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倩倩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但是,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国声音”与“中国体量”还不对称,现代化话语权仍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囿于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的挤压以及我国话语建构和话语传播能力的制约,应从话语体系构建、内在实力提升、多元话语拓展、外部因素驱动等方面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和道路的国际认同,及时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破除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困境,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一、坚定中国立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体系
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面对“中国奇迹”与“话语赤字”的现实矛盾,我们必须要坚定中国立场、站稳政治脚跟,不惧怕任何“妖魔鬼怪”,绝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例如,在南海问题上,美国长期以来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挑衅侵犯我国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严重损害了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这样的话语情境中,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坚定地站稳本国政治立场,不接受、不承认、不执行,才能切实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可见,任何形式的国际交往,无论冲突与合作,其背后都是国家利益的博弈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在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中国要坚守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避免陷入“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陷阱,这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立足本国实际,积极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并推动其与世界现代化话语接轨。要注重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活跃度,使其保持旺盛生命力。这要求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过程中,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式话语词汇融入其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赋能增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浓浓中国味道的特色词汇,为我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例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的是全体中国人民,不是少数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侧重的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强调的是人的物质基础与精神丰富相结合,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将特色词汇与其背景相联系进行深刻解读,不仅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更容易被国际社会理解与接受,而且还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智慧、了解中国经验、赞同中国方案。
总而言之,我国要坚定政治立场,立足中国实际,注重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行概念凝练和经验总结,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体系,积极阐释好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路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提升综合实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建设的内在基础
综合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是国际话语权的基础。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成为话语强者,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从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背后的实力基础。
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发声的底气。一要坚持科学理念指引,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理念引领发展实践,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话语权建设的底气。二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化解我国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风险与难题,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实际行动坚定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与认同。
2.強化政治制度优势。政治领域历来是国际话语交锋的主要领域,彰显政治制度优势能够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认同。二要持续彰显社会稳定的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导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一要充分发挥首脑外交、主场外交的特殊作用,密切与各国及国际组织的联系,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质增效。二要大力支持民间文化交流,积极发挥民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历史、文化及现状的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
4.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关键。一要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大势,明确改革创新的目标与理念,注重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二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体系,坚持中国特色,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推进我国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发展多元话语,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合力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国家官方话语、学术话语、公众话语的统一体。随着信息传播走向“全球化”“全民化”,话语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成为必然趋势。要发挥多元话语主体的联合优势,塑造从国家领导人到社会组织再到个体群众多元参与、多维互动的话语格局,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合力,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1.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官方话语在国际社会的辐射范围。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具体建设蓝图以及促进实践成果转化的制度政策及体制机制,我国拥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在国际社会上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一要坚持官方话语的主体地位,通过联合国大会、G20峰会、APEC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主场外交等多种场合宣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让主流声音更洪亮。二要注重利用好官方话语传播媒介,创新官方话语叙事方式,实现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拓宽中国式现代化官方话语的辐射范围。
2.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国际传播的现实基础。在“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话语环境下,中国学者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特色,加强学术话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转化为具有国际高度、世界意义的研究成果,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优势,尤其注意澄清、批驳西方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读和污蔑,努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的传播力、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构建及国际传播提供学理支撑。
3.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公众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公众话语具备发声主体多元化、发声内容多面化、发声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其话语更容易得到国外受众的理解、接受与认可。就具体实践而言,需要结合话语受众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差异,让中国式现代化公众话语以一种更为清晰、朴实、多元的方式呈现,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让国际社会听到多样风格的中国声音,让国外民众可以从中国广大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辉煌成就所带来的深刻改变,促进国际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在交流沟通中实现国外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共鸣与实质认同。
四、利用外部驱动,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认同
面对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严峻挑战,我国坚持化压力为动力,在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承担起大国责任的同时,揭露和谴责部分国家逃避国际责任的行径,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认同。
一方面,我国积极承担起应尽的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表明中国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关注他国合理关切,兼顧他国发展利益,既贯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遵循共同发展的国际公约。当前,全球发展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部分西方国家突出意识形态划线、强化“小圈子”结盟,加剧了全球发展鸿沟,然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传承,中国积极向世界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改革并创新发展合作方式,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主导力、亲和力、传播力,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现代化发展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引领全球现代化体系变革,增强国际话语权,重塑国际话语秩序和话语格局。面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然而,个别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性问题上频频推卸责任、违背国际承诺、致力于大搞双标行为、开历史的倒车。而我国致力于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引导国际社会建立起责任监督机制,共同应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