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崇左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考

2024-05-18 04:03陆世财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畜牧站
中国畜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崇左市母牛肉牛

文│陆世财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畜牧站)

“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关于推进牛羊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丰富甘蔗尾叶等秸秆资源,持续推进“强牧”特色产业工程,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近几年来,全市肉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仍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笔者现就如何推进崇左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剖析和思考,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崇左市肉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生产总体平稳。一是总量保持稳定。2016年以来,全市牛存栏稳定在30万头左右,年出栏稳定在8万头左右(具体数据见表1)。二是适度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牛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681户,存栏100头以上或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牛场14家。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牛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927家,同比增长36%,存栏100头以上或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30家,同比增长114.3%,存栏1000头以上大型养殖场8家;另外,9头以下的散养户多达28880户以上,小散养户发展速度较快。

表1 2016—2022年崇左市牛存栏与出栏情况表(统计部门数据)

表2 2022年崇左市各县(市、区)规模及散户养殖情况

2.养殖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立足于崇左市甘蔗尾梢等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加快发展牛养殖业的顶层设计。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印发〈崇左市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文件,围绕栏舍建设、引种、见犊补母、饲草料加工等短板和瓶颈问题给予激励扶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扶持肉牛养殖。2016—2020年,市县牛羊养殖扶持补贴财政预算1.95亿元;大新、宁明、天等、龙州整合投入粤桂对口扶贫资金2亿多元发展牛产业。2016—2020年,市县两级累计投入牛羊养殖扶持资金3.95亿元,其中累计财政投入1.56亿元、各类涉农资金2.3万元。在总结过去5年政策实施的基础上,2021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牛养殖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围绕基础母牛扩繁增量、品种改良、饲草料加工、保险、屠宰加工等加快促进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重点支持农户养殖基础母牛,提高母牛扩繁增量及母牛产犊率,解决崇左市基础母牛存栏少、架子牛源供应紧缺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夯实崇左市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的根基,拓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道路,实现畜牧业增效和养殖农民增收。”《决定》的出台,高位引导产业发展,明确了到2025年的牛养殖业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工作、政策扶持等,为肉牛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3.秸秆饲料化利用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兴起,崇左市相继建成了龙州县亮剑生态养殖合作社、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大新县陇那生态养殖合作社等专业饲草生产及加工企业,其他大规模牛羊场也配套建成了饲草料加工厂。饲草料专业加工厂实现了从零到有,加工规模也逐渐壮大,目前全市年加工1000吨以上的饲草料生产点(场)有51个,年加工饲草料约30万吨。饲草料加工主要以青贮料制作为主,全市农作物秸秆(约500万吨)饲料化利用率约18%,牧草种植和农作物秸秆利用工作形势良好。仅粮改饲这项工作,牧草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加工、收贮达27万吨(2017—2022年崇左市粮改饲项目收贮情况见表3)。

表3 2017—2022年粮改饲项目收贮情况表

4.牛品改及良种覆盖率逐年提升。经7年来的精心培养,全市牛品改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据统计2016-2022年,全市参与牛人工授精的品改员由21人增至185人(见表4),牛人工授精(冻配)数量由原每年不到1万头增至2.27万头(见表5),冻配产犊数由4769增至17485头(见表6)。良种覆盖率由62.3%增至82.7%。牛人工授精的全面推广,成为支撑牛产业的重要技术保障,促进了牛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

表4 2016—2022年全市参与牛人工授精的品改员情况(年、人)

表5 2016—2022年全市牛人工授精(冻配)母牛数(年、头)

表6 2016—2022年全市产杂交牛犊数(年、头)

5.养殖技术保障得力。一是国家级科技服务团队落户崇左市。2018年6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在崇左设立工作站,持续助力崇左市肉牛产业发展;广西肉牛综合试验站连续两届落户崇左,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基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现有畜牧专业技术兽医人员1263人,其中县级专业技术人员214人,乡镇畜牧技术人员181人,村级防治员 868人。从事牛品改的人员从2016年的21人增加到2022年的146人,其中能够常年开展服务工作的122人,全市基础母牛杂交产仔率达到82%以上,位居全区前列。三是持续推广“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不断提高。全市粮改饲收储加工从2017年的1.25万吨增加到2022年27万吨。四是“牛脸识别+”技术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如“牛脸识别”技术自2018年在天等县启用以来,全市已承保农户3.6万户次,风险保障金额超10亿元,进行赔付金额2000多万元,受益农户超3千户次;同时该项目荣获2022年广西改革攻坚十佳成果。

6.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涉牛经营主体从2016年的103家发展到2022年的259家。二是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22年崇左市先后获得国家级糖料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蔗牛养殖项目、国家级肉牛农业产业强镇(天等县驮堪乡),全区仅有。三是牛产业与三产融合加快推进。2020年扶绥石埠乳业荣获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全区同行仅有。四是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加快实施。2023年广西天等上食食品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能力3万头的肉牛屠宰厂具备实际投产能力;华昊集团年屠宰10万头肉牛项目已经启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发展模式的引导偏离一般发展规律。牛“逐水草而居”,宜应以“小规模,大群体,分散饲养,集中育肥”的千家万户养母牛,即“藏牛于户”,以家庭“自繁自育、适度规模”为主的农户养殖模式,然后企业集中育肥,是业内人士公认的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的关键。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牛饲养量比2016年的41.49万头呈稍减少的趋势,没有真正实现量的提升。原因分析:2016年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大部分县(市、区)希望通过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牛养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以达到增加群众收入的目的。为此,市、县两级相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大型规模企业兴建标准化栏舍等基础设施,先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华公司、骆晔公司、华昊牧业、四野牧业、中禾恒瑞公司等大型规模企业,并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牛栏舍。与此同时各类扶持资金没有充分支持和鼓励农户加入牛养殖业发展中来。扶持大型规模养殖企业,虽然在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没有真正带领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使群众受益,这些做法偏离了养牛产业要“藏牛于民”实现“小规模大产业”的一般规律,导致全市牛产业发展缓慢。

2.投入产出周期长,养殖户承担能力有限。肉牛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种源,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饲料、人工等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养殖投入的门槛很高。同时又是周转资金很长的产业,牛为单胎动物,生长周期长,怀胎约九个半月,从出生到育肥出栏需要20~30个月不等的时间,且在饲养较长的周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许多养殖户没能力承担持续投入的成本费用,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养殖户资金缺口大,信贷又困难,很难维持已有的养殖规模,一定程度影响了养殖的积极性。

3.饲草供应集中化增加饲料成本。崇左市出台的政策,“十三五”期间,加工利用甘蔗尾梢等10000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每吨享受补贴20元;“十四五”期间,综合利用农作物、牧草等饲草料加工3000吨以上的饲草料加工企业补贴20元/吨。政策的出台,引导饲草料供应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推动饲草料收集、运输、加工、配送产业化发展,像耗粮型畜牧全价饲料那样,走饲料工厂化道路,但这又不符合当地山区的牧草秸秆产业特性。原因分析:一是作为主要饲草的甘蔗叶目前无法进行机械化收集,依靠人工收集增加了成本;二是甘蔗叶从田间地头运送到加工收储点,然后再配送运输到各牛场使用,这样来回折腾,让价值低廉的饲草增加了运输成本。两个原因叠加起来直接抬升了终端养牛使用的价格,导致已加工好的秸秆饲草料,很难在本地区得到广泛地销售利用,直接影响了肉牛生产效益。

4.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肉牛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主要有饲草料、育种繁殖、屠宰加工、品牌建设和流通等,崇左市饲草料加工、育种和流通环节不够完善,屠宰加工、品牌建设等环节缺失,制约了产业整体发展。具体存在问题有:一是秸秆饲料化利用不高。当前,全市500万吨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不到100万吨,饲料化利用率仅占18%。二是优质种群缺乏。全市现仅有基础母牛约10万头,有市级种奶牛场1家、区级种牛场1家,但均难以满足打造中国富硒牛都的市场需求,造成部分企业跨省购进种牛,带来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风险隐患。三是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未实现运营。屠宰加工可以提高肉牛利润率,品牌建设可以放大肉牛价值,但目前崇左市2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均未实现运营,全市年出栏8万头肉牛有近6万头流入外地屠宰加工,利益大量流失。四是缺乏规范化的活牛交易场所。当前,全市的活牛交易主要在非专业化的市场进行,即通过小贩子进村入户进行交易,导致规模的养殖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批量运输销往异地,而群众散养的架子牛、育肥牛没地方卖,或者被小贩子随意宰割,养牛群众应有利益受损,体现不出养牛的最高效益,制约肉牛养殖发展。

5.土地、金融等保障不够。土地方面,受用地“进出平衡”政策影响,多数养殖场户缺乏合规的养殖场地、其他配套设施等生产用地。资金方面,针对养殖业特别是肉牛的融资信贷扶持政策少、养殖加工融资门槛高、担保抵押难、贷款周期短。此外,由于规模养牛场土地多为租赁性质,活体牲畜也不能作为抵押物,获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保险方面,除天等县外,其他县(市、区)牛养殖参保率均比较低。

6.养殖技术欠缺,养殖效益不高。近年来,虽然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有所增加,但技术水平还比较薄弱,高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与产业发展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养殖企业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仍无法满足技术需求,小养殖场户和养殖合作社普遍缺乏技术指导,主要靠经验喂养,遇到疫病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无法实现科学管理,防病治病风险很大,群众不敢大胆投入,经济效益难以保障。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培育发展壮大一个健康稳定的产业既要政策的持续扶持和引导,又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崇左市各级各部门应持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牛产业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引导,强化落实产业政策、资金的扶持,加快推进牛交易市场、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牛养殖业来,共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1.持之以恒,坚定产业发展信心。崇左市发展肉牛养殖有着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发展“蔗牛”循环经济得天独厚,且肉牛养殖符合崇左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对生态环境保护、完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肉牛养殖在农村是最适合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的提高,牛肉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稳步扩大,市场对牛肉等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不管是活牛价格或是牛肉价格,一直都是稳中有升,且肉牛因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不宜大规模集中饲养,为此,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肉牛养殖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二是可充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利用身边已有的秸秆资源,发展小型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成本更低,如养一头母牛,每年产一头牛犊产值约1万元左右,毛利可达5000元,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三是产业得到振兴,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将从甘蔗产业中引出肉牛产业,形成从饲料到养殖到屠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四是资源得到利用,减少甘蔗叶等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减轻大气污染。五是粪污得到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六是畜牧业结构得到调整,符合人们生活对高质量肉类食品的需要。为此全市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保持发展牛产业政策措施的延续性和长效性,要有夯实基础、打持久战的信心和毅力,遵循养牛产业发展规律,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把肉牛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

2.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牛产业涉及项目审批、用地、环评、屠宰加工、品牌建设、市场流通等,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高度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参与发展。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例如,发改部门要结合国家政策投向,积极争取自治区级中央预算内投资,促进肉牛产业发展;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发放奖补资金;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养殖用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做好规模以上养殖企业的污染防治监管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牵头抓好相关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运营和维护市场秩序;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抓好产业发展日常工作。

3.转变模式,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转变养牛求快的思想,“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的盈利模式更适合本地发展牛产业的一般规律。狠抓基础母牛扩繁增量这个根本,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夏洛莱等这些外来优良品种,加大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提升能繁母牛数量和肉牛品质,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力争2030年全市能繁母牛基本实现良种化。例如,天等县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作后援单位,同时群众有养牛的传统和基础,目前牛存栏7.2万头(其中母牛3.5万头),重点支持打造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亿元的全国养牛大县(目前全区县排名第三)。此外,积极推广现代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微生物+”模式加大农作物秸秆资源饲料化开发利用,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农户有收益、合作社(村集体)有分成的“三赢”效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牛跨区域调运监管,切实做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

4.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好育种和育肥养殖规划,同时兼顾肉牛、奶牛产业同步发展。根据全市养殖业发展要求,做好种牛繁育规划,确保满足本市养殖户和企业育肥的需要。重点实施母牛扩繁增量行动。借鉴区内“企业+协会+农户”发展肉牛产业成功经验,通过“公司+协会+农户”方式,加快基础母牛的扩繁增量,从2023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能繁母牛增加3万头,逐步实现“农户分散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和销售”的“小规模,大群体,大产业”的健康发展格局。支持扶绥县、龙州县打造全区乃至全国奶牛养殖大县;支持江州区、天等县打造肉牛屠宰及深加工大县。在天等大新片区、扶绥江州片区、宁明龙州凭祥片区各打造1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方便肉牛交易,助推产业发展。

5.做好规划,就地就近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大力推广适度规模养殖的规划和布局。全市每年甘蔗种植面积约400万亩,产甘蔗尾叶300万吨,玉米、木薯、稻草、花生藤等农作物秸秆200万吨,充分利用这500万吨秸秆资源是发展牛业的重要保障。从降低养殖成本出发,根据各地饲草资源分布情况,以饲草的量定牛的饲养量,也要根据牛养殖分布情况规划建立多个饲草加工点,防止过度强调饲草供应集中化,导致收集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借鉴过去饲料加工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加大饲料加工合作社的补贴,落实对养殖户购买粉碎机的农机补贴政策,鼓励散养户自己购买铡草机对秸秆粉碎、青贮,利于千家万户就地就近充分秸秆养牛,做到“牛逐水草而居”,最大限度降低养牛成本,增加养牛利润。

6.培育好典型,示范带动,吸引更多群众自愿参与养殖。培育发展壮大一个大产业有个探索过程,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每个乡镇培育一个以上牛品种改良示范村(屯),并创建2~3个示范养殖户,通过在示范村(屯、户)召开现场会,让养殖户“现身说法”分享养殖经验、效益,吸引周边农户自愿参与到牛养殖中来。同时,结合资源优势,继续培育一批牛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自治区级以上肉牛农业产业强镇、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加快推动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例如,天等县有养牛传统,群众基础好,目前,天等县牛存栏7.2万头,其中母牛3.5万头。同时天等县又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作后援单位,有条件有机会打造全国基础母牛大县和牛品种改良大县,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规划用5年时间,使天等县发展到能繁母牛存栏达6万头,年出栏牛犊(育肥牛)4.8万头,常年存栏近20万头,年产值近6亿元的全国养牛大县,各县(市、区)通过示范推广天等县养牛经验,带动全市养牛业发展。

7.抓住关键环节,补充完善全产业链条。抓住牛全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饲、养、加、工、贸”一体化的牛全产业链体系。一是充分利用闲置地块合理布局秸秆饲料化收储加工网点,开展“村企”合作联营,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二是加强牛良繁体系建设,鼓励引进良种母牛,在每个县(区)至少建设3个县级以上繁育场(凭祥市可适当调减),掌握牛繁育核心技术,实现基础母牛扩繁增量。三是加快推动天等上食食品公司和华昊公司肉牛屠宰项目运营投产,规范肉牛屠宰。四是支持大新等地传统特色牛巴制作,打造本地化乡土美食名片;加大崇左富硒牛品牌创建力度,提升崇左牛品牌影响力及品牌价值;鼓励扶持牛养殖、加工企业积极创建富硒肉牛养殖、加工示范场,开展富硒肉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崇左富硒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品牌效应,锚定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推动富硒牛以半成品、成品或预制菜方式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平台,支持引导加工销售企业参与“直营+线上销售”市场竞争,不断开拓富硒牛产品销售市场。五是培育完善肉牛交易市场,发展产业中介组织,加强服务功能,走市场化服务道路。

8.强化多元保障措施,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多方面筹措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合作社和有一定经济能力群众投资肉牛养殖,特别是要认真梳理近几年来承诺的各种补助政策,落实专项资金补贴到位。要广泛宣传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牛养殖业发展决定》中“见犊补母”、秸秆利用、母牛保险等扶持政策,调动群众养殖基础母牛的积极性。同时组织乡镇组织力量,对涉及千家万户的补助项目开展验收,及时兑现补贴政策,切实取信于民。

二是强化产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全市各级养牛技术人员的需求规划和培训,充分发挥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崇左工作站技术力量优势,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定期开展高层次专题调研、讲座,努力培育市县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崇左市牛养殖专业技术能力建设有所提升,但与大产业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市牛养殖业发展需要,组建市县两级讲师团开展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一支能够支撑重大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通技术培训最后一公里,保证饲养、屠宰、加工、品牌建设、营销等技术及时传授到相关人员。推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品改员+防疫员”于一体的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网点,配备品改员2名以上,保障基础母牛扩繁增量行动顺利开展。开展牛产业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牛产业发展特点推出年限长、利率低、还款方式灵活的信贷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发挥政策性牛保险增信作用,全面推进“牛脸识别”保险技术服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9.强化督查与考核。围绕牛产业百亿产值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各项指标任务,并将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县(市、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实、进展缓慢的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约谈;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给予考评扣分。对工作措施扎实有效、工作成绩显著的给予通报表扬,树立鲜明导向,促进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崇左市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践行行知思想 打造魅力二小
——广西崇左市江南第二小学
践行行知思想 打造魅力二小
——广西崇左市江南第二小学
崇左市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对广西产业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