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 艺 赵 磊
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农机制造和使用大省,全省粮食总产连续多年超过1300 亿斤,农机总动力达到1.065 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2%。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壮大,对加快促进河南省农业机械装备和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河南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近年来,河南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深化机构的部署要求,不断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全省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及业务健康发展。
1.省级情况。2019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并入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原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设农业机械推广处,人员、工作职责基本没变。
2022年4月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所属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农业机械推广处从原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剥离,与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整合组建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负责组织全省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指导。
2.市级情况。全省17 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农机推广机构共有15 个专业站(专门从事农机化相关工作),4 个综合站(从事包括农机化、种植业或畜牧水产等相关工作),机构性质均为公益一类。其中专业站中有独立机构9 个,主管单位分为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机中心三种情况;专业站中有内设机构6 个,隶属单位分为市农机中心、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两种情况。综合站4 个,隶属单位分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检疫站三种情况。
3.县级情况。全省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共103 个,专业站91 个,综合站12 个。公益一类98 个,公益二类2 个(新乡卫辉市、南阳桐柏县),参公管理3 个(开封兰考县,南阳南召县、镇平县)。其中专业站中独立机构22 个,内设机构69 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后,主管单位、隶属单位情况与市级基本一致。
4.乡级情况。河南省乡镇没有独立的农机推广服务结构,只是在农业服务中心或乡村建设办公室设置了农机工作职责,没有专一的岗位人员。
1.农机推广部门经费不足。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省级农机推广机构从农机化部门剥离,运行经费严重不足;2022年全省市级推广机构项目经费共120.32 万元,公用经费共111.65 万元,县级推广机构项目经费共792.43万元,公用经费共395.95万元,经费不足现象比较突出,与推广业务需求不相匹配。
2.农机推广人才力量薄弱。河南省农机技术推广人才匮乏,特别是随着机构合并、缩编、减员等改革,市县两级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一定程度上减少,乡镇级无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及工作人员,比如驻马店市农机推广职能划到市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检疫站,原推广站24 人已被分流到市农业局各个二级机构中,负责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待定;鹤壁市现无独立从事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推广工作开展有负面影响;河南省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市级农机推广人员,35 岁以下占11.5%,县级农机推广人员,35 岁以下占11.7%。
3.农机推广条件落后。缺乏农机化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目前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没有长期、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市级站中均没有网站,具有手机平台的仅有2 个;县级站中具有网站的有4 个,具有手机平台的有10个,当前推广工作未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政策、资讯、技术等服务信息传输不畅。
4.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增加。改革后,全省农机推广机构的归属有变化,推广系统及主管单位一致性变差,业务工作存在脱钩情况,对农机推广工作沟通对接增加了难度;部分地市改革后,参公人员和事业人员混编混岗,在管理、工资、待遇等方面都按照行政、事业两套系统进行,日常工作落实较被动。
1.持续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近年来,河南省以推广机构公益化为基本要求, 发挥省、市、县联动作用,深化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每年在全省100 多个县实施,固定安排农机部门资金1200 万元左右,用于县级推广服务、科技示范、人员能力建设三个方面,通过不断完善“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创新。
2.大力推广示范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河南省着眼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主攻农机化薄弱环节,以项目实施为重要载体,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技术,优化装备,进行对比试验,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宣传培训,多措并举,大力推广玉米籽粒收获、水稻机收、薯类收获、花生收获、大豆低损收获等先进适用、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促进了河南省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快速发展。2021年河南省玉米籽粒机收率达到1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花生机械化收获率达到79.24%,水稻机播率已达62.31%,大豆机收率达到79.82%。
3.增强农机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以农机化技术培训为推手,以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为主体,结合主推技术,围绕关键环节,采取线下举行和线上直播相结合,室内培训和现场观摩相结合,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省级农机推广适时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研讨交流,全面提升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和主推农机化技术,印发宣传资料,走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介,宣传农机化政策、技术;组织农民培训、现场观摩、演示活动等方式,推动农机新技术深入人心、落地应用。
1.坚持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质量可靠、绿色高效的农机具推广应用,推进农机化新技术进村入户。
2.坚持项目带动。强化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民群众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积极性,总结集成优化技术服务模式,加大农作物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粮食减损技术,为推进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3.坚持现代化服务。加强农机推广人才系统培训,强化知识更新;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以便提高农机推广系统人员的素质和文化层次,达到改善农机推广系统的人才资源结构。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加强农机技术指导员分户指导、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网络,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大众媒体加大农机推广宣传力度,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农民培训,现场观摩、演示活动,强化农机新技术推广普及效果。
4.坚持协作机制。围绕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和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的要求,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公益性推广服务。强化与基层推广部门、科研单位、院校、机手、农民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农机作业组织、农机大户等新技术应用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协助农机生产企业做好农机产品售后培训,参与农机作业示范演示活动,普及农机化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