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桃李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准确把握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能促使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进一步发展与强化,也能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优势、发展优势,从而实现二者双向赋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诸多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事务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其他社会群体、利益团体的引领者,二者植根于乡村场域,具有诸多契合点。
从政党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人民是其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实现各项目标,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动共同富裕。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乡村振兴作为党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通过乡村的全面振兴,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契合了新时代党的使命与责任,是遵循基层党组织的意图与能力会影响国家战略推进的经验要求,也是提升乡村振兴实效的需要。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着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的重任。
党建服务中心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于农村中心工作,当下农村的中心工作就是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在乡村场域内,统一于乡村建设与发展实践。产业发展方面,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发展富民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产业兴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既建强了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为促振兴提供力量保障,也夯实了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培育文明乡风,增强广大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组织建设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和规范运行机制,既能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巩固核心领导地位、加强党组织同农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农村基层党建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建设的百年实践中,持续践行着这一初心和使命,并形成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党的领导是乡村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这一规律将持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农村基层党建有效引领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以及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实现民族复兴,就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可见,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战略共同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提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建质量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为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提供根本保障。
在党的组织架构中,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善民生、发展农村等历史重任,为有效凝聚乡村振兴力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注重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运用理论和信仰的力量把党员干部组织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正风肃纪,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明的纪律性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实践;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政策宣传等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激发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主人翁意识,以防出现干部群众思想不同步的现象;第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定维护党在农村的政治核心地位,并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将政治引领作为贯穿乡村各项具体工作的“主轴线”,筑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转型为现代农业,以往呈“原子化”分布的农民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加之部分村级组织涣散、村庄空心化问题凸显,农村的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国家与乡村相互衔接的关键位置,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组织核心和关键力量,其组织能力直接关系乡村振兴实效。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推动乡村组织化。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整合农村的土地、资金和技术等,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物质性基础;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等,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带动广大群众及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其中,推动乡村社会再组织化。在文化重塑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公共事务为牵引,在村庄成员之间建立关联,推动农民生活向公共领域延展,使人们在互动交往中重构价值规范,培育公共精神。在培育乡土人才方面,村级党组织具有吸纳人才、推动人才下沉的组织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基层党组织引领广大农民达成共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投身于乡村振兴实践。
制度建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首先,农村基层党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为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既能确保上级政令得以贯彻落实,也能有效支撑乡村的制度化建设;最后,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多元民主协商共治机制,推动协商民主的基层实践,引领农村治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发展。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能力,发挥其在乡村振兴各领域的引领作用,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为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另外,一些地区农村基层党建仍存在形式主义,部分党组织活动不够规范,一些党员初心使命意识不强。因此,亟须将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融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农村基层党建在新时代乡村释放新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向产业发展、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延伸。产业发展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将党的组织力渗透到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重点部位。同时,采取推行帮扶承诺制、划分帮扶责任区、确定结对帮扶户等方式,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文化引领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举办各类活动,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以此使农民恢复共同文化记忆。同时,建设农民可自由活动的文化场所,密切党群关系及群众之间的联系,增强凝聚力。人才培育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注重从村庄内部培养精英、培育“新乡贤”,也注重从外部引入精英、畅通各方面人才的下乡通道。
乡村振兴实践中面临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担当起引领者、组织者和践行者的角色。作为引领者,需加快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党员的思想先进带动群众的思想前进。广大干部参与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广大党员的带动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配合意愿和支持程度。作为组织者,应发挥助推作用,促进乡村资源整合。以产业发展为例,在乡村社会,以往村民之间的合作相对零散且覆盖面窄,急需外力推动,才能使其发展壮大,实现规模化经营,基层党组织便是首要的组织者。作为践行者,要精准把控乡村振兴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厘清乡村存在的问题,明确乡村振兴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实现有效引领。当下影响乡村振兴的人口流失现象、产业“小散乱”问题、文化衰落等,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要增强凝聚力。只有具备强大的凝聚力,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种力量,才能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掌控全局的基本能力,从而全方位引导农村工作。其次,要提高组织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实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的核心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最后,要强化领导力。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核心领导力,就要求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更加健全,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建设一支优秀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多措并举,全方位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需不断自我完善与净化,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都以“乡村”为活动场域,并在该场域内相互作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正是党中央基于二者关系作出的科学安排,将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抓“三农”这个最大任务紧密结合,形成互助互依、互促互进的双向赋能作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