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我国草原上约有1.5万种植物,其中6700多种牧草不仅为放牧家畜提供了重要食物源,其中还有小麦、小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近缘种,可以为作物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种质资源,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当中特别提到“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树立“大食物观”,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仅依靠耕地农业,还要向草原要粮,大力推进现代草业发展,通过“藏粮于草”“化草为粮”“科技兴草”,顺应我国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保障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
草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进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草畜矛盾依然突出,草场承载压力依然较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联合印发《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5年)》,部署启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工作,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牧区半牧区的15个县(旗、师)启动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工作,每年投资6亿元用于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2024年拟扩大试点范围,带动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专门增加了“草原畜牧业”一章,明确提出:“国家支持牧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鼓励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饲养方式,合理配置畜群,保持草畜平衡。”
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既是促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国内优质畜产品供应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目前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0%,鼓励牧民向联合经营和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多措并举,尽快补齐短板,加强示范带动,确保政策尽快落地落实,助推我国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