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结合路径探究

2024-06-08 05:38卢国菊
学周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卢国菊

(山西能源学院安全工程系,山西晋中 030600)

高校学生管理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应当把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主体一致

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在高校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旨在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学术、文化和社会活动中[1]。这种主体一致意味着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目标统一

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成长,学校通过学生管理来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培养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这与学生管理的目标一致。

二、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内在关联分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相辅相成

高校学生管理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教育教学则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这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二)高校学生管理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学生安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些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

(三)高校教育教学助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教育教学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遵守校园规章制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思想引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结合路径

(一)强调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定期开展主题班会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它关乎着一个人的为人处世、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因此,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除了有益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外,对于学校而言,其还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2-3]。而主题班会是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班会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深入讨论,能够使后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主题班会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形式,学校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为个性化的关怀和引导提供契机。

在具体操作中,开展主题班会需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定主题:主题应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需求,选择涵盖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议题。其次,精心设计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担任主持,让其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思想引导和启示。而主题班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学生与主持人、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碰撞思想的平台,在互动中,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道德指引,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养。最后,及时总结和反馈。通过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亮点和不足,形成反馈,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通过这样的定期主题班会,高校不仅能够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更能够将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让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重要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等相关专业或选修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二是组织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传统戏曲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和文化素养的平台。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三是设立中国传统文化社团或俱乐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总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提升学生自律能力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

规章制度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高校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让学生明确知道何为对错、何为合适与不合适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另外,自律能力是大学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如可以规定学生的学习计划、作业提交时间等,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规章制度还可以规范学生的生活行为,如宿舍管理、社交礼仪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而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学生行为准则、学习管理规定、宿舍管理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应当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并且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一致。高校可以通过班会、学生会、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和普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行为准则。此外,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执行规章制度。这些机构或委员会可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可以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监督和管理,共同维护学校的秩序和环境。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稳定心态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情感体验,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抗压能力和情绪调控水平。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提高沟通技巧,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团队协作与合作。

为了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开设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其次,开通线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解决心理问题,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还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咨询经历。通过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医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通过这些手段,高校能够在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有利于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社团活动:提升自信心

学校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可以进行科研项目和实验设计,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参加文艺类社团可以进行演出和创作,培养艺术表达能力[5-6]。而且,社团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或开展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社团活动中的挑战和成长也会促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涵盖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周、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高校还应该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包括场地、经费、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以及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培训计划。这样可以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此外,高校可以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社团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也可以对表现不佳的社团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团活动的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高校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使他们在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展示。这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感

社会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社会环境,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将亲身体悟到自己的行动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激发起自身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担当意识。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支农活动、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方式。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而且,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宣传和引导。通过校园广播、海报、讲座等方式,宣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的社会实践者分享经验和故事,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高校需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例如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指导教师等,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支持等,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度

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了解到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文化,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其次,校企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校企合作,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项目。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提供支持。安排实习实训课程,即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实训课程,将实习实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手段,加强对实习实训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高校还要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例如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等,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高校可以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场素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在传统的学科体系中,学生往往只接触到某一领域的知识,而容易忽略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高校支持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从而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而在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沟通和协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为了落实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目标,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创新的空间。开展产学研项目。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了解行业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些项目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举办产学研交流活动。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产学研交流活动,邀请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讲座、研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2.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质之一,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结合路径探索中,我们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创新项目和创业案例,了解到创新的重要性和创业的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另外,创新创业大赛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在这类活动中,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制订创新创业计划,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这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学校则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该机构或委员会可以由学校的相关部门、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投资机构和行业专家作为评委或嘉宾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评估。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场地、经费、导师指导等,帮助学生顺利参与活动并取得好的成绩。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促进他们提高综合实力。

总而言之,在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结合路径中,我们强调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自律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定期主题班会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稳定心态。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校企合作则能够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锻炼他们的自信、责任感和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一条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培养路径,能够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