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滔 李生德
山西平定县温藏宝老人珍藏着一份记录平定支队在大生产运动中生产情况的珍贵史料。温藏宝(1916—2017),河北平山人。1938年2月任盂县自卫队总队长(即县武装部部长),1942年7月任平定(路北)县大队政委,1943年3月任平定(路北)县武装部部长,1944年9月任平定支队支队长。在此期间,他不仅带领部队完成训练、战斗任务,而且全程参与并见证了抗战困难时期平定(路北)县的大生产运动。这份史料的纸张大多已破旧发黄且略有黏连,但其真实记录了当年部队参加大生产运动的情况,让我们在时隔近80年后,能由此更加了解那场在各抗日根据地轰轰烈烈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面对困难,部队首先行动起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步将主要军事力量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国民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面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加之华北等地连年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极为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
平定(路北)县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同样陷入困境。1940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加大经济封锁,1941年到1942年全县遭遇连年旱灾,粮食歉收,有些地方把野草樹皮都当饭吃。机关干部和平定支队实行供给制,原来每人每月发一元生活费,后来降到几角,有时甚至连续数月一分钱也没有。机关干部和支队官兵吃饭的定量由一天1斤2两,减为旧秤12两,还得为灾民节约出4两。有时粮食断了顿,每人仅能分到几粒黑豆。
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号召抗日根据地全体党政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继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1942年12月,毛泽东发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
中共平定(路北)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发展根据地生产、经济的指示,按照晋察冀边区政府提出的“组建家庭互助组与劳动互助合作社”的实践指导,组织群众发展农业、工业和副业生产,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军队、民兵的劳动热情,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变工互助,实现战斗与生产结合
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口号,要求各部队“以自力更生的精神,战胜物质困难”。
面对经济困难和敌人的封锁“扫荡”,平定(路北)县委、县政府组织平定支队、县大队和民兵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保卫农民生产。平定支队还配合县、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在部分村携带武器参加生产劳动。他们深入到平定(路北)县岔口、张家井一带,组织民兵保卫生产,在村与村之间建立起联防,一村发现敌人,山头哨立刻推倒“消息树”,邻村村民收到信号,就会在县支队和民兵保护下转移到安全地方,等敌人走后再继续开展生产。
在保护各村耕种收割的同时,部队也在根据地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从这张落款为1944年11月17日的“平定支队生产成绩一览表”中可以看到,平定支队分别以支队部、一连、二连、三连、四连、原三中队为单位下达生产任务,农业生产以开垦荒地、平整土地、开挖菜地,种植玉米、谷子、蔬菜为主;辅之以割荆条、打柴、编织火绳等副业,兼有造肥、帮助农民用工等任务。
平定大队担负着开辟交通、抢运弹药、接送情报、护送干部以及保护地方机关、打击小股敌人等重要任务。在完成自身作战任务的同时,指战员们争时间、抢速度,采取“竞赛+协作”的办法,以坚强的意志力投入到生产运动中。没有耕牛,战士们就用人拉犁,凭着铁锹、锄头等最简单的农具,实现了当年垦荒、当年产粮。炊事班养猪、养鸡,用土法榨油,还和当地群众一起纺线、编织。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改善了平定支队的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民兵提出“不让敌人抢去一头牲畜”的战斗口号,变工组则报以“不荒民兵一亩地”的行动。这种战斗与生产结合的变工组的出现,通过灵活调剂人力、畜力,克服了劳力、耕畜不足的困难,自愿逐步走上组织起来的道路,是敌后根据地的一项创举。1944年春耕开始,平定(路北)县不论巩固区、游击区均普遍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大生产运动中。游击区的76个村中,开展大生产的村占到54%。据统计,全县根据地农村播种谷子97706亩,玉米85262亩,其他30307亩,共计215275亩,消灭熟地358.2亩,开垦荒地4560亩,破坏敌伪土地100亩,修梯田43.4亩。
多业合作,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基础
日军实施经济封锁后,食盐、布匹、纸张等日用品被列为禁品,不许运入抗日根据地,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正常生产生活。平定(路北)县的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农业合作生产问题,更保障了根据地群众生活生产物资的供给。
1942年,平定(路北)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县联社,大力扶助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工副业和组织运输合作社,并支持区村合作社和个人开店办厂。1943年冬,理家庄、仙人村、山北村、石宝村、王家庄、白土坡等村相继建立起供销合作社。为了保障供应,县联社在南韩庄、山底、马上固、理家庄、狮城、孤山等地设立收购转送站,并组织运输合作社进行物资运输。大西沟村办起条编合作社和造纸厂,既解决了用纸困难,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1944年秋,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开展织布生产。在合作社的扶持下,各区组织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如纺线、编织、麦秸造纸、打马掌、打马饰、修农具、挖煤、铸铁锅等,还有的合作社组织群众上山采集中草药。各种经营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加了根据地群众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铸造手榴弹壳、地雷壳等作战用品的铁业合作社,以及运输、纺织、造纸等多种合作社,支援了晋察冀边区军工生产、提供了抗战必需物资。
温藏宝老人珍藏的这份史料只是平定(路北)县大生产运动的一个缩影,平定(路北)县的大生产运动也只是全国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一小部分,而大生产运动留给后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和团结起来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今天看来更显弥足珍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责编 李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