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晓虎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H7N9禽流感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严重危害禽类健康,导致生产及经济损失,且能通过不同媒介感染人类,进而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2013年在我国上海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2013—2014年该疫病一度呈现散发状态,2016年以后病例明显增多,2017年是发现该病以来发病数最多的一年。当年截至2017年5月10日,陕西省共发现4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其中咸阳2例,宝鸡1例,西安1例。因汉台区地处候鸟南北迁徙路线途中栖息地,且家禽养殖量大;水网湖泊众多,野鸟数量多、迁徙范围大,病毒感染家禽和跨区域传播风险巨大,对汉台区禽流感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通过检测诊断技术,对疫情发生、流行趋势进行预警预报,并在禽流感疫情发展初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使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H 7 N 9 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为有囊膜的单股副链R N A 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是存在于禽流感病毒(AIV)表面的两种重要抗原蛋白,根据两种表面蛋白的不同,将AIV划分为18个HA亚型和11个NA亚型。其中H7N9亚型AIV是对家禽危害最大的亚型之一,对蛋鸡的危害较大。该病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禽类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家禽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流泪、鸡冠绀紫或有出血斑块、脚鳞片出血等症状;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偏头、扭颈等。
2017年5月,动物疫控部门对辖区内10个规模养鸡场、1个活禽交易市场进行了H7N9流感紧急血清学监测和病原学采样。初步探查了全区H7N9禽流感的感染情况,并按照国家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对涉及的一个蛋鸡养殖户血清学阳性但病原学阴性的禽群作出禁止流通、就近无害化处理等对策。
1.样品采集。对汉台区涉及10个规模养鸡场户和1个活禽交易市场,进行血清和咽喉/泄殖腔拭子采样,共计采集鸡血清360份、咽喉/泄殖腔拭子360份。所有样本均在4℃保存运输。
2.检测试剂。禽流感病毒H7亚型(H7N9株)血凝抑制试验诊断抗原(批号2016002)和禽流感H7亚型阳性血清(批号2015011),均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H7N9 RT-PCR检测试剂盒(生产批号:A IV H 7 20130418P),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
3.主要仪器设备。Eppendorf移液器、生化恒温培养箱、一次性反应板(90°)、离心机、核酸提取仪、PCR分析仪。
血清学检测: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血清中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体。具体操作参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03)中HI试验进行,在阳性和阴性对照的前提下,被检血清HI抗体水平≥24(或4㏒2),结果判定为阳性。
病原学检测:对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将采集的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送由上级动物疫控部门兽医实验室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H7N9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H7N9 HI试验检测出360份血清样品中共有阳性血清55份(抗体滴度为24~27),且均出自同一养鸡场户,阳性率为15.3%,结果见表1。其余养殖场户和活禽交易市场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
2.H7N9病原学检测结果。对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55份样品所对应的泄殖腔/咽喉拭子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规范上报疫情信息。将检出的H7N9流感血清学阳性信息立即按程序报告给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将同步采集、对应的咽喉/泄殖腔拭子送至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启动动物H7N9流感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立即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按照《陕西省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动物卫生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前往阳性鸡场,给业主下发了动物卫生监督文书,隔离阳性禽群,严禁养殖户擅自出售和移动,严禁其产品(鸡蛋)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做好被污染场地、物品的清洗消毒和饲料原料消毒工作。
3.迅速无害化处置阳性鸡群。
根据《陕西省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试行)》规定,政府按程序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于5月14日进行阳性鸡群的无害化处理,同时销毁了染疫的饲料、原料、鸡蛋、蛋盘等,并在舍内和院子投放毒饵诱杀疑似带毒野禽。并深入开展疫源追踪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由属地镇兽医站技术人员监督该养殖户开展消毒灭源工作,鸡舍周围污物要进行堆积发酵,鸡舍、饲槽、用具、环境等立即用3%烧碱溶液消毒,每天1次,坚持一周。同时加强养殖户家庭成员及外来人员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在本次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批鸡群鸡苗为2016年7月,由本省其他地市引入,有检疫证但无H7N9流感检测报告,也没有进行落地报检。在开产前(即130日龄以前),采用由政府提供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三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Re-8株)进行程序化免疫,开产后分别进行加强免疫2次。该鸡群目前为310日龄,精神状态正常,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产蛋率≥90%,且鸡蛋外观无异常。由于该鸡群未接种过禽流感病毒(H7亚型)疫苗,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初步判断该鸡群近期(3~6个月以内)感染了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能是该鸡群已处于病毒感染后期,抗体水平升高致使病毒载量下降导致核酸检测为阴性,也不能排除采集的样本不合格导致检测结果异常或不准确。
根据流调结果我们分析该鸡群感染可能有以下3点原因。
(1)该养殖户鸡舍没有安装防护野禽设施,舍内麻雀等野禽觅食随处可见,隔壁邻居饲养鸽子,野(飞)禽感染后传入病原的可能性很大。
(2)鸡舍紧邻村镇交通干道,距316国道1千米,且该户开办有零售商店,接触人员复杂,易造成病原传入。
(3)该户养殖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隔离、消毒工作不严格,是造成疫病感染及群内水平传播的重要原因。
H7N9亚型禽流感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威胁。自2013年发现该疫情以来,科学家在疫苗研究方面不断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多种新型疫苗应运而生,如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VLP疫苗等效果显著。2017年农业农村部批准使用(H5+H7)二价灭活疫苗,从源头控制家禽中H7N9禽流感病毒载量,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些年H7N9亚型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加快,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加剧,至今零星散发疫情仍时有发生。
禽流感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加强饲养管理,构建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措施。养殖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卫生消毒措施,定期对舍内、舍外环境进行消毒,为畜禽提供一个干燥、清洁的生产环境。
(2)为防止外界病毒入侵,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如果必须从外界引种,则应对新引入的家禽进行严格隔离和检测,确保不携带病原体。
(3)养殖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家禽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情扩散或蔓延,降低经济损失。当场内有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及时隔离病鸡并对所在养殖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4)加强饲养管理,对家禽进行科学饲养。使用优质饲料,提供家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为家禽提供充足、干净的饮用水。夏季注意通风,冬季注意保暖,饲养棚内保持适宜的湿度,消除由此引起的应激反应,从而防止禽流感的发生。
同时,H7N9亚型禽流感作为一种危害公众健康的疫病,除在养殖环节加强疫病防控外,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
(1)兽医部门应和各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加强沟通合作,以便疫情信息的快速沟通和疫情控制。
(2)加强职业人群防护。研究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均有活禽暴露史,而活禽市场和家禽相关职业人群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中的主要人群。因此,需要规范管理活禽市场,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保证活禽市场环境卫生,部分城市采取定期关闭活禽市场措施,对疫情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3)加强禽流感防疫宣传工作,政府部门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册等宣传手段提升公众的防疫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科学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