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佛汉拳

2024-05-21 23:35:28赵波程元江
少林与太极 2024年3期

赵波 程元江

佛汉拳源自北少林,属禅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大通年间(公元527-529年),成拳于明末清初,系少林寺历代高僧吸取少林诸拳法之精华,精研细论而创编的一种拳术。它禅武合一,兼容内外家之长,释道儒诸家之优,以意为先,性命双修,拳功理法,心智术技,自成体系;它刚柔相济,结构严谨,风格独特,既有八极的刚猛,又有太极的柔化,还有形意的劲爆和步法,戳脚、翻子的腿法,技法奇巧,奥妙深邃;它技击性强,搏击时以顺随为要,曲化直发,因势而化,因势而发,能攻能防,能刚能柔,踢、打、摔、拿、挤、撞、靠相结合,打中有拿,拿中有打,打中有摔,摔中有打,跌中有拿,上下相随,整劲发动,气势恢宏,攻则鼓其气勇往直前,退则领其气含身而退;它沉着冷静,多谋善断,借劲使劲,顺势发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同动近取,后发先至,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吞吐开合,藏精聚气,养天地之正气,收日月之精华。因之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不传之秘,被视为珍贵、暗藏、秘传之拳术,称其为“暗藏门”。谱歌曰:“佛汉本是暗藏门,暗藏佛法少人闻,千古妙术遗千古,禅武实为佛汉魂”;又曰:“佛汉本是暗藏门,大通年间扎下根,绘图留在少林寺,千古妙术少传闻”;“拳有一百单八种,门门都有拳成因,唯有佛汉初祖留,不在一百单八门”。此拳只由武德高尚,武功精湛的武僧秘密习练此拳术,从不外传,直到清末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2年),才由贾雲露传入民间。

贾雲露(1824-1914),字平西,法号光明,山东东明码头镇贾庄村人。公天资聪慧,颖悟过人,及长尚剑侠,好技击,游访少林寺,遇少林寺方丈徐修文。徐老道术极高,技艺绝伦,拳法奥妙无穷。贾公求拜其门下,俯首受教,修习佛汉,苦学三年,尽得其奥,三韬六略,诸计精通。师命辞刹,伺机而仕,遂肆迹于山林江湖间,所遇豪侠武师拳术无出其右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社稷臣文襄公张勤果,奉敕督师西征,请贾公任征西先锋官,平定外敌,凯旋归朝。后又佐邱帅南伐,累建功绩,恩赐都尉之职。

公无心仕途,弃职归里。凡所行所为,培德立身,侠义可风,四方智士雄杰皆幕与交。行年花甲,游学于河北大名一方,与当地名拳师较技,吞吐之间,对手即倒,开合之际,敌方便飞,时人称为神技,无不叹服。尚武好义之人,闻其贤名,纷纷争拜其门下,一时徒众数千。公亲手教授,耳提面命,训诲有方,根据各弟子的天赋悟性,领悟能力,心理素质,身体条件等因人施教,各弟子也因贾公的传授不同而领悟各异,因而就形成了后代传人的不同风格。贾公明传拳术,暗蕴佛法,满门桃李,尽得真传。真是英才云集,群星璀璨。

为传承有序,贾公下山后定立了二十个辈次,即“内、出、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礼、多、君、猷、民、则、安”。佛汉门从少林寺方丈徐修文开始,以二十个字来排辈次,徐修文为内字辈,贾雲露为出字辈。

贾公高徒三世“山”字辈卓尔拔萃者有:宋金榜、张金荣、赵金山、李凤海、李清林、郝法、张景云、曹思温、刘绅、刘长春、黄四海、刘岐、申立吉、申立言、叶玉祥、曹琴、曹明义、曹泰、王克让、魏德荣、赵玉堂、李哲、徐榜、裴春见、裴凤朝、李飞、何金成、陈有金、李田、李有富、李凤成、李有花、王德新、安殿玉、张亭、常富德、赵金明、文连、王平顺、杨义臣、张孟祥、李藩、李朝、贾二才。

四世“寺”字辈代表人物有:李润华、张慎恭、李洪彬、杨鸣岐、贾青山、齐河权、吕尊洲、杨绍洲、何子修、张景吾、曹起、曹路、曹民荣、曹仲琰、曹秀廷、陈宪章、张菊、张聪、刘文秀、孔明礼、赵华儒、赵久儒、张好问、何景太、张良臣、周密角、熊付章、宋全福等。

五世“团”字辈代表人物有:赵忠仁、郜殿猷、张俊田、张子恒、赵不争、张庆生、张连顺、张怀山、金洪章、吕士元、何英林、曹顺奇、马德明、马德胜、曹树贤、贺文义、喬士新、梁运彬、刘正伦、刘瑞伦、李朝生、李润田、张鲁顺、翟张存、魏仁方、陈云汉、陈书贤、闫凤祥、胡得胜、张友田、徐子敬、闫留阁等。

六世“同”字辈代表人物有:赵心良、赵朝举、赵福印、赵书明、赵书全、赵彦明、曹高田、曹高俊、王自先、王世宗、白传高、李随志、李士中、闫学峰、王海军、刘洪江、王升臣、王先进、翟好岭、翟登鳌、刘瑞生、曹聚英、曹连国、曹敬须、曹现平、曹章聚、陈相军、王考善、梁群发、曹聚兴、曹章领、刘献忠、王洪亭、陈俊生、王登祥、王天祥、曹麦岭、宋学勤、王金钟、张敏先、董合群、李建立、赵书全、胡章田、薛海臣、林社民、王社保、郜建臣、李章善、江海昌、何树修、马玉成、李义军、陈洪元、陈瀚臣、刘卫东、王志修、刘庆法、魏续福、胡庆元、张继民、刘敬军、杜建民、王海雨、牛德宽、单建民等。

时光荏苒,星辰争辉,在岁月的前进中,佛汉拳逐渐形成了比较有影响的六大枝系,即以宋金榜、张金荣、赵金山、曹思温、刘长春、何金成为代表的六大枝系。这六大枝系,虽然风格有异,但皆为贾公所传,贾公实佛汉拳开荒祖师也!因此谱歌曰“树大千枝以固根,树大千枝一树森,木槿树上开红花,天下佛汉是一家”。

佛汉拳的身式为“九宫身式”。佛汉拳身型整体上要求周身配合协调,立身中正安舒,虚灵内含,精神贯注,支撑八面,尖节对应,内外合一,安舒自然。在身体各部位空间关系上要求:三尖相照,三节相应,三内相合。即鼻尖、手尖、脚尖相照;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相应;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相合。从而阴阳互济,内劲自生,达到肢体齐备,节节贯穿,周身一体,相随相合,一动皆动。使四肢和躯干在意识统帅下,像张开的弓,撑开饱满,其中腰为主宰为枢纽,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快速中带有一股弹力。如此才能眼到、手到、脚到;才能内气充沛,形体柔顺,意自心生,意能生形,拳随意发,两者匹配,心一颤而内劲崩发。

佛汉拳的身型要求是指在行拳运动时的状态,而在发力时身型要有所变化,正如谱歌中所说:“蓄劲如张弓,发力如放箭”。演练时,头正项直,身体不挺不含,变换自然,腹实内收,气沉丹田,沉肩坠肘,两肩相平,神志内敛,周身和顺,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内外合一,劲力沉实,刚柔并行。重心变换,身体旋转,以腰带动,腰动似蛇。动作上求顺不求工,只要身体各部位顺势顺力即可,不特别强调架势的高低与美观。但忌前俯后仰,低头弯腰,左右偏斜。

各部位具体要求是:

眼:要明,要硬。“眼明似闪电”,“目如鹰眼——硬”。要威而不猛,形神兼备。在行拳过程中,不可呆视一点,毫无神气。要以主动手为目标,手随眼转,眼随手动,向主动手的方向远视。

头部:头要自然上顶,百会虚领,颈部要直,不可用力,用力则颈僵,要保持中正,口微闭,目专注,耳静听,下腭微内收,忌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咬牙切齿。

肩部:肩要松要平,同时两肩微合。肩松则气力到肘,促使两臂动作极快,亦能沉稳扎实。松肩与舒胸结合起来,可使内气下沉,下盘更加稳定。两肩要平,成微微合抱之势,这样可使上肢舒展,更易于激发力量。忌耸肩,挺肩,高低不一。

肘部:肘要沉,要坠。这样才能使气运行到手,动作才会活泼自如,两臂圆贯无滞,使腰背之力运行到腕、手。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中门,前攻、后守紧随身体。忌亮肘、翻肘、夹肘。

手部:出手时,腕要坐,要挺。掌要力撑,劳宫穴凹起。拳要握紧,钩要下沉。佛汉拳手法善变,快如风,疾如雨,手臂非直非曲,变化伸缩多走弧线,动作不少是螺旋式。讲究:出手不见形,见形不为能。“手跟手,手随手,出手不让手,捶击上中下,拳打左中右,抓拿手法随身走”。抓把就打,得手即进,不得手则随势变化,随封随进,或打,或拿,或摔,或跌。招法奇快,有明暗虚实之分,有上引下打之巧,消打连环,沾随滚进,真假虚实,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背部胸部:背要拔,胸要含。由于向上顶劲,颈部竖直,腰部下塌,使脊背产生一种上拔下拉的劲力,同时借助两肩松沉,胸内收,可使背部肌肉上下左右维持一种张力,以此来加大背阔肌发力的蕴含量,提高技击强度。

腰部:腰要塌,脊要正。腰为主宰,脊胯相连,是上下发劲的关键。佛汉拳的招式变换,左转右旋都要着重于全身的完整与协调。只有塌腰才能做到,以腰之劲发贯于脊,脊劲运行于肩,肩松则行于肘,肘垂则至腕至手;以腰之劲发贯于胯,以胯领膝,膝领足行,上下连贯合为一个整体,可谓一枝动百枝摇全在于腰。忌前伸后屈,左侧右倚。

胯部:胯部是腰劲达于下肢的主要机关。胯要松,要裹,要缩,要活。如此,才能进退稳健,机敏灵活。

膝部:膝要向内微扣,有合劲。膝是大小腿之间的枢纽,可运腿部之力达于足,使身体重心稳定。进步时,以胯催膝,以膝催足,向前一般不过足尖,以防前倾。腿弯则力厚,膝下挺如生根。膝腿忌僵直。

足部:足为支撑身体重量,变换重心,使身体静如山岳,稳如磐石,动如迅雷之根本。要求脚心凹起,五趾抓地。佛汉拳步活身灵,讲究:“闪展腾挪,鹤形虎扑,鼠蹦跳跃,灵如猿猴,前后用力脚似钻,一身灵动如蝶舞”。进退变换要求随重心而运动,且要上下相随,脚手一致,进退有法,攻守得当。谱歌曰:“脚似战马手似兵,脚手齐到方成功”,又曰:“手打三分足打七,五行四梢要合齐,心随心意任吾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身法:身法者,起落、进退、反侧、收纵也。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上提下坠中束练,动则呼吸一气连,身心一动脚手随,要将两手合一腿,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催。起落者,起为横,落为顺;进退者,进步低,退步高;反侧者,反身顾后,而侧身顾左右;收纵者,收如伏虎之敏捷,纵如飞龙之威猛。大抵以中平为宜,并与三节法相合。身法讲究“吞吐、沉展”。具体用法有“吞吐、粘连、带随、沉闪、落展”。法者,以正身,身者,以正法。“腰柔斜出身似蛇,两肩相平两手抓,身如琉璃手如镖,七节分软硬,三照上中下”。

佛汉拳之劲力主要有“崩炸劲”“弹抖劲”“沾错劲”“旋化劲”“寸劲”“撑靠劲”“搓挒劲”“沾捋劲”等,但不论何种劲力,都要有“整劲”“穿透劲”。手起劲发,手到劲至,得把进身,势要过人,力要赢人,抽托运送,整劲扑进。力生于脚,蓄于腿,发于腰,运化于胸背,传于臂,达于手,猝然发力,使被击者腾空而起,跌翻而出。

佛汉拳因传世较晚,现流传下来的东西比较完整,有训练基本功的一、二、三、四、五、六部架和少林拆等架子,佛汉十八掌、跃步头、开门腿、乌龙出洞、乌龙退洞、上下步、进退步、佛汉三十六门头等。中级套路有一趟、二趟、四趟、六趟散手、三十六路对打捶及三十六腿法等。高级套路有十字手、七星手、佛汉三十六手、四十四手、六十四式、七十二式、一百单八式及单操式等。

器械套路主要有佛汉棍、佛汉枪、单刀、七节鞭、流星锤、刀里加鞭、春秋大刀、佛祖剑、达摩剑、滚龙刀等长、短、软、硬器械及单练和对练套路。佛汉拳功法有鹰爪功、大力金刚掌功、日月掌功、铁臂鹰爪大力功、禅密调气易筋功、禅密龙虎功、卧牛功等。

佛汉拳的对练套路和单练套路,完全是散打格斗招式的组合,对抗性强,手脚并用,封打同时,化打同步,充分利用和发挥人体的手、肘、肩、足、膝、胯、头等部位的伸、屈、旋、扭、翻、滚等生理功能的作用,结合踢、打、摔、拿、挤、撞、靠的技击原理,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挨身即发,灵活善变,用法微妙,出奇制胜。讲究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和精、气、神的统一,以意运气,以气催力,发力完整,一气呵成。

佛汉拳单练、对练并重,对打捶分上、中、下三盘,是本门入室弟子研修的重点之一。它是在粘连贴随,不顶不丢,虚灵内含,吞化吐进等原则下双人徒手演练形式。主要用来检查单练中动作含义,劲力走向,时空感悟,步法形式,距离把控等正确与否,训练听劲,粘劲,化劲,发劲的功夫,提高皮肤接触灵敏度,维护身体的平衡能力。上盘主练手法,套路中手法变化就多;中盘主练肩、肘、膝、胯等部位的用法,多为近身靠打,挨身即发;下盘主练腿法,注重摔跌和腿法的妙用。演练时抓打擒拿,手脚并用。一式有三打,一打有三破,边打边破,不顶不丢,随势而化,遇机而进,动作灵活敏捷,一递一接,一来一往,见势随势,见招还招,递中有打,打中带防,随截随打,随化随进,吞吐沉展,连绵不断。打法、拿法、摔法、跌法、点法、卸法、错法、沾法、化法、靠法、撞法等盡在其中。同时讲究“鹰眼——硬”“虎心——狠”“猴相——精”“蛇腰——活”“熊蹲——稳”“虎势——猛”“鸡叨米——快”。

佛汉拳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着重于打法的训练,意在加深对佛汉拳技击法则——避实击虚的理解和积极实践。通过对单练、对练套路的练习体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法,而后反复练习,日夕揣悟,完成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从自觉到不自觉的转化,最后由博转精,达到进退和顺,起落均衡,内外六合,拳如流水,完整无滞,有感皆应的自动化境界,从而制胜于人。要求临阵稳如山岳,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打如万炮齐发,无坚不摧;守如铜墙铁壁,敌寸步难进。

佛汉拳演练形式多样,行拳可刚可柔,动作可快可慢,架势可高可低,练功可内可外。可按刚猛发力练,可按松静柔化练,可按疾进疾退练,可按内力蓄发练。至于取何种形式,因用所需,因人而异,适合不同人群和不同需要。

佛汉拳行拳秘诀

两手如拉钻,落步如钻钻;脚蹬腰拧转,整劲扑向前。

身如龙形柔,挥臂如甩鞭;沾化顺敌势,力发弹抖旋。

静如处子样,动如猛虎般;五行要相聚,四梢要齐全。

临敌如山岳,双目神光闪;迎闪拦堵顺,勇疾毒狠残。

前脚向前疾,后脚用力蹬;步动身前靠,发力腰旋拧。

出手似放箭,回手带钢钩;腕坐力到手,虎口要圆撑。

手指需前领,内力透指功;一动无不动,封打同时行。

身形中正立,俯仰歪斜忌;胸含肩下沉,膝胯内合势。

臀收腰松柔,五趾要抓地;后手藏肘内,前手与目齐。

双手阴阳势,伸缩要相宜;手动身前拥,击敌如扔泥。

步走九宫式,三盘要合一;意在静中守,心灵实中虚。

上提地户闭,天开四梢齐;两手守中门,两肘护双肋。

两臂曲未曲,似直亦非直;两手互遮掩,击敌猛而疾。

身正督脉冲天顶,双臂弯曲势如弓;两腿如弓易进退,身备五弓势迅猛。肩松肘沉力到手,气循经络运行走;气聚丹田善守护,移山倒海势不丢。两肩内含腰背圆,舌顶上腭任督通;双膝内合中门守,张弓蓄势气力雄。百会虚领顶泥丸,腰活式正刚柔济;虎口圆撑掌心凹,力发丹田山也移。不习桩功足无根,气冲斗牛头易昏;肢僵如木易折断,临阵缺变必定晕。佛汉巧打巧为先,虚实相济身自然;练时如同敌当面,用时好似独自玩;力随气发气力达,手不空回紧相连;彼不动时我不动,彼若动时我已先;心紧形松内外合,身如龙形臂如鞭;粘连贴随顺敌势,直出横挂任我缠;不见要害不出手,一旦出手敌难还。

佛汉拳内蕴佛法,属禅宗,所以习练者要通晓佛学禅机,以武修禅,以禅为灵魂,武则是禅的表现形式。因此,佛汉拳首重武德,常怀慈悲度世之心,讲究以礼为先,以忍为高,谦谦儒雅,彬彬礼让,心存仁厚,温恭良善,睦友和邻,亲近有德,远避小人,扶危济难,中正廉敏。授徒时,先教做人,再传武艺。要求做到:忠孝节义,仁德诚信,礼悌廉耻,端和慎慈。拳规上明确规定:远邪教不为所染,避异术不听其能;俸天地君亲师,效纲常伦理义;不准为非作歹,欺压良善;不准招摇过市,高声狂语;不准逞强斗狠,恶语伤人;不准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不准狂妄自大,恃技凌人;不准淫行狂饮,贪心愤瞋;不准贬低其他门派。这些规定不仅对武德做了规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禅的思想。

佛汉拳主要分布于冀魯豫边区,即河北南部,山东西部、西南部,河南北部的广大地区。现已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如在北京、东北、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湖南皆有不少习练者。需特别提出的是,东明佛汉拳六世传人刘卫东(少林寺原武僧教练释永跃)把佛汉拳传入美国;七世传人张少林把佛汉拳传入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七世传人刘道恒把佛汉拳传入新加坡。

由于众多佛汉拳师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深耕细研,改革创新,使佛汉拳的攻防技术,健身功能,更加完善和先进,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他们为佛汉拳的传承和发展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佛汉拳2010年被国家列入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被河北、山东、河南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为山东菏泽传统武术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