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茶艺鉴赏》校本活页教材的编创

2024-05-21 18:09陶湘辉王会全朱瑛张雪儿
福建茶叶 2024年3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技能

陶湘辉,王会全*,朱瑛,张雪儿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3;2.福州闽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建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大省。在“三茶统筹、产业升级”的发展前提下,茶文化赋魂,积极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助推福建省的茶产业发展早已备受期待。特别是产品营销、茶艺表演、茶文化传播、茶旅融合等行业领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市场亟待需求的。丁以寿[1]曾指出,大中专院校应着力培养茶文化人才,造就高素质的茶文化从业人员,促使茶文化传播再上新台阶。而据张尕琳[2]指出,高职教材是服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践行“三教”改革中的教材改革,也是大力提升福建省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必要途径。

1 编创《茶艺鉴赏》教材的任务背景

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指出,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际需要,补充编写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教材。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于2020年9月创办“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现已更新调整为“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坚持农类院校、专业特色发展的前提,厚植“三农”情怀和塑造“福建特色”的育人理念,意在为福建省内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助推“三茶融合”发展。通过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营造师生共同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育人氛围,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高职教材普遍存在内容过时,更新缓慢,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均与茶行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随着茶叶市场兴盛发展、日新月异,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优化,新形态茶文化类教材是行业市场亟待需求的。《茶艺鉴赏》是我院的茶学专业教师团队,联合省内茶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编制完成。不仅体现了福建省本土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校本特色;还采用活页式结构设计让教材内容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教材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择某个模块单独学习。教学内容模块清晰,知识点讲解具体细致,教师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办学特色、教学环境条件及自身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落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 《茶艺鉴赏》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

2.1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以前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茶文化类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安排偏多,而实践技能操作课时较少的现象;且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同步,缺少创新性和新颖性,视觉观感不强,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等特点;同时教学内容陈旧、设施设备简单、落后,教学过程沿袭“传、带、留”的传统教学模式[3],呈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今的高职校学生群体,是人工智能生活化的学生群体,他们具备动手能力强,活动参与性高等显著特征。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4],是目前茶文化课程中惯用的教学策略。选用逻辑完整、结构鲜明的活页式教材,其内容灵活构建,教学任务典型,合理安排拓展案例阅读、技能测试题目、实践活动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与可阅读性。同时,部分教学案例采用现场场景图片、微视频、微电影等可视化程度高,且能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因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组建校企“双元”教师团队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战略调整,茶叶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不断涌现,茶艺、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化,导致社会市场对专业技术类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为凸显农类院校的职业教育鲜明特色,我院专业教师团队率先联合行业内优质企业、机构,包括福建省茶艺师协会、著名茶企福州凯捷茶业有限公司等,以及省内著名茶叶专家、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等,开展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依托不断升级的合作方式,行业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环节,落实“双元”育人。其中校本活页教材《茶艺鉴赏》已于2022年6月撰写完成,并为后期出版该教材奠定基础。

2.3 灵活构建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的组织构建,是为了实现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茶行业相关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技能目标,强调内容模块化、可替代性等特点来合理安排布局。首先,该教材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常识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茶叶知识传递,详细阐述中华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以及现代生活中“茶为国饮”的深切影响。然后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茶艺师的技能要求,融合福建省区域文化特色,构建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分别设计成:模块一茶的起源与发展、模块二茶叶基础知识、模块三茶具知识、模块四茶艺礼仪、模块五福建名优茶茶艺演艺、模块六福建名优茶品鉴技巧,共有6个知识模块和15个实践教学项目组成。精准对接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将茶艺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职业规范等有机融合,形成模块清晰、逻辑合理,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把核心技能与体验性、趣味性和审美性较强的经典案例作品呈现出来,并详细演示、注解案例。

3 《茶艺鉴赏》教材的创新之处

3.1 弘扬传统文化

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已经深刻融入到现代人们生活当中,俨然成为一种新形态引领现代潮流。帮助学生感受、了解、认识生活中的茶文化现象,培养学生自觉关注社会民生、茶俗,主动探究茶文化魅力,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智慧与担当,信仰与追求等,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珍惜传统、传承文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信仰之情,并使之健康成长,成就美好人生。

3.2 践行课证融通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提下,践行“课证融通”,就是让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即教材中核心技能要求应与国家职业技能“茶艺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保持一致。本教材中采用清晰明了、色彩鲜艳的图文、照片等表现茶艺操作技能、手法的规范与要求,并将茶艺冲泡实践操作与茶叶品鉴技巧用微视频、微电影等方式生成二维码,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即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有效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落实有效学习。另外,学校制定职业技能鉴定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用课程成绩等同技能考核结果,让学生更加便捷获得茶艺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技能本领,可缓解当今市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3.3 校企共建,协同育人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调整过来的新专业,其所属类别调整为旅游大类。杨宜[5]等人指出,新专业类别调整主要遵循专业系统化、专业归属科学化、中高本一体化等原则,且存在与其他大类重叠交叉现象,因此本专业的建设过程,肯定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主动吸纳茶叶行业的著名茶企、行业机构等实现校企共建,互利互惠。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联合制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做到无缝对接,互助共赢。同时,企业把握“企业需求导向”原则,可直接安排优质生源,实现学生“角色转换”进入职业岗位。

3.4 课程思政鲜明

近年来,学院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着力构建“全课程的大思政教学体系”,强调各就其职,全员育人。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浓郁的茶艺、茶文化等系列课程中,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6]。茶,性本高洁,具备“尚中贵和”“厚生爱民”的精神特征[7]、承载着“客来敬茶”的礼节传统,也有“精行俭德”“韵高致静”的格调追求,还有形象鲜明“茶人精神”,不失为特定时代背景下为后人树立标杆人物的典范。此外,福建省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优势,其物产丰盈,全省各地的优异茶品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而茶叶作为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承载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还是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深蕴福建特色的茶艺、茶文化课程,在“三茶统筹、产业振兴”的号角下,可激扬学生的青春热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特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可塑成典型的课程思政范例。

4 《茶艺鉴赏》教材的应用前景

在“三茶统筹”发展、产业迭代升级的重要机遇面前,茶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各品类茶叶节庆活动和斗茶、论坛、品鉴交流、品牌推荐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推广活动,喜闻乐见,精彩纷呈。如何培养新一代茶文化人,讲述茶文化故事,赋予茶文化新生力量,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尤为必要。编撰校本活页教材《茶艺鉴赏》,将福建本土特色文化、以及茶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内容融入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将企业可公开的项目资料,转化为职业性较强的课堂学习案例,供学生学习和操作,突出职业教育教材的实操性。此外教材中还融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文明理念,耕读教育体验、培养三农情怀、与时代同行的“茶人精神”“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度、认可度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在提升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和树立正确的三观。

积极引导该教材的使用群体,包括成交教育、社会培训等机构平台;更能延伸茶文化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的高度,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助力茶文化在乡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作用。并积极倡导福建茶民俗、“八闽特色”文化等内容引入教材,为丰富教材的内涵建设,凸显福建特色文化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技能
高级技能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