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的新师范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与实践

2024-05-19 08:38资易斌
学周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师范双一流一流

资易斌

(湘南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

自2017 年以来,我国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有关建设“双一流”高等教育学校的政策文件,将“双一流”建设与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推进“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改善传统师范教育理念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课程,以期为相关行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导的合作型、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研究以师范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与内容,探讨“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与内容

我国于2017 年9 月,正式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各地区高等院校加强“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设,以期构建“双一流”大学,为国家及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双一流”建设,研究国内专家学者提出的观点,我们将“双一流”建设要求总结为以下几点:(1)教育成绩排名与比较优势。“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建设,要求高校教育成绩优异,具有优秀的教育成果。教育硕果的积累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教育实力,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对比,具备一定优势,才能成为一流大学和学科。(2)要求具有教学特色。“双一流”高校不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但一定要具备教学特色,具体可表现为特色学科与优秀的学科教育团队,能够形成独特的一流大学特征。(3)教学实力、贡献及国际荣誉的要求。“双一流”代表国际性,高校在具备教学综合实力的同时,需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例如顶尖人才的培养与科研成果,进而收获国际社会荣誉。

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我国教育教学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满足相关行业一些工作岗位的需求,通过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基于此,越来越多关于职业教育中专业培养的课题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国家全面支持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双一流”建设,已为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主要是以校企联合为主,依据产教融合的方式来促进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就目前师范专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要求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主要方向,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双一流”建设不仅是高校国际知名度的提升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其核心内容是以师资力量为本。“双一流”建设与发展,需要以培养专业教师为准,构建“双一流”师资力量,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形式、内容及方法的创新,从而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并不断推广、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各类成果有效转化。着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总体的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并创新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还需根据高校办学特点,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表1 为2022 年国内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分布情况。

表1 2022 年国内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分布情况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定位

(一)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从师范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来看,素质结构包括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专业素养。长期高强度的职业教师培训课,需要学习职业教师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并学习备课与课程设计等知识技能,对学生身体体能消耗较大,因此要具备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心理应对能力和精神品质。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是培养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素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职业教师教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理论素质,与学生个人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个人特色,进而在教学演练中将个人风采、自信与专业素养充分展现在课堂上。总的来说,身体与心理素质是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的“基建”,而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则是素质结构的“顶层建筑”。

(二)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一般指应用型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师范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可表现为教书育人方面的专业知识应用,例如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演练中,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可表现为师范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把控能力,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备课能力、教学课程设计能力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能力。师范专业在能力上,对应用型人才的最高要求,分别是将传教、指导、备课集为一体的优秀教师,基于能力培养为重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各项能力的培养。“双一流”新师范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如图1 所示:

图1 师范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三、“双一流”新师范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措施

(一)完善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诸多著名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将师范专业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充分考虑师范院校学科的特殊性,即学生毕业后任职教师岗位占比较高。因此,师范院校应基于“双一流”建设,不断完善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体系,以推进新师范课堂教学深化改革,注重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1]。部分师范院校受学校历史发展与师范类特点的影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具有院校特点的学科特色,在办学方面特点鲜明。因此,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与核心内容,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力度,培养越来越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提升职业竞争力。

基于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来看,侧重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所以,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可针对师范专业实践性特点,设置实践性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基础能力,通过转化理论学习成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与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始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才能实现新师范课堂教学有效改革与应用型人才高效培养[2]。

(二)优化教学内容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融入产教融合教育理念,通过教学内容的最优调整,有助于提高师范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某师范院校将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内容分为理论、技能以及实践三大板块。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但是以上教学模式并没有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课程设置能力和备课能力,“按部就班”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优化和拓展内涵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构建并完善良好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目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和改革原有教学内容,做好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推广工作。同时,积极改变以往持有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新修订教材革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注重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为其量身打造学习内容,从而保证“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

(三)构建应用型师范人才实训平台

在高等教育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实训教育,才能在多次实践培训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因此,“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需注重人才实训平台的构建。对于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单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无法取得“质”的进步。为了使学生有效应用日常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示出师范专业生个人风采,还需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使其在教学中吸取更多的教学经验[3]。只有不断通过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中领悟教书育人的根本含义,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助于磨炼其艰苦训练的意志,通过不断打磨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其朝着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师范院校在为学生提供校外舞台表演机会的同时,还需搭建多元化师范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中小学。师范院校需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联系,与多家中小学达成合作关系,为师范专业学生提供校外教学的机会与专业学习的契机。例如,组织学生到中小学中实习,由中小学职业教师指导他们,促使他们提前适应教学环境。在职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学习中深入体会专业知识的内涵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逐渐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公办专科类学校。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专科类学校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入校开展教育实习活动。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教育见习,我们要培养学生应用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检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教学功底以及从中获取的宝贵教学经验,以实训见习的方式培养传教、指导、备课集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4]。

3.社会培训机构。目前,市场上有关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越来越多,教学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而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同。将师范专业学生安排至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实习,教学内容以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为主,以此培养学生教学能力。通过近距离了解了社会培训模式,学生能够从中积累经验,学习教育培训机构运营管理的应用型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5]。

(四)全面强化新师范教师教学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因此,在“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改革中,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还需加强对教师专业指导与培训,构建符合“双一流”建设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师资力量储备[6]。

师范学生专业教学需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并进行专业、规范的训练,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专业指导,还需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自身能动性表现,避免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7]。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还需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融入科学的管理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主导,不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教师要始终以一名“辅导者”的角色,指导专业的教学方法,并教导学生活跃自我思维,积极思考,积极创作,高度重视开发和挖掘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辨析能力[8]。同时,师范院校应从上层机制出发,以产教融合育人观念为基础,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全方位规划,同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改革,采取准确解决措施,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使其面向学生发展,注重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加强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及观察力的培养,可借助音乐、文学等辅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教育教学进行创造,鼓励学生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9]。

综上,师范类专业教师需加强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保持培养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意识。同时,采取启发式、开放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基于“双一流”建设为背景,严格按照“双一流”的要求和内容,创新师范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充分认识到“双一流”新师范课堂教学改革还需基于素质与能力量大结构的准确定位来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以此为基础,优化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同时,注重实训教育工作的开展,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训教育平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双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第二课堂实训平台、加强教师的针对性引导等,实现应用型师范人才的全面培养,以提高“双一流”新师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师范双一流一流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师范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