浪费水资源,也避免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出芽率。

处理土壤时还需要清理掉其中的杂草等杂质,在播种之前采取封闭除草,尤其是大型农场种植大豆时,因为土地面积很大,除草等管理工作实施的难度较高,可以对土地进行分块处理,使用相关的设备对土壤喷洒氟乐灵等除草剂,从而保证杂草的清理效果。

2.3 实施科学密植

密植技术的应用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在种植大豆时,因为温度的不同,选择的种植方式也会有所区别,一般密植技术会应用在温暖且干燥的环境中,有利于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合理的密植是指大豆种植的行距、土地肥力比较的条件下,可以适当的减小行距,在相同范围内增加大豆植株的个体数量,从而显著增加群体数量,这样在保证大豆质量的基础上,产量也会随之提高。可见,在种植条件相同时,合理密切能够提升大豆的种植效益。基于此,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密植大豆[3]。

种植户在密植时,通常将密度控制在30 cm左右,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对密植的行距进行适当调整,为后期的管理工作提供便捷条件。在密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大豆种子的特点,选择适合进行密植的种子,如考虑大豆的分支数量、植株高度等条件,对于小叶型、植株比较矮的品种通常适合采取大密度种植。

土壤的肥力也会影响大豆种植的密度,一般密度小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并且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植株较高或者比较长的类型,其产量相对较高,在种植期间需要注意合理调配不同肥料的比例,满足大豆不同时期的需求,以便保证大豆产量。

3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霜霉病

霜霉病是大豆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部组织,大豆生长时如果冰凉且多雨,那么,发生霜霉病的可能性更高、危害更大。患病的叶片会过早的枯黄、掉落,多雨的年份影响会更大,通常减产的比例可达到6%~15%。霜霉病能越冬,会以卵孢子的形式停留在病叶或者种子上成功度过冬天;而后随着种子发芽进入萌发阶段,逐渐蔓延到植株全身,并伴随着气流、风雨传播,可多次侵染大豆。但在患病的初期,大豆植株叶片比较小,病斑也不是很明显,种植人员可能很难及早发现植株患病。随着大豆生长,霜霉病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叶片的两侧容易出现很多的小病斑,且呈现黄绿色,背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的霉层。霜霉病会在大豆开花时对其产生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因此,需要对霜霉病实施有效的防治技术。

首先,可以采取农业方法进行科学防治。种植户可以在选择种子时挑选抗病性强、没有被霜霉病感染的种子,并且在种植时采取轮作方法,避免重茬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同时降低大豆植株患有霜霉病的可能性。

其次,合理应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使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其浓度为40%,与浓度为25%的甲霜灵药剂混合,按照种子的重量确定药剂的使用剂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5%,拌匀。在种植支护,如果发现植株已经感染了霜霉病,则可以使用乙磷铝(350倍稀释)与甲霜灵(850倍稀释)的混合溶液喷洒大豆,一般用药剂量为45 kg/667 m2。

3.2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是大豆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虫害类型,如果若虫或者成虫生活在植株的嫩叶、顶叶以及嫩茎上吸取大豆的汁液,如果虫害严重,整个茎叶上都会布满大豆蚜虫,对大豆植株的嫩荚造成危害。受到虫害影响的叶片会呈现卷曲状,发生皱缩,生长速度下降,植株也会比较矮小,分枝减少,结荚数量降低,产量降低;如果虫害发生在苗期,可导致植株死亡。如果大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产量降低幅度可达到20%~30%,如果情况严重,减产量比例可超过50%。因此,需要对大豆蚜虫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4]。

针对大豆蚜虫中期和长期危害情况进行预测,一般结合寄主的卵量以及实际孵化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初步评估大豆蚜虫发生的规模大小。进行短期危害预测时,可结合6月上旬~7月上旬之间调查得出的蚜虫量进行预测,并且需要结合天气变化、蚜虫的天敌数量,如果有发生大规模危害的可能性,则需要加强监测和预测。

防控大豆蚜虫病的技术措施:(1)生物防治措施。瓢虫、蜘蛛、食蚜蝇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其中瓢虫的食用量最大。异色瓢虫的成虫每天可食用的蚜虫数量约为160头;七星瓢虫的幼虫和成虫每天的使用量约为30头;如果是二星、小十三星、龟纹等比较小的瓢虫,还可以进入叶内捕食蚜虫。(2)药物防治。使用3%的啶虫脒乳油,使用剂量按照15~20 mL/667 m2,药效可持续的周期较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其他类型的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可以使用氰·辛乳油,使用剂量为30 mL/667 m2。吡虫啉也是常用的药物之一,使用剂量为15~20 g/667 m2。此外,上述药剂还可以与阿维菌素进行混合使用,按照每亩地20 mL的剂量使用,并且用来防治其他害虫。

3.3 大豆豆天蛾

豆天蛾喜食叶片,幼虫时会将叶片蚕食成缺刻状或者网孔状,三龄之后就会吃光叶片,导致大豆植株无法结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豆天蛾一般会在7月的中旬、下旬一直到8月的上旬期间开始大肆产卵,而后7月下旬~8月下旬期间进入幼虫严重危害大豆植株的时期,9月上旬时豆天蛾变成浅黄色,以老虫、熟虫、幼虫等状态开始越冬[5]。结合豆天蛾的生长习性以及对繁殖条件的需求,干旱地区该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比较低;如果是土壤肥沃、地势处于低洼状态、大豆植株的生长比较茂密的条件下,发生该虫害的可能性就会很高,危害也会很严重;且早熟的大豆品种也容易发生严重的豆天蛾灾害。此外,在豆天蛾化蛹或者是羽化时,如果雨水过多,那么虫害发生的时间就会延迟;如果雨水比较合适,灾害的危害就会很严重。

针对豆天蛾的防治,需要找到合适的技术措施:由于豆天蛾有趋光性特点,可以使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虫卵在大豆田地中的数量就会减少,对大豆造成的危害也会随之减少。此外,还可以采取药物防治的措施。常见的药物有氯氰菊酯,将其按照1 500~2 000倍进行稀释;也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且使用的药液为1 500倍稀释;喷洒的药物为50 kg/667 m2。

使用药物时需要在豆天蛾3龄之前,加上幼虫喜欢昼伏夜出,喷洒药物的時间可以定在下午5点之后。

3.4 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主要对植株的叶片造成危害,也会对种子、幼苗、叶茎等造成侵染,如果是被侵染的种子萌芽,那么在幼苗的叶片上出现圆形、半圆形的褐色病斑。患病后植株的叶片边缘呈现褐色,在中央的部分出现灰褐色、灰色。如果患病情况比较严重,叶片上的病斑就会合并,最终导致叶片枯死,进而影响植株的养分供应等,进而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中,需要在选种阶段就开始实施,即选择没有被灰斑病感染的种子。在播种之前使用多福合剂处理种子;种植时不能重茬、迎茬,保证轮作的合理性,这样可以将病株残体及时清理干净,在收获大豆之后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处理,减少病菌越冬的可能性。在花荚期,可以使用稀释后的多菌灵胶悬剂喷洒,间隔7~10 d再次喷药,方便提升病害的控制效果。

4 结语

大豆生产质量和产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的很多食物都与大豆相关,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同时,高质量、高产量的大豆可以为种植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改善种植户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因此,需要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优化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科学选种、选择土壤、科学密植等种植技术以及防治霜霉病、大豆蚜虫等病虫害技术措施上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并且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以便提升大豆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雪.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3):116-118.

[2] 陈哲,孙少军.山东省单县大豆高效种植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22):48-50.

[3] 韦伟,徐保成,王丽华.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种子科技,2023,41(21):74-76.

[4] 谭秉航.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3,41(15):44-46.

[5] 李海军,李敏,玉艳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23(6):67-68.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技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棉花田间管理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