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煜
(溧阳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溧阳 213300)
江苏苏南茶园病虫害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运用有机农业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的全新农业生产模式。在分析了茶树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现状后,提出了“以园控虫”理念下的茶园病虫害全程绿色控制技术模式。通过对茶园种植结构进行优化、施肥合理、生物防治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茶园病虫害的全方位防控。在此过程中,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茶树生长期间病虫危害情况,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式,这种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更具环保性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1]。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茶树品种选择、科学选地整地、选用抗病品种及肥料管理等方面探讨了茶树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期推动我国茶农经济收入的增长。此外,该模式还有助于推动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实现生态茶园病虫害的绿色化防控,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当前我国茶园病虫害绿色化治理措施与策略。茶园病虫害的绿色化防控在多个方面显得尤为必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在日常的生活中,茶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饮品,特别是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时,茶叶的销售量呈现出翻倍的趋势。茶叶不仅可以作为日常饮用饮料,还能够起到保健功效。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茶叶的品质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为了提高茶叶质量,需要加强对茶叶病虫害的防治。在传统的茶叶防治技术中,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一度成为突出的问题,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茶叶的品质,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必须要做好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风险,从而保障茶叶的品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3]。
作为江苏溧阳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茶产业不仅是带动茶农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更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借助生态、农业、生物、物理等多种技术的优势,推广应用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逐步减少或替代传统的落后防治模式,降低化学药剂的成本投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的欢迎度,从而为茶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更多茶农脱贫致富增收。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促进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了研究和思考的重中之重[4]。文章分析了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及原因,提出了加强茶树病虫防治工作、推进茶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对策建议。为了确保江苏溧阳茶叶的品质安全和减少药物残留,必须高度重视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以提升江苏溧阳茶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江苏溧阳生态环境优越,山峰层峦叠嶂,土壤深厚,植被覆盖率高,富含有机质,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产业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目前,该地区的茶园总面积为7.5万亩,其中7万亩用于生产茶叶。此外,该地区14个乡镇均有茶叶生产,而全区13万农业人口中有6万余名从事茶叶种植。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全县已形成以产茶为主,多种经营的新格局,并逐步成为山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新增长点。2022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485吨,总产值高达58116万元,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91元,综合产值达到19亿元,茶园每亩均可获得7749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茶区农民从茶叶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也高达9686元。
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茶产业在山区茶农致富的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茶树的生长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则容易导致农药残留,从而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开展茶树病虫绿色防控势在必行。为确保黄山地区有机茶园茶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保障茶叶饮用的安全,我们正在探索绿色防控技术,以支持该区茶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江苏溧阳品牌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三茶”(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叶的特色,加快推进茶叶工业的发展。江苏溧阳牢固确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政策,大力开展绿色防治试点工作,并探讨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在茶园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2021年度,江苏溧阳植护站承担着对公益产业(农业)科研项目区域内茶树虫害的种类、发生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经过三年的调查,共发现了26个茶园虫害,6个茶园病害。通过对茶叶的研究发现,茶叶上最常见的病害是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蛾,这两种病害在整个研究区域中都有出现,尤其是在消除茶小绿叶蝉的一些茶农,他们对茶叶上的农药进行的频率达到了7次之多,这是茶叶上的病虫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茶叶产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茶园,茶蚜的暴发已十分猖狂,成为影响茶叶生产的重要病虫害。
江苏溧阳及其周边地区被选定作为示范区,其占地面积达到了80hm2。主要以发展茶叶生产为主,辅以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及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形成了生态高效的复合经营格局。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此基础上,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得经营权,并利用国家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出一条2.5公里长的机耕路,一条4.0公里长的“茶园”人行便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叶与茶树间的复合种植技术模式。示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灌溉等,种植管理都是一模一样的,完全符合组合模式试验示范的要求。
在试验示范区内,利用病虫测报,将各种先进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各种传统的农业、人工等非化学防控技术相结合,比如,在每1hm2的茶园中,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开灯时间5月-9月)、450块黄板(悬挂时间5月-9月)、300套茶尺蠖诱捕器(悬挂时间5月-9月)、人工采摘嫩叶(芽),除去小绿叶蝉卵,五月初的茶叶采摘完后,对整个园子进行修剪,减少黑刺粉虱、介壳虫等的发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苦参碱(青源保、当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茶树主要害虫如小菜蛾、茶毛虫、茶蚜等进行综合防治,并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根据两年来的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示范情况,我们发现,上述组合模式对像茶尺蠖、蜡蝉等中度发生(或以下)的害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对像小绿叶蝉等危害周期比较长的害虫,就不太理想了。这是由于杀虫灯诱杀小绿叶蝉的能力比较差,黄板作用粘虫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后期的粘捕效果也不太好,这就导致了茶小绿叶蝉的危害周期比较长。
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诱杀、采、除卵、剪枝等各种先进的绿色防控设备,与传统的农业、人工等非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在虫害(成虫)发生早期,利用光亮、性诱杀、黄板诱杀、采、除卵、剪枝等方法,“压上控下”,减少虫害(成虫)的发生,使虫害(成虫)的损失降至5%以下,达到“绿色(有机)”的目的,使病虫害(生物)的“零投入”,达到“全过程”的“绿色(有机)”的目的[5]。
3.2.1 试验设计。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一种是是在5月15日悬挂450块/hm2的黄板;黄色板(B)在5月15日和7月5日各进行2次悬挂,每次采用450个/hm2的黄色平板(B);没有用黄板挂在上面作为对照(CK)。每个区的场地均为2hm2,小区间的田径场被自然地分割。采取喷施方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控制。其他防治方法与上一次一样(整枝、人工采收、除草、灭虫灯、茶树害虫诱捕器、石硫合剂等)。
3.2.2 调查内容与方法。在6:30至7:00这段时间内,我们在各个处理区域的中央地带随机选取了5个时间点,对每一点的100张嫩叶(即芽下的第二片叶子)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它们的成虫数,最终计算出了防治效果。以成虫为标准虫源,根据防治指标确定最佳用药时间和次数,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从而得出防治适期及最佳用药量的计算方法[6]。以下是公式的计算方式。
防治效果(%)=(对照区百叶虫口——处理区百叶虫口)/对照区百叶虫口*100
3.2.3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小绿叶蝉进行B处理后,其防效稳定在约70%左右,同时茶尺蠖、黑刺粉虱、蜡蝉等处的浓度偏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茶树病虫危害。CK的小绿叶蝉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茶尺蠖、黑刺粉虱、蜡蝉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破坏性;茶苗受害程度与药剂用量和时间有关系,施药越早,防治越重。对于A茶尺蠖、黑刺粉虱、蜡蝉而言,其发生的程度较为轻微,但在后期,它们会对小绿叶蝉造成一定的危害。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不同农药防治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采用两次悬挂的绿色防控组合模式,其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茶树栽培管理措施被运用于农业防治,以预防和控制该作物的生长。
4.1.1 茶树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在进行换种改植或发展新植茶园时,需要注意选择不同品种的茶树,因为它们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各不相同。为防止大面积栽培中出现单一品种,应选用对本地主要病害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4.1.2 加强茶园管理。在茶园管理中,要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如中耕、除草、施肥等,以提高茶叶的水肥状况,提高茶叶的长势和抗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中耕除草,并将地下潜藏的有害生物引出地下,实现了对地下潜藏的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并为茶园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中耕主要是对地面杂草及枯枝烂叶等进行清除或松土,使其腐烂分解。耕锄分浅耕与深耕,其技术标准是浅耕3cm~8cm、深耕15cm~25cm。施肥可根据茶树品种及树龄不同而采用有机肥或无机肥作基肥,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作底肥。茶园耕作分为三次,第一次是在春茶后进行浅耕,第二次则是在春季进行;夏茶之后,浅耕;秋茶前深翻。在秋季采摘茶叶后,进行深度耕作,同时施用基础肥料。在茶树生长期间应及时清除杂草。针对茶园中的菟丝子、紫茎泽兰等恶性杂草,为了彻底清除它们,我们可以采用割草机进行除草,无需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除草剂,同时结合耕锄进行连根处理。
通过科学施肥,茶树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营养,增强其逆境适应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消灭地下部分害虫。在茶叶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茶园类型、品种特点和当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量。追肥要结合茶园管理及时追施,以增加产量。对于施用的农家肥,必须进行无害化和有机化的处理,同时可以建造农肥发酵房,以便对其进行集中闷堆、发酵等处理。有机肥用量不宜过多,要适量多施。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进行多次追肥,一般在茶叶采摘前的30至40天内,开沟施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料,沟深约10cm,随后进行土壤覆盖。如果是一次性使用的肥料,可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撒施到茶行间或茶园地面上。在茶叶采摘前的前10天,应当避免使用叶面肥进行喷洒,但必须使用经过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药剂进行喷洒。
物理防治是以物理手段为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4.2.1 人工捕杀。传统的茶叶虫害捕杀方式之一,即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这种捕杀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茶园病虫害加重。为了有效地捕杀茶毛虫,需要综合考虑它们的习性和栖息场所,例如,茶毛虫喜欢将卵成堆地产在茶树的叶片背面越冬,因此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可以采取摘除叶背越冬卵块的措施;在叶片背面聚集的幼虫,年龄在1-2岁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受害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剪下带虫的枝叶并就地踩死的方式进行处理。
4.2.2 诱杀。通过利用茶园害虫对光线的强烈趋向性,运用灯光诱杀技术,有效地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目前已被许多地区广泛应用。在江苏溧阳,太阳能杀虫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设备,具有使用寿命长、诱杀范围广、可诱杀的害虫种类多、杀虫过程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对各种害虫的天敌和益虫进行保护等诸多优点。在距地面1公尺的地方,按2.0-2.6公顷的面积,设置1个农药灯泡。由于昆虫对色彩的敏感度差异,因此,使用一种物理化学的方式来检测昆虫的色彩的趋向性,并将其杀死。比如,茶尺蛾的黄绿芽孢芽孢杆菌,茶蚜的黄绿、茶黄蓟马的黄绿和茶花的黄绿,以及茶花的琥珀色都是趋向性的。在茶园中,可以在每个茶园中设置一块黄蓝色的胶盘,在大约30m2的范围中,放置一块诱虫盘,其高度在茶叶的顶端5cm-10cm就可以了,危害较大的区域要尽快更换。
以绿色防治技术为中心,以茶企、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为茶园生产经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服务,以达到减少茶园病虫害的目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技术的应用示范,以推动我国茶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江苏溧阳将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治相结合的进程中,对茶树病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进行了整合和推广,并以茶企办基地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专业的统防统治组织,采取了茶农参与的方式来积累经验,并在江苏溧阳的各个茶叶区域进行了推广和应用。江苏溧阳将继续加大对茶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蔬菜、水果及烤烟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