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四川三线建设

2024-05-18 13:03郭正新
百年潮 2024年3期
关键词:四川基地建设

郭正新

1964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旨在采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纵深地区即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四川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核心地区和建设重点。毛泽东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和重视四川三线建设,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毛泽东高度重视建设四川“两基一线”

1964年4月25日,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的一份报告,对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1.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2.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3.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4.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这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东面,面对美国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到东南亚一线的战略包围,蒋介石集团也时刻准备反攻大陆。北面,随着中苏关系日趋紧张,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不断增大。西面,印度在中印边境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南面,自1961年开始的美国侵越战争步步升级,一直发展到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备战问题,突出地摆到了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攀枝花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建设方案

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李富春等有关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计委对“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是: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汇报到基础工业和交通同各方面还不适应时,毛泽东强调: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要把基础工业适当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显然,毛泽东把农业和国防工业放在同等位置,强调基础工业的发展,与大力发展农业的“初步设想”在战略重点上有所不同。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从存在战争严重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之后,他更明确地提出三线建设的主张: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他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8月中旬,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讨论三线建设的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義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二、三线。这次会议根据毛泽东讲话的精神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这就改变了“三五”计划最初考虑的重点解决“吃穿用”的设想,确定了重点开展三线建设,建立战略大后方的新思路。

四川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被概括为“两基一线”,分别指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特别的关注。

攀枝花以其储量丰富、配套完整的矿产资源优势和地形险要的地理优势,被确定为三线建设最理想的钢铁工业基地。1964年5月10日、11日,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时提出:“酒泉和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5月27日,在政治局常委会研究三线布局问题时,毛泽东又强调:“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当罗瑞卿讲到总参谋部担心密云、官厅这些水库的泄洪量太小时,毛泽东说:北京出了问题,只要有攀枝花就解决问题了。北京淹了,还有攀枝花嘛。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到攀枝花的交通、煤、电的建设搞起来。毛泽东这里说的攀枝花,实际上是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代名词,而攀枝花钢铁基地,是三线建设的重点。6月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时,再次强调:“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8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是钢铁厂问题。现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紧。要估计到最困难的情况,有备无患。现在再不抓第三线,就如同大革命时期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确定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后,国家计委、西南局和四川省委,对厂址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在乐山九里、西昌牛郎坝和攀枝花弄弄坪三个地点中选择。因弄弄坪可作厂址的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意见不一致,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乐山地址虽宽,但无铁无煤,如何搞钢铁?攀枝花有铁有煤,为什么不在那里建厂?钉子就钉在攀枝花!

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批示

1964年下半年,各路建设队伍开始集结于攀枝花。仅攀枝花钢铁基地的设计工作,就组织了来自全国100多个科研、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单位及其他有关行业的1300人参与。攀钢的设备,由全国50多个院所和工厂承担设计,734个企业承担制造。攀钢主体的生产准备,更靠全国各大钢厂的无私支援。生产准备工作由鞍钢总承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调到攀钢的近7000名鞍钢干部和工人就全部到齐。全国13个钢铁厂还为攀钢培训了大批技术工人。四川、云南的有关地州,千方百计组织粮食、副食品和生产生活物资,挑起后勤供应重担。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建设大军,集聚四川攀枝花这个“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芜村落,“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拉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大幕,共同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协作的凯歌。

在关注攀枝花的同时,毛泽东十分重视常规兵器工业建设。他说:“原子弹要有,搞起来也不会多,但要搞起来,搞起来吓吓人。黄色炸药和大炮很顶事,帝国主义对这个很怕。”又说: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1964年9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确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材料基地,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器设备的基地。之前,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就在驻地接见了重庆市委书记鲁大东。他说,中央决定要搞三线建设,你们重庆是一个重点,有什么困难?鲁大东说,我们坚决拥护中央的这个战略决策。重庆的工业有点基础,但交通有点问题,运力不足。毛泽东幽默地说,运输有问题,把我的车开去吧。他还询问了重庆工业和军工生产情况,鲁大东一一作了回答。

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的决策,很快得到贯彻落实,重庆的兵器工业基地建设迅速展开。至1967年底,除个别项目外,第一批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第二批项目也基本完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建成后,由50多个企业和科研教育单位组成,累计投资15亿元,拥有几十种常规兵器的科研与生产能力,能够批量生产各种枪支、大口径炮、轻型坦克车辆、特种装备及其配套的各种光学仪器、弹药等产品。

成昆铁路隧道修建场景

毛泽东对成昆铁路的修建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成昆线是连接西南两大省会城市的重要通道,途经攀枝花地区,直接关系钢铁基地建设,且当时昆明仅有一条通往越南的米轨铁路—滇越铁路,与内地和周边省、区不通火车,成昆铁路的修建,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毛泽东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川黔、贵昆铁路也要快修。如果材料不够,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钢轨不够,别的路轨可以拆掉。他强调:成昆路要两头修,要多开点,50个工點少了搞60个,再不够开100个,总而言之,成昆线要快修。

经朱德提议,毛泽东同意,成昆线建设抽调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等部队,与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和大桥工程局等,组成主要施工力量,在1000多公里的线路上,克服艰险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带来的重重困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施工。打通隧道及明洞427条,架设桥梁991座,总长达400多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39.4%;全线有1/3的车站因地势险峻,找不到建站地方,只好建在桥梁上和隧道里。成昆线的建成,被称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周恩来心系四川三线建设

周恩来总理作为三线建设的主要组织者,从决策到实施,始终关注和指导着三线建设。

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亲自指定由周恩来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1964年6月19日,周恩来召集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传达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建设攀枝花的战略决策。并指定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为组长,组建一个攀枝花开发建设的专家考察规划组,尽早到实地调查资源、交通、水源情况,研究配套建设冶金、煤炭、电力和各矿山、工厂的条件,提出建设方案和厂址选择意见。一个半月内完成调查研究,提出建议,不迟于8月底回京汇报。时任冶金部副部长、后担任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兼基地建设总指挥的徐驰回忆道:“周总理以炯炯而深邃的目光环视着我们,就像一个临战前的司令员,向我们下达了战斗任务。听到这振奋人心的号令,一股股暖流涌向心头。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一项建设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的宏大工程已经拉开了序幕。”

一个多月后,考察组回到北京。周恩来、李富春立即听取西南局、攀枝花调查工作组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周恩来提出几点意见,1.同意将攀钢、六盘水煤矿和成昆铁路作为配套项目同时上马,同时列入国家计划。2.同意把攀钢的选址放在弄弄坪。他说:“难道不能放弃那些传统观点,选用一个面积较小的厂址,把厂内布置得更加紧凑、更加经济合理吗?”3.同意即速建设试验场。为了早日完成冶炼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工业试验,花2000万元的投资是值得的,请计委审查核拨。4.攀钢的设计规模第一期为150万吨是可以的,产品方案和最终规模应该多大,都请冶金部研究确定。5.自力更生制造全部设备。最后同意程子华的建议,先请四川省建委尽快派一支建筑队伍带帐篷进去,在弄弄坪场址附近盖一批房子,供现场设计人员、施工队伍和基地建设指挥部的先遣人员居住和办公。会后,各部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分头进行准备。不久,第一批建设人员到达基地现场,开工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沉睡亿万年的金沙江大峡谷。

周恩来对攀枝花开发建设的批示

中央工作会议后,国家计委为三线建设和进一步研究“三五”计划作准备。1965年6月16日,毛泽东在杭州听取关于“三五”计划和三线建设的汇报后指出:总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8月2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158次全体会议上说:主席提出要我们注意三句话,注意战争,注意灾荒,注意一切为人民。这三句话,我想合在一起顺口点,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此后,备战、备荒、为人民,实际上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和三线建设所遵循的指导方针。

1965年9月24日,周恩来从北京飞抵重庆,会同陈毅陪同自成都来渝访问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为改善三线建设中重庆的交通,他专门抽出时间,亲自部署了白市驿机场扩建为二级机场的有关问题。25日,周恩来陪西哈努克亲王登船前往武汉。由于时间安排紧,周恩来特意通知时任重庆市委书记鲁大东先行登船,利用外事活动间隙时间,听取他关于三线建设情况和经验的汇报,在四天航程中作了不少重要指示。周恩来肯定了他们在建厂中不占用和尽量少占用良田耕地,并支援和安排农业用水用电等做法。特别指出:贯彻“山、散、洞”方针,要注意生产流程、工艺的合理性,生活区与生产区不能搞得太分散。要综合平衡,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周恩来一直关注成昆铁路的建设。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成昆铁路线路走向。经过选线专家的徒步踏勘和地质研究,形成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线路走向方案。最初,采用苏联专家主张的中线方案。后发现攀枝花有丰富的铁、煤和有色金属资源,为了开发矿藏和建设钢铁基地,确定成昆铁路改用西线方案。因国民经济调整等原因,成昆铁路项目“三上三下”,于1964年在三线建设中再次上马。为适应筑路需要,周恩来亲自协调建设力量,铁道兵扩编,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也由原来的两万多人扩充到16.9万人。据曾任铁五师师长、后兼任渡口市委第一书记的顾秀回忆,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五个铁道兵师,由每师20300人,扩编为36820人,原来的四个大团扩编为五个大团,实行“五五”编制,即每师五个团,每团五个营,每营五个连,铁五师人员最多时达四万多人。

浩浩荡荡的30多万筑路大军,展开了气势磅礴的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周恩来尽管日理万机、非常忙碌,但常牵挂着在建设一线的施工人员。一天,他找到中央广播电台台长说,晚上歌曲节目时段,请多播放几遍《铁道兵志在四方》,工人和战士们奋战在崇山峻岭里非常艰苦,也非常寂寞,能听到这首歌,对他们是很大的慰藉和鼓舞。后来,战士们得知这个节目是周总理特意安排的,听着歌曲热泪夺眶而出。

“文化大革命”中,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及其他铁路部门,机构瘫痪,建设工程停滞,原定成昆铁路1968年通车的计划落空。攀枝花工业基地指挥部也受到很大冲击,各项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关键时刻,周恩来亲自做工作。铁五师调换了“支左”人员,派出300名干部进驻攀枝花,遵照周恩来关于消除打派战,促成大联合,维护与发展安定团结,保证建设的加速进行的指示开展工作,使局势趋向稳定,各工地、车间陆续复工。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徐驰等一批老干部重新出来工作,徐驰任渡口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并又担任了总指挥,各级逐步恢复和加强了组织领导。

1967年5月1日,周恩來召见铁道兵政委崔田民时指示:你们铁道兵自己要干好,还要为党中央挑担子,要派得力干部到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去领导建设,尽快恢复施工建设。得知铁道兵在施工中物资、器材等保障遇到困难,周恩来指示:从1969年起,铁道兵负责施工的西南铁路,均由铁道兵在国家单立户头,直接保障供应。1969年5月12日,他主持召开三线建设会议,又作出指示:“非常时期,成昆铁路建设由铁道兵实行军管,统一指挥,加速施工。”

1969年12月4日,周恩来接见了在北京参加学习的四川班全体学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全力以赴,保证1970年7月1日以前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渡口出铁。”周恩来的指示,给攀枝花和成昆铁路建设者们以极大鼓舞,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程,成为这两项工程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工地上下迅速掀起了突击抢建的热潮。1970年6月29日,攀枝花首次出铁,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奔腾的铁水,飞溅的钢花,显得格外壮观。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当天,在西昌和渡口分别召开纪念“七一”、成昆铁路通车、攀枝花出铁庆祝大会。代表们现场参观了高炉出铁,目睹了满载攀枝花生铁的火车徐徐开出渡口市,奔赴祖国各地。

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周恩来送给渡口市交通指挥部指挥长刘秉温的轿车

邓小平到四川进行三线建设考察

196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受中央委托,同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一起,率领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余秋里、铁道部部长吕正操等,到西南视察三线建设情况,历时一个多月,其中在四川考察20多天。

邓小平一行抵达成都后,第二天即召开会议,听取二机部负责人关于后方核工业基地选址情况的汇报,事关核工业在三线地区新的科研、生产基地的建设。当时,对新铀浓缩厂的厂址定点有不同意见,厂方认为原定地址布局分散、水源温度不宜,新选了一个地址。汇报一结束,邓小平立即带领李井泉、程子华、吕正操及二机部选厂组和建设单位负责人,到新址踏勘地形,察看环境情况。他认为新址背靠大山,地形隐蔽,面临大河,水源温度适宜,能满足工艺要求,且场地平坦,有利于厂房合理布局,便拍板决定改在新址建厂。

随后几天,邓小平考察了锦江机械厂、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等军工企业,以及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威远气田和泸州天然气化工厂等重点厂矿和工程,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11月12日,邓小平一行抵达重庆。这是邓小平调中央后视察重庆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他先后考察了建设机床厂、重庆钢铁厂、空气压缩机厂和长安机器厂等。在8天时间里,邓小平在住所召集了5次会议,听取有关三线工作的汇报,主要就重庆长江以南的高炮生产基地、长江以北的光学仪器和核工业基地、长江沿线的造船基地及配套的研究所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证决策。他把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段君毅召到重庆,具体指示要充实兵器工业的一些重要工厂的力量。此行促进了重庆兵器工业基地和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的形成。

11月20日,邓小平一行乘火车前往贵州。在遵义、贵阳、六枝等地考察后折返成都,于11月30日乘小飞机到达西昌,次日乘车沿着险峻的山路,一路尘土飞扬前往攀枝花。乘轮渡过江后,邓小平不顾旅途劳累,没去招待所休息,一定要先上铁矿山。在渡口市负责人徐驰等陪同下,邓小平到达兰尖铁矿的最高峰。滔滔大江,巍巍群山,尽收眼底。徐驰摊开地形图,简要汇报选址、建设情况。邓小平高兴地说:今天在山上,面对一比一的天然大地图,听了你们的说明,我们就不必再到各厂址、工地去看了。明天坐下来,专门听你们汇报攀钢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安排,还要听听你们在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月2日,邓小平一行在攀钢新建的会议室听取汇报。会议室中间,摆着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模型。徐驰等对钢铁、煤炭、电力、水泥、铁矿、石灰石矿及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厂址和建设安排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了希望解决的问题。之后,邓小平对基地建设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邓小平说:“第一,同意你们汇报的攀钢建设设计方案,你们可据此进行施工设计。其他厂矿的设计也不必送北京审批,党中央、国务院授权由你们工地总指挥部在现场审批。第二,在三线建设项目中,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何时供煤?成昆线何时通车?而且何时供多少煤和铁路承担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定和执行相互配合的时间表。第三,上次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来视察时,已经提出由国家物资部在渡口市设立办事处和仓库,储存一批钢材以便随时供应。这是个好办法,请国家计委的同志打电话告国家物资部催办。第四,为了缓解你们运力的不足,周恩来总理已商请北京、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五省市各派出一支300辆卡车的车队帮助攀钢运输物资,可是车队至今未到。也请国家计委同志打电话,催他们即派车队先运国家物资部的钢材到渡口,他们应急速派人到北京联系这项任务。”邓小平还说:“你们先调查研究,再定厂址的指导思想对头。我也是先看了工地现场和听你们汇报后才有了发言权嘛。攀枝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建工厂要注意不要污染了金沙江的水质。现在许多三线工厂都是分散建在农村,攀枝花也是这样,也要注意帮助附近社队搞好农业生产。一个大工厂就可以带动周围一大片。这样做有个好处,附近社员就爱护工厂,不去工厂随便拿东西了。工业支援农业,农业反过来支援工业,这是加强工农联盟的问题。”

在渡口工地指挥部招待所门前空地上,邓小平给基地部分领导干部作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加快三线建设的报告。之后,邓小平一行离攀返回西昌,次日上午飞往昆明,继续西南三线建设考察之行。

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视察攀枝花

彭德怀奉命到四川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约彭德怀到中南海谈话。毛泽东说:“现在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可以带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彭德怀谈到在庐山会议上自己提到的三条保证,毛泽东说:“后面两条我还记得,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参加谈话的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到后,毛泽东环视在座的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彭德怀同志去西南区,这是党的政策。”“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衷心诚意的。”

指挥三线建设期间彭德怀在成都的住处——永兴巷7号

是年11月28日,彭德怀身穿黑色的呢大衣,乘火车前往成都。他到任后,首先用5天时间听取三线建委有关工作的汇报。汇报结束后,彭德怀指着挂在墙上的西南地图说道:西南三线建设项目很多,不能齐头并进。纵观全局,应该突出一点、一线、一片。集中力量保攀枝花建设,在大西南地图上这是一个点;成昆铁路、贵昆铁路是通向攀枝花的大动脉,与攀钢要同步建设,这是一线;贵州六盘水煤矿基地的建设要跟上,与其配套的电站及其他国防工业项目也要跟上,这是一片。大家听后,钦佩彭德怀的战略眼光,站起来热烈鼓掌。接着,彭德怀风尘仆仆到成都无缝钢管厂和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东方电机厂视察,又到重庆参加有关会议,到广安、南充、内江、自贡、威远等地察看天然气、盐井、焦炭等生产情况。

1966年3月22日,彭德怀前往乐山,到成昆铁路施工现场视察。在铁道兵十师四十八团施工的乌斯河隧道工程现场,彭德怀钻进了正在作业的隧道,慰问战士和工人,鼓励大家要高质量完成任务,并反复叮嘱千万要注意安全。当他从隧道走出来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大片新坟,便问身边的师长:“哪来这么多新坟?”师长答道:“那都是为开凿隧道牺牲的戰士和民工。”开凿这条隧道是一场攻坚战,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泥石流和塌方多,加之洞内开凿放炮和机械施工等原因,常出现各种令人难以预测的事故。一条隧道还未开凿完,全师牺牲的战士已有好几十名。

彭德怀爬上山坡,站在这一片新建的墓群中,沉痛地打量着一个个土包,深情地说:“打仗就要有牺牲,搞三线建设是一场与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为国捐躯的战士,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他从一个个新坟前走过去,发现不少墓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行的师长说: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赶快请人来给这些同志立块石碑,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后烈士的亲人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彭德怀向铁路建设指挥部提出建议,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以纪念为铁路建设献出生命的英烈。指挥部遵照彭德怀的意见,在成昆铁路沿线修建起了一座座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修筑近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先后约有2000名建设者牺牲,平均每公里有两人。成昆线上的烈士纪念碑,镌刻着英烈们的不朽业绩,也凝结着彭德怀对战士和人民的热爱。

3月25日,彭德怀到石棉县参观石棉矿,找到当年帮助红军抢渡大渡河的一位名叫帅士高的老船工,给了他10元钱治眼病。次日,到冕宁县城,察看了红军长征过彝族区时住过的房子。28日,彭德怀在前往攀枝花途中,参观了西昌专区办的螺髻山畜牧场,中午在牧场吃了便饭。回到招待所,他叫警卫参谋景希珍拿来伙食费发票,发现10个人吃饭畜牧场只收了2元钱,当即给场领导写了一封信:“田同志:我们今天在你场吃过饭,每人只算两角钱,实在太少。以六斤肉计,每斤七角,即四元两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给两角外,另补八元,请查收。任何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核算制。”彭德怀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作风,令畜牧场的干部职工感动不已。

3月31日,彭德怀开始对攀枝花进行考察。视察了弄弄坪钢铁厂厂址和兰家火山、西昌试验场等地,还深入到501电厂、宝鼎山太平煤矿、水泥厂、五七农场等检查指导工作。他在听取了攀枝花特区和建设指挥部的全面工作汇报后,对攀钢慎重定点和前期建设工作很满意,兴奋地说,我们要急毛主席所急,只要我们苦干三年,就会打开三线建设的局面。攀枝花有铁、有煤,在荒山里建设大型钢铁厂真不容易,是伟大的事业。攀枝花热火朝天的建設场景,使彭德怀深感振奋,他在笔记本上赋诗一首:“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路,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无穷力,众志成城心向党。”

从攀枝花返回成都后,4月下旬至7月,彭德怀又视察了自贡、珙县芙蓉矿区、白皎煤矿、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永川、大足县重型汽车厂和贵州六盘水地区等。四川等三线建设的大地上,留下了彭德怀的串串足迹。

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关心四川三线建设

前文提到,李富春、薄一波随邓小平到西南,其实是他们考察三线建设的第二次西南之行。此前的1964年10月、11月间,李富春、薄一波受周恩来的委托前往西南,研究西南三线建设的总体规划。到攀枝花考察时,于1965年11月1日在仁和召开工作会议,作出几项重要决策:1.将四川会理、盐边两县各一个区和云南永仁县、华坪县各一个区划出,成立“攀枝花特区”,属四川省直辖,对外称渡口市,设中共攀枝花特区党委。2.成立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基地的全部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下按专业设冶金、煤炭、电力、交通、建材、市政各分指挥部,分别组织其所属公司及加工厂进行施工。3.设攀枝花基地政治部,各分指挥部设政治处,加强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4.把攀枝花基地建设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单列计划。原属各部的单项建设一律合并为基地建设总项,建设资金和所需建设材料由国家直拨。5.由四川、云南两省负责生活物资供应。全市所需粮食由四川省供应,所需糖、茶、油、盐等副食品及小百货由云南调给,猪肉及大路菜由四川、云南两省共同提供。6.基于备战要求,渡口市的全部建设在施工次序上,采取“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这次会议,确定了整个基地建设实行高度集中统一领导,并解决了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贺龙在四川攀枝花基地视察

在三线建设的初期,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郭沫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先后到过四川考察三线建设。

1965年3月和1966年3月,贺龙两次到四川视察。在重庆听取了四川省军工生产情况的汇报后,他一再强调战争什么时候打响,谁也不知道。所以,三线建设一定要争取时间,加快建设。在攀枝花视察时,针对如何落实“山、散、洞”的方针,到底进不进洞、怎样进洞的问题,他认真察看了攀枝花的地形,认为:“没有必要分开,都是高山,不怕飞机轰炸。分散不好管理,集中好。”贺龙的指示,解决了钢铁厂分散进洞的难题,加速了钢铁基地的建设进程。

1966年2月25日到27日,彭真到攀枝花视察。他察看了兰尖铁矿、三井巷平峒、弄弄坪厂址、大渡口铁索吊桥、金沙江南岸地形地貌,观看了攀枝花建设规划沙盘模型,接见了劳动模范。彭真高兴地说:“攀枝花综合利用价值很大”。“我们有十几年的建设经验,要用毛泽东思想融化这些经验,在渡口形成一条中国建设的道路。”

1966年4月,郭沫若来到攀枝花。他察看了弄弄坪厂址、兰尖铁矿等,亲自参加了“干打垒”筑房劳动。在架桥工地为雅江桥题写了桥名,在建设工地题写了“兰家火山平峒”,留下“万千军号出战场,渡口英雄自八方;女尽金花男闯将,要教熊虎并投降”的诗句,热情颂扬了攀枝花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四川三线建设的成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四川三线建设者,在极端困难的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三线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据统计,除1964年国家对四川三线建设投入7.44亿元外,1965年至1980年,国家累计向四川三线建设投资达414.03亿元,占全国三线建设总投入的20.17%。在四川建成了一大批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在西部纵深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的目标。

1970年6月29日,攀枝花第一次出铁

三线建设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在我国战略后方建立起配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基地。1965年至1978年间,共建成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研究院所以及配套单位150多个,其中大中型企业占97%,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国防科技企业的17%和三线地区的32%,职工人数占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的14.5%和三线地区的31.4%。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航空研究制造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成了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形成了核动力、核武器研制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科研生产系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二是建立了新兴工业基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改善。建设三线除考虑战争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善我国工业布局沿海地区畸重、内陆地区畸轻的状况,进行战略性重大调整。“好人好马上三线”,一批企业、科研院所迁到四川,从1964年至1980年,从东北、华北、华东各省净迁入四川的职工达40万人(不包括职工家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规模最大的人口净迁移时期。三线建设在四川建成了300多个大中企业,全国38个工业大部门、44个分类、166个工业行业,四川都拥有相应的部门、行业和生产企业。四川成为全国五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三大电站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之一,机械工业形成了以重型矿山和工程机械制造、汽车、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较完整的体系,天然气、水泥、化肥的制造能力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交通闭塞、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四川地区,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兴的工业基地。三是四川的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改观。三线建设前,四川的交通、能源、矿产、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不仅对成渝、宝成、川黔三路进行了改造,又投资建设了成昆、襄渝铁路。同时,四川的公路建设也迅速发展起来,总里程增至8万多公里,列全国第一。包括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水路在内的运输能力,比三线建设前增加了一倍多。同期,四川的邮电通讯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四是促进了新型工业城市和企业群崛起。四川的工业布局,由原来只集中在重庆、成都几个大城市,向全省扩展。规划建设了四大工业区,即由成都、绵阳、德阳、广元、乐山等城市组成的以航空、电子、机械、核工业等为主的川西(成都)工业区;以常规武器、钢铁、造船等为主的重庆工业区;由自贡、内江、宜宾、泸州等城市组成的以煤炭、机械、天然气、化工为主的川南工业区;由攀枝花、西昌等城市组成的以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为主的攀西工业区,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相对均衡的工业布局,建设了攀枝花这座新型工业城市,德阳、绵阳、广元、乐山、自贡、泸州等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五是使“老、少、边、穷”地区社会经济面貌得到改变。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省份。由于历史原因,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三线建设在这些地区布点和展开,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对于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成昆、川黔和襄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大促进了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大凉山地区彝族人口占60%的越西县为例,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山区人民长期刀耕火种,货物全靠人扛马驮。成昆线修建后,铁路通过该县的里程约79公里,境内设有9个车站,全县有50多个乡镇通了汽车。交通环境的改善,使经济发展的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四川三线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建设规模铺得过大,战线拉得过长,有的项目没有很好论证就急于上马;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战备需要,选点过于分散,布局不够合理;配套建设不够,综合生产能力弱等。这使得三线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经济效益低下,生产经营困难。三线建设虽然出现过失误和偏差,但成绩是主要的、辉煌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84年起,四川三线建设进行了调整、改造的第二次创业,下大力解决存在问题,优化企业布局,调整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实现技术升级、体制转轨和经营机制转型,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三线建设企业、院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杨琳)

猜你喜欢
四川基地建设
A gift I treasure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