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娃 (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农牧业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生猪养殖已成为基层农户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其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显著提升,但随之而来的疫情发生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疫病还会形成大规模发病,给基层养殖工作带来较大损害。其中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中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猪群发育受损,死亡率也比较高,因此,养殖户必须提高重视,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以便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基于此,笔者就猪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治疗进行探究,具体表述如下。
1.流行特点。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全年均可发生,但高温季节更容易暴发,且会感染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其中仔猪因其机体发育不完善以及抵抗力较低的原因更容易受到侵袭,临床症状也更加严重,死亡率相对较高,其次是妊娠母猪。病猪是主要的传播渠道,其在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向外界环境排放病毒,健康猪会通过呼吸道和机体表面伤口等被感染。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如养殖户管理不当,有些养殖户没有重视饲喂工作,没有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等都会导致该病菌的大量传播,还有的养殖户在免疫时出现免疫操作不当的情况,使免疫效果下降,这些都会加大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概率。
2.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育肥猪、架子猪受链球菌病感染后会表现为败血症型,潜伏期较长,发病比较急,有的在感染几个小时后就会发病,并且会突然死亡。大多数病猪会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卧地不起等症状,在病猪口、鼻等位置还会发现较多淡红色泡沫状分泌物,眼结膜也会有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生,病猪会出现腹泻、便秘等交替感染症状,且会在5天内逐渐衰竭、死亡。
(2)脑膜炎型。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受链球菌病感染后会表现为脑膜炎型,发病后体温会升高到41~43℃,同时出现食欲废绝、便秘等症状,发病后期会出现共济失调、抽搐、转圈、磨牙等症状,最终也会死亡。
(3)淋巴结脓肿型。育肥猪、断奶仔猪受到链球菌病感染后也会表现出淋巴结脓肿型,即在病猪颌下、咽、颈等部位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脓肿、化脓等情况,同时还伴随呼吸困难、采食下降等症状。
(4)关节炎型。关节炎型大多是由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转化而来的,典型症状就是关节肿胀和跛行,病程可持续15~20天,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卧地不起,最终衰竭死亡。
1.重视猪群的日常管理。养殖户管理不当、饲养环境较差是导致猪链球菌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预防该病中首先要强化猪群的日常管理,养殖户要摒除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理念,真正从猪群生长发育需求出发开展精细化管理,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在养殖场建设与布局上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要求,猪舍建设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等条件,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在猪舍中安装空调设备来保持舍内恒定的温湿度,从而减少气温变化给猪群带来的影响;二是要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猪群在日常活动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任由其堆积极易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因此还需要养殖户能及时清理舍内污物,使用清水冲洗地面,针对顽固污渍也要想办法去除,然后使用消毒药物进行全面消毒,要注意更换消毒药物,从而保障消毒效果;三是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密度过高会影响猪群活动空间,产生争夺地盘互相打架的现象,所以要结合猪群大小以及猪舍面积调整饲养密度,以此也能维护舍内良好的空气环境;四是要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进行隔离,发现病死猪还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进行全面消毒,发现猪只身上有被尖锐物划伤或刺伤带来的伤口,或是同类之间的咬伤等也要及时消毒包扎,降低猪只伤口感染风险。
2.提高饲喂水平。在生猪养殖中,饲喂水平与猪群自身免疫力息息相关,因此,养殖户要充分分析猪群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各阶段不同的营养需求,在此基础上供给猪群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并补充微量元素,进一步提高猪群发育水平,增强其对病菌的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需要养殖户加强饲料管理,避免饲料受潮发霉,同时还要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3.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养殖场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避免流通环节中造成的疫病传染问题,全进全出制度也可以通过猪群的统一出栏、进场等实现疫病防控,真正切断饲养场疾病循环状态,减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但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养殖场还会通过引种来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加剧了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因此,在需要引种的时候还需要养殖户能重视引种检疫,对引种地区进行调查,避免从疫区引种,引种后的猪群也需要隔离饲养30天左右,期间需要加强检疫工作,确认健康后再混入原有猪群,从而保障整个养殖场的健康。
4.重视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在预防传染性疫病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成本较低,所以还需要养殖户能加强与基层兽医站的联系,并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从而更好地规范养殖场的疫苗接种工作。就链球菌病来说,可以使用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菌2型),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有效期为4~6个月,一般在妊娠母猪生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而仔猪通常在断奶后1周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结束后的2~3周还需要通过抗体监测工作来核查其免疫效果,发现免疫不合格的还应及时补免,充分发挥疫苗免疫在预防猪链球菌病上的重要作用。
5.采用药物预防。在猪链球菌病流行区域,养殖户还需要加强猪群管理,采用药物预防的方式来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主要是在猪群日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广谱抗菌药(主要指青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仔猪从断奶开始每个月进行1次的药物预防,在药物预防中,由于磺胺类药物对猪肝会产生一定损害,所以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具有清肝利胆功效的药物,可以较好缓解磺胺类药物对肝的损伤作用。
1.西药治疗。在西医临床治疗中发现,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猪链球菌极易会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且不同的菌株耐药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治疗前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对感染猪链球菌菌株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的药物,采用2种或3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除此以外,还需要结合病猪的症状表现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如针对有持续高热、食欲不振、粪便干结等现象的病猪可以使用10%盐酸林可霉素0.1毫升/千克、复方氨基比林0.2毫升/千克混合均匀,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天即可缓解以上症状;对体温高达41℃的病猪可以将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和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后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天即可起到退烧作用;针对有严重咳嗽、气喘的病猪可以使用30%氟苯尼考注射液3毫克/千克,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天,同时还可以给生猪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B1、葡萄糖等药物来促进病猪更快地恢复健康。
2.中药治疗。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在兽医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是天然中草药物,基本无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而且还能解决西医治疗中容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在具体治疗中可采用以下方剂,一是取野菊花、生石膏各60克,连翘、生地、赤芍、金银花、公英、地丁各30克,淡竹叶、黄芩、黄连、丹皮、栀子、知母、甘草各15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加水煎煮,过滤药渣后得到中药液,将其灌服给病猪,每天1次,连续用药3天,或者是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后使用开水调制均匀,待温后直接灌服即可;二是取麦冬40克,地黄、水牛角、玄参各30克,黄连25克,竹叶心、金银花、连翘、丹参各2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加水煎煮,过滤药渣后得到中药液,将其灌服给病猪,每天1次,一次200毫升,连续用药3天;三是取石膏120克,知母、地黄、牡丹皮、连翘、黄连各30克,玄参、赤芍、栀子、黄芩、桔梗、淡竹叶各20克,干草15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加水煎煮,过滤药渣后得到中药液,将其灌服给病猪,每天1次,一次200毫升,连续用药3天。
综上所述,猪链球菌病已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养殖户在其饲养过程中必须提高重视,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接种等,以便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加强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确诊后可采用科学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降低损失,保障基层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