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恒 曹 雯 张肖敏 陈 鸿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 210028;2.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3.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17)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post-COVID-19 syndrome,PCS)是指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经救治后,仍出现不同程度心血管、免疫及呼吸系统后遗症[1]。研究指出,50%~70%的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恢复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PCS,其临床症状多样,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困扰[2-3]。目前,PCS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其与免疫损伤、炎症反应、微血管损伤、潜伏病毒再激活、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4-5]。西医治疗PCS尚无标准诊疗方案,且缺乏综合、高效的药物,临床治疗措施相对局限。
根据PC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学“疫病愈后证”“疫后诸证”“瘥后诸证”等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疫毒稽留[6],常见证型包括肺脾气虚、肺胃阴伤、湿毒瘀阻、气阴两虚、痰瘀内阻等,病理因素主要为虚、毒、痰、瘀[7-8]。现代医家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认为PCS与“五脏亏虚”“伏气温病”等有关[9-10],并提出从湿邪、态靶辨证角度治疗PCS[11-12]。目前临床治疗PCS的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治、针灸疗法、中医功法、中医药膳等,因其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现将中医药治疗PCS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1 经典名方 经典名方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经验的精华,其配伍独具特色,临床疗效确切,直至今日仍广泛用于辨治PCS。杨云翔等[13]提出应用“轻清透湿舒气”法治疗PCS,以上焦宣痹汤(主要由炙枇杷叶、淡豆豉、醋郁金、射干、通草组成)为主方加减治疗,发现该方能有效治疗咳嗽、喉痹、胸痹等症状。李桂香等[14]认为新冠病毒感染后恢复期患者以元气虚夹痰湿为主,并应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结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增强体质,缓解乏力、易汗、纳差等症状。郑晓婷等[15]根据患者意愿将气阴两虚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120 例,对照组予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饮食及生活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肺部C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乏力、咳嗽、心悸等不适症状。何青等[16]将64 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0 例和治疗组34 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散加减治疗,结果2 组疗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炎症指标、提升指脉氧饱和度、促进肺部病灶吸收,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亦有较好的抗病毒、调节免疫作用[17-18],可用于辨治PCS,值得进一步推广。
1.2 自拟验方 近年来,诸多现代医家对PCS的病因病机提出独到见解,并自拟方剂予以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史锁芳等[19]将120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在充分满足真实世界研究及统计学原理要求的基础上,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89例,对照组除正常饮食外不加其他干预,治疗组予扶土生金康复方治疗,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免疫功能(P<0.05,P<0.01),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1)。冯蓓蓓等[20]应用自拟方桑青苇茎汤治疗67 例痰湿郁肺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结果发现该方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咳嗽、喘闷、乏力等后遗症状,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总有效率达83.58%(P<0.05)。孙宪泓等[21]将115 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7 例,2 组患者均予现代呼吸康复为主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茶饮安慰剂服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健脾养肺方(扶土生金康复方)或益气养阴方口服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易汗、纳少、乏力等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3 中成药 中成药是将中药材配伍加工而制成相应剂型的中药制品,具有取用方便、疗效显著等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中就已明确推荐宣肺败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以及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22]。在治疗PCS方面,清金益气颗粒作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治疗新冠恢复期气阴两虚、脾虚失运型患者推荐用药,能有效改善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低热、纳差、咳嗽等后遗症状[23]。聂天旸等[24]认为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兼夹湿痰瘀邪,主张养阴益气兼以散邪,予桔杏君子颗粒辨证施治112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总有效率达90.18%(P<0.05)。此外,于海洋等[25]指出金水宝胶囊可能通过抗炎、调节内分泌、改善肠道菌群、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发挥治疗PCS的作用。
2.1 中药塌渍 中药塌渍疗法是将中药煎汤后外敷,结合红外烤灯加热,扩张局部血管,促进气血周流,以助药物自腠理毛孔入达内里,从而透散寒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既往经验表明,中药塌渍法治疗肺炎喘嗽疗效显著,能快速提升肺功能,控制机体炎症,改善发热、咳嗽、气喘等不适症状,且复发率低[26]。徐军辉等[27]应用正清风痛宁联合中药溻渍治疗11例新冠病毒感染后遗脊柱关节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均较为满意。
2.2 香佩疗法 香佩疗法是将芳香中药制成香囊随身佩戴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广泛用于各类疫病及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防治。叶天士云:“夫疫为秽浊之气,古人所以饮芳香,采兰草,以袭芬芳之气者,重涤秽也。”中药香囊气味芳香,可辟秽化浊。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防疫中药挥发油成分可能通过调节抗病毒信号转导,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提升机体抗病毒能力[28]。杜松毫等[29]指出,香囊多选用藿香、冰片、白芷、佩兰等药物,可透表散邪、调畅情志、改善患者食欲及睡眠,能安全有效防治病毒性肺炎后遗症状。
3.1 针刺疗法 针刺可通经脉、调血气,从而维持机体动态平衡,促进PCS患者早日康复。徐伟辉认为PCS核心病机为肺脾两虚,故采用补益脾肺法为主,以腹针疗法固本培元、健脾祛湿,经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恶寒、乏力等后遗症状,利于恢复健康状态[30]。罗志辉等[31]将50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予揿针刺激关元、足三里、太渊,对照组采用假埋针处理,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患者恶寒、乏力及焦虑、抑郁等证候评分(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潮气峰流量(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PCS患者肺通气功能。
3.2 艾灸疗法 灸法能散湿毒、温经络,扶助人体正气,从而防治疫后诸证。《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杨琪琪等[32]将90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等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隔物灸贴组、联合组,结果发现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愈显率、肺部CT评分、SGRQ评分、炎症指标等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隔物灸贴组(P<0.05)。赵连珍[33]将60例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口服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脉灸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FVC、FEV1、FEV1/FVC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说明加用督脉灸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3 耳穴贴压 穴位刺激在改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对于改善PCS相关症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4]。耳穴贴压作为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王不留行籽持续刺激相应腧穴以发挥治疗作用,其操作简单、作用直接[3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专家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耳穴贴压在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康复价值[36],建议选用支气管、肺、神门、脾、胃等耳穴,以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及预后。
现代研究证明,中医传统功法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37],且简易可行,推广性强,在治疗PCS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六字诀、八段锦等功法可提升肺活量,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38]。既往经验表明,传统健身功法太极拳是肌肉骨骼系统疼痛患者安全且可行的选择,新冠后脊柱关节患者选择康复功法时可参考这一经验[39]。程艳彬等[40]指出,抗疫强身功通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增强免疫,促进新冠病毒感染出院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药膳疗法源于中医药食同源理念,通过将药物与食物有机融合,发挥养生治病的作用。《黄帝内经》曰:“药以祛之,食以随之”,指出药物能除疾病,饮食可调护正气,药膳疗法也是一种中医特色治法。莫郑波等[41]基于辨病-辨证-辨体结合的医学模式,提出将药膳生脉粥、玉竹乌梅茶等应用于缓解新冠后遗症状,充分体现中医药膳防病治病的实用价值。
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理论完备,独具优势。现有西药疗效单一,在临床治疗PCS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疗法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中医疗法防治PCS方法多样,简便安全,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调节免疫、增强体质、调畅情志。因此,中医药综合防治PC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当前部分临床研究开展尚不规范,缺乏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支撑。(2)中药内服、针刺、艾灸、功法等治疗措施,其疗效受医者理论水平、操作技法以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亟待形成学界诊治共识和操作规范。(3)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临床,对于机制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今后,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好中医药防治PCS的临床应用价值,还要加强对中药防治PCS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的分析,及中医相关特色疗法防治PCS的相关靶点及效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