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

2024-05-19 21:45邹燕勤
江苏中医药 2024年4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补益肾气

邹燕勤 王 钢 易 岚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邹燕勤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博大肾科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

邹氏肾科由一代名医、肾病宗师邹云翔教授创建于1954年。1955年邹云翔教授在国内出版首部中医肾病学专著《中医肾病疗法》,并提出“补益肾元”治疗慢性肾脏病之要旨,开启中医系统辨治肾脏病的理论与临床先河。此后邹氏团队继承邹云翔教授的治肾学术思想,集众家之长,坚持孟河和缓醇正的治疗风格,在创新治法的临床实践中,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数十年以来,邹氏团队几代人逐步构建形成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的治肾理论体系,创新性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标准、治肾创新四法,研发国家中药新药,提高了临床疗效,惠及了广大肾脏病患者。今将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内容具体介绍如下。

1 邹氏肾科对肾与“肾元”理论的认识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1]云:“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其描述与现代解剖学相符。邹云翔教授在《中医肾病疗法》中对肾脏的构造与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认为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参与人体有关健康的新陈代谢的作用[2]1,产生此作用之能是肾之元气。

1.1 肾之元气包含肾气,为一身阴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均以“肾气”叙述人的生长壮老衰已以及生殖与延年的生命过程。“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为主水之脏,藏先天之精,以温煦滋养五脏六腑,肾所藏之元阴元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医学正传》[3]云:“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肾元既来源于先天父母,又充盛于后天水谷,依赖于水谷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的充养而保持旺盛。肾气盛可促进人的生长发育,肾气衰则致人衰老。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笔者认为“肾气”即“肾元”,是肾中元气,包含了元阴元阳,亦即肾阴肾阳(包括肾精)的统称。肾元以元阴元阳为物质基础,又概括了肾的功能。肾主封藏,主水,主生殖,主人体生长发育,具有气化功能,人体抵抗疾病发生的能力(包括免疫功能)、气机之升降出入、新陈代谢作用、延缓衰老等功能,均由肾之元气所主。

1.2 肾之元气是肾精化生的生理效应,根于命门 《难经·三十六难》云:“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肾精的主体成分是先天之精,但必须得到水谷之精的充养,方能充盛而化生充足的元气。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元气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因此,笔者认为命门所藏的元阴、元阳为人体阴精、阳气的根源,故称命门为“元气之根”。正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言:“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4]

2 邹氏肾科将“肾元”理论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标准创新结合

2.1 提出“肾劳”病名 肾脏疾病根据其腰酸、乏力、水肿、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病情演变和预后,常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腰痛”“尿血”“眩晕”“癃闭”“关格”“虚劳”等范畴。邹云翔教授在《中医肾病疗法》中首先提出了慢性肾病的“肾劳”病名:“各种慢性肾脏疾患,在中医说来……都包括在肾脏内伤中,有严重的病征,则更称之为肾劳。”[2]38

历代医家对“肾劳”的认识不甚统一,从《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所述“肾劳”的概念来看,有认为房劳伤肾、情志过虑伤肾者,亦有认为是肾实证者。费伯雄在《医醇賸义》[5]51中说:“肾劳者,真阴久亏,或房室太过,水竭于下,火炎于上”,也是将肾劳作为色欲过度、房劳伤肾所致的病证来命名。而邹云翔教授《中医肾病疗法》一书中所提出的“肾劳”病名,是首次对各种慢性进展性肾脏疾患临床证候进行的归纳概括。笔者认为,“肾劳”是一种肾元虚损日久,因虚致劳,浊瘀内阻的病变,属于“虚劳”的范畴,但又不同于“虚劳”。“虚劳”是脏腑气血阴阳虚衰的虚损性疾患,“肾劳”尤以肾脏功能衰惫为主,肾元虚衰,五脏六腑皆衰,阴阳气血俱虚,水、湿、瘀、浊、毒潴留,蓄积为患,本虚而标实[6]67。“肾劳”是众多肾脏疾病后期的共同转归,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阶段即以“肾劳”为病名。

2.2 提出慢性肾脏病发病之本是肾元不足

2.2.1 肾病发病主因是肾元不足 笔者认为,肾元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肾元充盛者,脏腑功能活动旺盛,即使六淫、疮毒、药毒、环境毒素、物理化学毒物等邪侵入,人体也不易发生肾脏病;若肾元不足,则脏腑功能虚弱,抗御肾病发生的能力减弱,则容易发生肾脏病。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如《灵枢·百病始生》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宜,无以充养先天之精,加之劳倦过度、房事不节、七情所伤等,均可损伤肾元。气化运动依赖于肾中元气,肾元不足,气化功能虚弱,精微物质代谢与转化障碍。肾脏疾病常见的水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等的出现,实则为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代谢与转化障碍的结果。气化不利,则水液代谢失常,发生水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而变生蛋白尿、血尿,甚至氮质废物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脏病的发生机制中有免疫介导、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参与,其病理变化、治疗效应、预后转归等与基因水平有关,这些与肾元不足的基本病机一致。故肾元不足是肾脏疾病发生的根本内在因素。

2.2.2 因药物损伤肾元造成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邹云翔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肾炎完全是由药物损伤而造成的。《邹云翔医案选》中指出:有些药物会损伤肾元,肾元不足之体,加上药物损伤,而促进了肾炎的发生[6]65。这一“药物伤肾”新观点的提出与研究领先于国外西医界15年[7]。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我国肾脏疾病谱也发生变化:慢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增加,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逐渐由糖尿病肾病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笔者认识到,疮毒内归所致肾病者日渐减少,而由“药毒伤肾”所致者越来越多见,环境毒物、化学毒物伤肾者亦不在少数,严重者可导致肾衰。西药中氨基苷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重金属制剂、化疗药物及某些抗肿瘤药物,中药中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如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广防己、汉中防己及马钱子、朱砂等,环境污染、工业重金属制剂(金制剂、锂制剂、汞制剂及其他化工原料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的长期接触,均可损伤肾元,严重的也会导致肾衰。

2.2.3 因风毒损伤肾元发病 “风毒”即环境污染,也就是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侵入人体而致病。雾是一种外感邪气,古称“冒湿”。雾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颗粒物称之为霾,故雾霾之邪可致病。雾为湿邪属阴,霾为热邪属阳,雾霾相合致病,则具有湿热病因之属性。湿热易困脾气之升清运化,阻肾气之封藏开阖,从而导致水土无制、精微不封,而出现水肿、蛋白尿。

2.3 提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

2.3.1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动态变化规律 笔者团队于1983年至1987年选择在电脑门诊经邹云翔教授中医肾系疾病电子计算机辨证1年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患者96例,归纳出5条病机变化动态规律:(1)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2)病变部位以肾为中心,影响肺、脾、肝;(3)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与兼夹外感、水湿、湿热、瘀血等病邪有关;(4)一般变化规律是先伤于气,后损于阴;(5)必然转归是气阴两虚或肾元衰惫[8]。笔者认为在慢性肾炎的初期多见脾肾气虚,中后期可逐渐由气及阴,阴损伤阳,出现气阴两虚、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的证候。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者肾脏病理变化并不严重,常见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等。随着病程进展,正气未复而阴血虚损,则可转为气阴两虚,阴精耗损则可致肝肾阴虚,气虚日久而致脾肾阳虚,终致阴阳两虚,常见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是肾阴肾阳亏虚,肾元衰惫,常见慢性肾脏病3~5期。在此病机演变的过程中,常易感受风邪,又可变生出水湿、湿热、湿浊、瘀血等种种病理产物,成为病情反复、加重、恶化的致病因素。

2.3.2 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 笔者认为,慢性肾衰竭以肾元衰竭为发病之本,浊毒潴留是发病之标[9]。肾元亏虚,肾之阴阳俱衰,气化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司,藏泄失职,气血津液变生湿浊瘀毒之邪。浊毒是由肾元衰竭而致机体内代谢废物如肌酐、尿素氮、胍类等“尿毒症毒素”不能排出,潴留体内成为影响机体功能的有毒物质,既是肾功能衰竭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并决定肾衰病情轻重、深浅及病程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是另一重要病理因素,从肾脏解剖和生理特点上来说,肾是运行血气的脏器,久病入络,因虚致瘀,浊毒、水湿、湿热等邪也可致瘀血阻滞,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均与瘀血病理相关,慢性肾衰竭最终的病理转归为肾络瘀阻,久之成“废弃沉疴”[10]。

2.4 提出慢性肾脏病的辨证标准为肾元不足、本虚标实 20世纪80年代早期,邹氏团队整理总结邹云翔教授的治肾经验,开发成《邹云翔教授急慢性肾炎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邹云翔教授肾系疾病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中医肾系疾病门诊咨询系统》,在全国开此类课题研究之先河,其医理设计部分整理了肾系疾病的常见证候及症状信息,总结归纳为本虚证与标实证。临床运用中发现,出现的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为多见,标实证以水湿(或称水气)、湿热、瘀血、湿浊证多见。在临床上本虚标实证多见,往往是一个本虚证兼夹1~2个乃至3个标实证。邹氏团队在邹云翔教授的指导下,对18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辨证分类标准进行探讨,发现脾肾气虚证最多,气阴两虚证次之,揭示出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逐渐减少,而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的证候分布变化[11]。基于以上研究,1986年笔者带领邹氏团队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肾病学组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研讨会(南京会议)上提出了“本虚标实、标本结合”的慢性肾炎辨证分型标准,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该方案以“本虚为纲,标实为目”,分为本证与标证,标本结合,本虚证为主证,标实证为兼证,每一证候下列主症与次症作为诊断依据。其中本证包括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标证包括外感(风寒、风热)、水湿、湿热、瘀血、湿浊等证。此次辨证标准增加了气阴两虚的证型,且明确了本虚证与标实证的主次。1986年所提出的这一本虚标实的辨证分型标准,基本揭示了以“肾元不足”为本的慢性肾炎病机规律,此后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即以此标准为蓝本制订。1987年,笔者带领邹氏团队在1986年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本证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证,标证包括湿浊、水气、湿热、瘀血、风动证等。1996年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研讨会(无锡会议)专题讨论制定了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常见症状进行分级量化,使辨证更具标准化,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肾脏病部分的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即参照1986年南京会议方案和1996年无锡会议专题讨论稿制定和修订。

3 邹氏肾科“补益肾元”治疗慢性肾脏病总则

3.1 治病求本,补益肾元 因肾元不足是肾脏疾病发生的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故补益肾元,处处维护肾气,加强肾的气化功能,是治病求本之法,是治疗肾系疾病的根本原则。具体措施:一是抓住补益肾元总则,依据“阴阳互根”之理,注意刚柔相济;二是辨证选方用药的同时辅以补益肾元之品;三是主张平补平泻、以平为期;四是重视和法缓治、巩固疗效。

3.1.1 创新补益肾元单味中药应用经验 (1)冬虫夏草。邹云翔教授在《中医肾病疗法》中最早介绍了运用冬虫夏草治疗肾结核及尿毒症的经验体会[2]91。笔者的经验配伍是西洋参、冬虫夏草、藏红花按3∶2∶1剂量比数次隔水蒸服代茶饮,三药合用可补气益肾、填精活血,治疗肾元衰竭、浊瘀内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各种年老体衰患者,临床非常有效。(2)紫河车。邹云翔教授善用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强肾填髓以养血坚骨,用于治疗“肾劳”“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在《中医肾病疗法》一书中介绍了紫河车及其服用方法,即焙干研细,装入糯米胶囊服之,一天十多粒,危险现象可以挽救[2]94。笔者临床常将补肾精之紫河车与益肾阴补肾阳之药配伍,或合用补气养阴之生黄芪、山萸肉,或与补肾坚骨、活血通络之补骨脂、骨碎补、当归、三七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3)鲍鱼。邹云翔教授将鲍鱼作为补肾活血化瘀的极品用药,治疗“郁血性的萎缩性的梗塞性肾病”[2]90,其经验方保肾甲、乙丸中,即配伍鲍鱼作为补肾活血的要药。笔者认为鲍鱼有滋肾补虚、活血散瘀之功,喜用鲍鱼入药膳,常以其与大米煲粥,滋肾养胃、补虚活血,用于肾劳、伤肝、女子血枯者的日常饮食调理,亦可作为体虚之人的养生药膳。

3.1.2 创新补益肾元对药应用经验 (1)菟丝子-制首乌。笔者认为补益肾元最优的配伍是菟丝子与制首乌,注意必须使用经九蒸九晒炮制过的制首乌。制首乌、菟丝子二者配伍,可使阴中生阳、阳中生阴,阴阳生化无穷而奏补益肾元、平调阴阳之功。(2)生黄芪-山萸肉。二药相伍,补脾气益肾精,达补益肾元之功效,适用于肝脾肾气阴两虚或肾元亏虚者,可气阴(精)双补,使气中生精、精中生气,达脾肾双补、平衡肾元之功。(3)金蝉花-大黄。二药配伍,补益肾元结合泄浊祛瘀解毒,补泻兼施,是邹氏团队治疗慢性肾衰竭提高临床疗效的常用配伍。

3.2 以肾为主,兼顾五脏 治肾而不泥于肾,以肾为主,兼顾他脏,根据病情常常从脾、从肺、从肝、从心论治,多脏同治,整体调摄。

(1)肾元虚损,累及他脏,以脾胃受累者多。“补肾必顾脾”,补气健脾补肾是常用之法[12],补后天而养先天。根据病情注重治理中焦,常采用健脾益气法、运脾芳化法、补中理气法、和胃降逆法、调肝扶脾法、温中益胃法、清胃和中法、健脾渗湿法、通腑泄浊法等。(2)在急、慢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中都有金水同病的证候,常用养肺益肾法,方选麦味地黄汤、参芪地黄汤加减。若慢性肾脏病患者外感之时以肺经病变为主者,应以从肺论治为主,根据病情辨证论治,采用疏风宣肺、宣肺利水、清热利咽、清肺解毒、补气固卫、补肺肾气阴等法。(3)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某些阶段出现肝肾同病者,注意从肝论治,常用方法有清肝解毒法、养肝滋肾法、平肝潜阳法、疏肝和络法等。此外,创立疏滞泄浊新法[13],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中使用激素、雷公藤、免疫抑制剂疗效不显,蛋白尿不消,而药物副作用明显者,方选越鞠丸加减[14]。(4)慢性肾脏病,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或晚期的患者,常合并心脏病变,出现心肾综合征,甚则危及生命,此种情况需从心论治,或心肾兼治。(5)慢性肾脏病病情复杂,有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多脏多腑、复法复方同治才能见效。肾病水肿,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常以宣通肺气、调运脾气、补益肾气三法并施,复方调治。进入肾衰阶段,除脾胃外,其他如肺、心、肝及各腑都能出现病变,而他脏病变亦常致肾病。故治肾不能拘泥于肾,要整体辨证治疗,方可获得良效。

3.3 运行血气,久病和络 百病皆生于气。肾脏病有血气郁滞、络脉运行不畅、肾络闭塞不通的病理,通过活血和络,运行血气,补行宣降,可加强肾的气化功能,使经络血气运行通畅。邹云翔教授《中医肾病疗法》中首创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书中指出:“中医治法都用补气养血化瘀温肾整体的根本治疗,增强抵抗力”[2]90,“温肾行血宣瘀,必佐通阳行气的药物,肾脏血流才不发生障碍”[2]93。“久病必和络”[14],运用活血和络之法常能提高疗效,对慢性肾病久病入络,从血分求之,疗效更为明显,临证可根据瘀血程度分别采用和血、活血、破血类药物。此外,对于肾络闭塞、肾脏萎缩者,还可参以化痰软坚之品,佐入生牡蛎、海藻、昆布、鲍鱼之类。

3.4 标本缓急,分清主次 肾脏病以本虚标实者居多,特别是慢性肾脏病,务必重视扶正祛邪。视不同病程,病情轻重,标本缓急,分清主次先后而灵活处理,围绕疾病主要矛盾,分期分阶段治疗。在病期的不同阶段,治疗的侧重点不同。辨证应着眼于不同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以阶段性治疗目的为辨证的中心。如治疗慢性肾炎可分为水肿期和非水肿期,一般先侧重治其肿,肿退后重点调治脏腑虚损,治疗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15]。

3.5 和法缓治,以平为期 孟河名医费伯雄先生[5]1谓:“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受孟河费氏的治疗风格影响,邹氏肾科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宗和缓为法。治疗慢性肾衰,扶正祛邪时注意平补平泻,缓缓而治,以增一分元阳、长一分真阴为目的,使衰惫的肾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对或低水平平衡,从而祛邪外出,提高肾功能。祛邪运用缓攻缓泻,不用峻猛攻泻之法。治慢性肾病水肿,运用补气利水、健脾利水、养阴利水、淡渗利水之法,轻药重投,而不用峻猛攻逐之剂,不伤正气,不伤阴液,缓消其水而见良效。肾病日久需长期调治,故以平为上,缓缓图治。

3.6 施药多途,综合治疗 慢性肾脏病正虚邪实,肾功能衰竭阶段病症错杂。早期一般单服水煎中药,中晚期在水煎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可加中药灌肠、中药针剂静脉滴注,甚至配合药浴、穴位贴敷等多途径的方法多靶点综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慢性肾脏疾病病程较长,虚损者难得骤补获功,治疗除汤剂外,经常配合丸、散、膏、丹诸剂型,既方便患者,又宜病久缓图。还可配合艾灸、针刺与推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除上述治疗外,患者的摄生保健也非常重要,常嘱患者注意饮食,防止外感,避免毒物伤肾,避免劳倦过度,注意情志调节,以有利于肾病治疗。

4 邹氏肾科开创“补益肾元”为主治疗慢性肾脏病多个新治法、新药物

邹氏肾科基于“肾元”理论,逐步总结出“补益肾元,增一分元阳,复一分真阴”的治疗总则,结合辨证又兼顾邪实创新出“治肾四法”:即补益肾元、清热利湿法,补益肾元、活血渗湿法,补益肾元、通络泄浊法,补益肾元、祛风解毒法,同时针对肾病临床蛋白尿、肾衰竭进展的治疗两大难点,开发了相应的中成药,并已取得临床研究成果。

4.1 补益肾元、清热利湿法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系疾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邹氏团队在治疗慢性肾炎的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开展对慢性肾炎气虚证的研究[16],提出“脾肾气虚”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湿热之邪贯穿于病程始终[17],“湿热伤肾”是慢性肾炎的重要病理。慢性肾炎最常见的证候是脾肾气虚兼有湿热证,故最常见的治疗大法是以补益肾元、补气健脾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总结出治疗慢性肾炎气虚证的经验方健肾片,由生黄芪、牛膝、石韦、青风藤、茯苓皮等药物组成,并对健肾片治疗慢性肾炎、IgA肾病等开展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16,18]。江苏省教委课题“健脾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肾炎气虚证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于1996年通过鉴定,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健肾片已转让至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新药开发,现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正在申请新药生产证书。

4.2 补益肾元、活血渗湿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随着激素制剂、免疫抑制剂及利尿剂广泛运用于治疗肾病,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有所改变,脾肾阳虚证明显减少,而气阴两虚证日渐增多[8]。另一方面,邹氏肾科较早认识到肾脏疾病的瘀血病理,1955年《中医肾病疗法》中首创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1987年运用虫类破瘀活血、搜风通络药物治疗肾病[19]。邹氏团队1987年申报江苏省卫生厅课题“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气阴两虚证病机变化规律与临床疗效的研究”,开展临床和实验基础研究,逐步完善为“补益肾元、活血渗湿法”,并研制成院内制剂肾炎宁胶囊,主要组成药物有生黄芪、怀山药、枸杞子、生薏苡仁、水蛭、益母草等。该课题于1991年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肾炎宁胶囊转让苏州雷允上制药厂,于2002年开发成治疗慢性肾炎的国家新药黄蛭益肾胶囊(国药准字Z20020086),现已上市,用于治疗肾病蛋白尿,疗效较好。

4.3 补益肾元、泄浊通络法 1959年邹云翔教授带领肾脏病研究小组运用大黄附子汤救治尿毒症,出版专著《严重尿中毒中医治疗一得》,开启大黄治疗慢性肾病之先河。1985年笔者申报并主持研究卫生部课题“慢性肾衰竭辨证论治临床规律和原理研究”,总结出慢性肾衰竭“虚实夹杂,肾元衰竭,湿毒潴留,浊瘀内阻”的病机特点,创建“扶正祛瘀、补益肾元、泄浊通络”治疗大法,对邹云翔教授经验方保肾甲、乙丸的临床疗效与作用原理进行系统研究。该课题于1992年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邹氏团队对保肾乙丸进行精简,成为江苏省中医院本院制剂保肾片,由制何首乌、菟丝子、太子参、茯苓、赤芍、怀牛膝、熟大黄、车前子等组成。1996年江苏省科委“九五攻关”项目“保肾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新药研究”于1999年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转让给江苏省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已开发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新药参乌益肾片(国药准字Z20100051),并已面市,临床使用疗效较好。

4.4 补益肾元、祛风解毒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邹氏团队运用皮肤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双藤合剂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现有明显消蛋白作用,从而开始系列研究。1978年起将双藤合剂加入甘草改为肾炎合剂,结合辨证论治治疗50例慢性肾炎,总结成文章发表于《中医杂志》,这是国内临床使用雷公藤复方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启从风论治肾病之先河[20]。1984年,邹氏团队在肾炎合剂中加入黄芪、山萸肉,成为肾炎合剂Ⅱ号,运用补益肾元药物联合雷公藤复方制剂治疗慢性肾炎[21],创立“补益肾元、祛风解毒”新治法。20世纪90年代,邹氏团队对肾炎合剂Ⅱ号进行剂型改革,成为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肾炎灵颗粒(片),并开展临床作用机理及新药开发的系列研究。相关研究课题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肾炎灵片转让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药开发中。

5 结语

邹氏团队历时近70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经几代人的传承创新,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标准、治法方药等构建以“补益肾元”为理论核心的肾病辨治体系。该理论体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直面疑难问题,全面指导肾病临床诊疗。邹氏团队以该理论体系为指引,在临床应用与转化中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并围绕临床疗效、病证本质与作用机制持续开展临床与实验研究,为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与发扬光大而不断努力,继续提高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补益肾气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