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源林场 刘文春
在林业工作建设中, 苗木培养和栽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涉及的内容很多,每一个工作环节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 因此,在培育全过程中,需要对技术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研究, 科学地筛选和移植所选的苗木, 充分利用种苗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的优点,强化苗木的病虫害控制,使林业项目能够更好地成长,为林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这样一来, 才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业苗木栽培技术是培育森林的基础。 苗木栽培的有效运用,可以大规模地生产出健康的苗木,为造林工程提供充足的种苗。同时,苗木栽培也是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之一。 借助科学合理的苗木栽培技术手段,有助于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移植造林技术则是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该技术的运用, 主要是通过将已经生长成熟的林木移植到其他地方,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产力,同时还可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优化森林结构。 不仅如此,移植造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林业产品和生态服务,带动经济迅速发展。可见,二者在生态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育种技术:它是通过选择优良的种子和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2)栽培技术:它包括土壤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科学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可以更好地满足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保护苗木的健康生长。(3)机械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林业苗木栽培技术越来越趋向于机械化和智能化。 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智能化技术,可以真正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的苗木培育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1)选择适宜的移植时机:这对于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适宜的移植时机,因为此时气温适宜、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根系发育。(2)保护土球和根系:在移植过程中,为了保护苗木的根系和土壤,一般需要用草绳或塑料膜等材料将土球包裹起来。 同时, 在运输过程中,要规避土球破损和根系受到损伤,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3)合理密植和配置: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生长环境条件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保证树木成活率和成长速度的同时, 还可以优化森林结构和提高生态效益。(4)管理措施:移植后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其目的是利用科学的管控措施,维护林木的正常生长。
在选址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等方面都充分考虑进去, 为幼苗的成活率和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保证土壤的肥沃,能够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对供水、排水进行了科学规划,可保证灌溉的便捷性和通畅性。一般来说,幼苗的培养应以砂质和薄壤为主,所以不能选用酸性较强的土壤,否则将会影响幼苗的健康生长,严重情况甚至造成幼苗枯死。举例说明,若是处于干燥少㈥、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在营造林业项目的过程中, 应结合营林项目的立地环境、土壤、气候等各种基础要素,选取合适的苗圃地,并选用符合当地气候、地域特点的苗木,尽量选用四翅滨藜、沙柳、柠条、樟子松等耐干旱、耐寒冷的幼苗,同时保证苗圃内的温度、湿度能够满足幼苗的生长,让幼苗在科学合理的环境下成长[1]。
在选定育秧土的基础上, 对育秧田的土壤进行科学管理非常必要,使其达到改良的目的,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使有机肥在土壤中持续增长,达到对土壤结构的优化。针对砂质土壤,需加入一定比例的灰泥,并加以混合,以提高土质;在酸性土壤上,应适当添加石灰、草木灰等,以改善土壤状况; 若土壤为碱性, 则加入适量经灭菌的草炭灰,再与松土混合,可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消毒是防治病虫害、提高幼苗抗逆性的重要措施。在对土壤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硫酸亚铁等药剂,对土壤中的病菌进行处理,同时结合翻耕的方法来杀死害虫,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种苗的选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种苗的生长发育,所以要选用适当、质量好的种苗。播种的成功率与自然条件如温度、季节气候、土壤湿度、日照等都有很大关系。(1)种子的选择,要选用优良的母本进行科学的育种,以获得优良的种质资源,同时还要具备优良的性状、抗病性、抗寒等特性。另外,要对种子进行多次筛选,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及时发现裂纹、虫卵等问题,并㈣以清除,保证种子的品质。(2)种子的处理:种子处理是苗木繁殖的首要步骤,具体包括种子的筛选、消毒、浸泡等。种子筛选要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对精选出的高质量种子进行彻底的冲洗, 然后采用化学试剂或物理方法进行种子的消毒,比如,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通过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常情况,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 小时,再将其置于温度和湿度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催芽处理,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子萌发率, 提高了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苗木萌发率低的问题[2]。
播种是促进苗木繁殖的关键步骤,所以,要保证播种时间和地点选择的适宜性, 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适宜播种,要求土壤条件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具体播种方法的甄选和运用,可以综合考虑具体情况来定,当前,林业育苗播种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撒播、条播和点播。 其中,撒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粒种子和需要覆盖的种子。条播是将种子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深度进行播种,适用于中粒种子和大粒种子。 点播则是将种子按照一定的株距和行距播种,适用于小粒种子和大粒种子。在播种时,要注意种子的覆盖和保护,避免种子被水冲走或被鸟类啄食。
苗木出圃是苗木繁殖的最后一步, 要求苗木达到一定的规格和质量。起苗是苗木出圃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苗木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起苗工具和方法。对于根系较浅的苗木,可以使用铁锹或起苗犁进行起苗;对于根系较深的苗木,可以使用起苗铲或手工挖掘。其次,在起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和枝条,避免损伤和折断。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苗木的水分和养分, 苗木出圃后要及时进行运输和造林, 还要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在其运输和栽植过程中出现失水或营养不良的情况, 以保证苗木的生长和成活。
树木移植造林是一项重要的林业生产活动, 需要认真准备和管理,具体总结为以下方面。
移植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移植时间、地点和苗木。 移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时进行。 移植地点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苗木要求生长健康、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然后依据具体的移植情况选用适宜的移植方法, 当前可以选择的移植方法有两种:一是裸根移植,裸根移植是将苗木的根系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移植, 适用于小苗和容器苗。二是带土球移植,该移植方法是将苗木的根系包裹在土球中进行移植,适用于大苗和容器苗。带土球移植有利于保护根系,提高移植成活率。前期是要做好苗木规格的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苗木的直径要控制在40 毫米左右,要尽可能地选用三叉苗木,而且苗木的高度要控制在400 毫米。在树种的选择上,一般以小树为宜。在进行造林技术指标的设计时,通常借助专门的公式来进行科学的计算, 采用1:20 的栽植比[3]。在此过程中, 必须对不同的栽植密度进行适当的设定与调整,才能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为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对造林时期进行适当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环境、地质条件和土壤环境差别很大,特别是南方和北方的跨度很大, 这给育苗时机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造林时期。 总体而言,华北地区3~5 月气候适宜,降水较少, 综合考虑风力因素等方面都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幼苗的移植,对于提高幼苗存活率很有帮助;在我国的南部,全年的气候较为适宜,二月至四月有大量的降㈥,为提高成活率,这个时候就移栽最宜。 从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要想保证种苗的成活率,就必须根据种苗的生长规律,改善种苗的生长品质,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 从而为全面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植过程要求操作规范、细致,以免损伤苗木。 首先,要挖掘合适的移植坑,一般坑的直径和深度要比苗木的土球大一些。 然后,将苗木放入移植坑中,注意调整好树姿。接着,用细土填埋根系,注意不要压实土壤。最后,用水浇透土壤,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树木移植造林有多种方法,挖掘是树木移植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宜规格的挖掘工具和方法是前提保障, 要根据所要移植的树木大小确定挖掘工具, 如手铲、 铁锹或专业工具等。种植是树木移植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树木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和标准。 对于小树或灌木,可以直接将苗木植入整理好的土地中;若是大树或古树,则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进行种植。在整个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种植的深度和角度,目的是确保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同时,一定要做好种植过程的树木根系和枝条保护工作,避免其损伤或折断。
加强对苗木的种植管理是保证其成活率的有效方式,主要措施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浇水要求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 一般早晚各浇一次水。施肥要求根据苗木生长需要,适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修剪要及时进行, 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分枝。病虫害防治要求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苗木移栽后会由于各种原因,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了苗木的成活率, 所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关键,具体防治措施总结如下:首先,分析当地病虫害的种类,摸清其发病规律,根据其特点及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计划,采用科学的控制措施,做好病虫害的控制工作;第二,要主动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尽量避开炎热的气候。 为保证控制害虫的效果,可选用晴天进行喷雾。 防治季节性病虫害要在萌芽期进行。 一般来讲,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冬春两季为最佳;第三,如果林木在生长期间遭受病虫害侵袭,也可对苗木进行剪枝,剪除病枝,从根源上控制林业的病虫害[4]。
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林业的融合运用,为林业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1)数据采集和处理:依托遥感技术和GIS 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采集森林资源的空间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林业移植造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数据存储和管理:借助数据库技术可实现对森林资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使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3)数据共享和传输: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可轻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4)决策支持:通过推广信息化管理,为林业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总的来讲,信息化管理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力成本的削减以及决策的科学性上具有重要价值, 全面实现我国林业建设信息化发展。
总之, 林业苗木栽培技术及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具有深远影响。林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前沿的发展目光,汲取优秀的前沿的技术方法和理念, 综合考虑林业造林栽植的实际需求,高效开展各项技术工作,为林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未来,应持续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