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突然想起数学吗

2024-05-19 17:52:31邓英帆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学系山东大学学科

邓英帆

1970年,赞比亚一位名为玛丽·尤肯达的修女给时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副总监的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为何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是啊,数学不也是这样吗?在那些看起来毫无头绪的抽象符号与图形之间研究奇奇怪怪的关系,而且在大多数人看来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关联。尽管如此,总有那么一群人将数学当作信仰。作为一名热爱数学的学生,我斗胆认为自己对数学有一种独特的认知,不妨就以我进入山东大学后的数学学习经历来谈谈数学。

从高中开始就对数学展现出无限热爱的我,在强基计划报名的时候便直奔在全国大学中数学排名前三的大学。说来讽刺,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我的同学和老师听说我报了山东大学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山东大学?没听说过,不熟,是985吗?在那时,我深深地意识到名校的光环有多大的影响力。不过,在我妈的再三确认下,我仍然选择了这所低调的大学。

最终,我如愿进入了山东大学数学强基班,成为班里唯一的湖南人,也成为高中班里两个在大学继续学习数学专业的同学之一。周边的同学似乎都有一种“将来数学有着落了”的感觉。

有两种声音至今仍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一种说法是:数学系?孩子没疯吧!那专业学出来干吗?除了当老师还有出路吗?搞研究?算了吧,那是有天赋的人才能做的。我每次听完类似的声音都哭笑不得。另一种说法来自一个山东大学的老乡,他说:数学系的孩子都挺奇怪,不是很喜欢交流,好高冷,感觉他们都被数学搞压抑了。对于这两种说法,我将信将疑。

真正进入大学之后,我却有一种释怀的心情。数学的世界里没有人间,它非天堂即地狱——真正热爱它的人,总能非常有动力地去学习、探索它;而那些总是抱怨、憎恶数学的人,只能被它折磨来折磨去。

在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数学自始至终不是自然科学,而是形式科学。事实上,数学更像哲学,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可以一直绵延下去。说人话就是:老师上课,你通过听课来汲取知识。

我也不妨“揭露”一些在山大被万人“敬仰”的数学强基班里的上课实况。这不是一篇教你如何学习数学的严肃文章,我其实更想说说数学系的真实情况。

数学系里的学生也是学生,是一群刚成年的孩子(当然我还没有),哪有不喜欢玩的呢?而且,数学系的大部分同学总认为数学不是一门注重计算的学科,只要充分了解其思想即可,再加上有诱人的保研政策,每天都会有人玩得忘乎所以。怎么说呢?就是有一种“只在此山中”的迷惑与天真。

话说回来,倒不是因为我们不想考好的成绩、不想学习,只是因为老师枯燥的讲课内容会让人感觉在念经一样,分神是常事。而数学嘛,真的就是一掉线就不想再去追赶老师的步伐,于是很多人干脆直接放弃,自己看书得了。别看我们平时皮皮赖赖,但一到考试周,就知道什么叫数学系了。比如我自己,作为一个教材丢了半个多学期的学生,在考试前一周重新买了一本,开始疯狂复习,最终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完了一个学期的知识量,现在想起当时的状况还是心有余悸……

除此之外,数学系的同学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都有较强的学科自信,简单说就是认为数学比任何学科都要强。你身边一定有数学厉害的同学,你和他说数学太枯燥、太无趣了,他一定要找出例子来反驳你。我有一个学物理的同学,认为物理才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学科。我高中的时候和他同桌,我们总要找一些让彼此无法反驳的例子去试图说服对方,但实际上谁也不会获得真正的胜利。

山东大学的数学专业排名仅次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绝非浪得虚名。每次宿舍里一有人学习,其他人必团结一心,将反讽发挥到极致。其实数学系的宿舍生活真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一张纸,一支笔,从夜半到天明,草稿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公式与计算。我们现在也不会像有些数学家那样,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和研究中。我們非常清楚,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现有的数学领域里真的微不足道。

我个人非常喜欢从数学史的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分类与来源。我总是相信,我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是不会减少的。

至此,我也对前面提到的那两种说法有了基本的认识。确实,数学研究非常需要天赋。纵观在数学上有真正大成就的人,他们的青少年生活都非同一般。牛顿16岁时自学微积分,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爱因斯坦12岁便自读哲学著作,14岁自学高等数学;陶哲轩13岁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我有意识地去了解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发现他们的生活或坎坷不平或充满奇迹。倒也不是说在数学上取得成功一定要有超乎常人的经历,只是我认为,真正“疯狂”的数学成就必然由足够“跩”的人来成就。

至于学数学的人都很高冷,也不是说我们不爱交流,只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这样一个“神秘”的群体平时可以减少交流。当然,并不是所有学数学的人都不爱讲话(比如说我,就闹腾得很)。不过呢,我从小学到现在,总觉得真正能对数学理解透彻的人必然有一些怪癖,就好像我看了那么多电影,就总结出一个规律:电影里一般男主角会比女主角多一些。这算是管中窥豹吧。

有时候,我也会看着庞大的数学体系发蒙,不禁感叹:数学啊,何时是个头呢?似乎这是一个无底洞,我们永远都无法穷尽它,也不知道它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模样。或许此刻的我们只是趴在数学的粗壮树干上的一只蝼蚁,只能向上,再向上。没有人告诉我们将来的方向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还有多远才能透过那些繁枝茂叶看见阳光。但无数前辈用一生的行动与热情激励着我们,也不断地提醒着我们:数学是有趣且有意义的!

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谈及他对量子力学的感受时说:“谁不惊异于量子理论,谁就没有理解它。”数学亦是如此。或许我是孤独的行路人,或许数学在我面前展现的是枯燥无味,但我仍希望所有热爱数学与厌恶数学的人能坚持学习下去,因为它的美妙总是出现在不经意间。

在未来的某一刻,你也许会突然想起数学。

(作者毕业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现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强基班)

猜你喜欢
数学系山东大学学科
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丘成桐
趣味(数学)(2022年6期)2022-07-29 03:03:14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Paresse constructive
法语学习(2016年3期)2016-04-16 21:45:33
论Gross曲线的二次扭
新发现
中国诗歌(2015年2期)2015-06-27 0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