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斌 程哲
时下,淅川县厚坡镇韦集村周边的田地里,绿油油的麦浪在微风吹拂下来回翻滚,农民正在抢抓农时,对小麦进行施肥、浇水、除草等作业。
“目前,我们县实有耕地75.53万亩、基本农田63.59万亩,均超过‘三线划定确定的保护目标。”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淅川县自然资源局以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为目标,持续加大土地执法巡查监管,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进一步压实各级田长和网格员责任,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强化制度约束 密织“责任网”
“三区三线”划定以后,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积极报请县委、县政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公众参与、上下联动”要求,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分解下达保护目标,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块,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责任,把耕地保护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与此同时,淅川县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有效保障项目用地基础上,严格按照投资和发展规模确定用地面积,同步落实“两个平衡”。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原则,在自身补充耕地指标不足情况下,申请财政资金1.1亿元,购买异地补充耕地指标1500余亩,满足了县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对农村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服务引导用地主体合理选址,对可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坚决予以制止,对难以避免占用耕地的落实“进出平衡”,对占用林地的主动征求林业主管部门意见。
2023年,淅川县共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49宗面积662.8亩,全部完成“进出平衡”和上图入库,保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落实“一网两长” 护好“饭碗田”
“2023年,我们大力实施‘一网两长制,省级下发的131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点位已拆除复耕75个,恢复耕地面积21亩,全县农村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明显减少。”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块块农田有田长、保护责任全覆盖”是淅川县“一网两长”制的工作目
标。目前,淅川县调整充实了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田长体系,全县共设立县级田长2名、镇级田长34名、村级田长307名、四级网格管理员683名,形成县、镇、村、组“四梯并行、多维联动”的“田长制”网络架构,构建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对独立、职责清晰”的全域网格化管理体系,使监管责任“关口前移、责任下沉”,有效提升了自然资源保護管理水平。
按照“一网两长”制信息公示工作要求,淅川县因地制宜加强“一网两长”制信息公示工作,在村委会办公场所、文化广场、田间矿区等重点部位醒目区域设立信息公示牌。信息公示牌上明确标注责任网格区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范围及面积、田(山)长和网格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巡查区域及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附加相关政策和自然资源保护宣传语等内容,并制作成可供手机扫描可查的二维码,方便群众有效监督。
严格执法监管 守好“基本线”
淅川县深刻吸取虞城案件教训,以“零容忍”硬措施,按照“月清”“季核”“半年通报”“年度评估”组织方式,扎实开展违法违规乱占耕地专项治理和土地卫片执法整改工作。以“一寸一寸查,一村一村改”工作态度,落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清零”行动,坚决守牢遏制新增“基本线”。同时,采取“人防+技防”方式,依托“天眼”系
统,落实常态化、网格化动态巡查监管,织密天上看、地上查“天罗地网”,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实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淅川县自然资源局还坚持把提升土地执法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作为根本,定期开展土地执法专题培训会,以解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工作规程(试行)》原文和实操查处流程为切入点,从违法线索处置、立案调查取证、案情分析与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经常性开展执法知识考试,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得到不断增强,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3年以来,淅川县拆除违法建筑62栋,处罚62人,恢复耕地面积18.81亩,确保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