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信息化种植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4-05-18 09:11张春凤
河北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棉田棉花灌溉

□文/张春凤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大众对棉花及其棉副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棉花作为一种喜温的植物,在种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温度。一般在早晚温差不大,湿度跨度不大的地区,20~25℃是最适合棉花生长的温度[1]。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棉区已实现了棉花栽培方式的转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因此,在棉花生产中,加强栽种管理,对提高棉花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棉花信息化种植管理原则

(一)强化思想宣传落实

为确保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采用信息化管理扭转种植者的观念。所以,在平时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对棉花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直观问题进行优化调整,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宣传工作进行全面贯彻。种植业的信息化推广,需要在思想方面树立先进的理念,然后再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帮助棉花种植实现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

(二)强化技术推广

对于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种植技能比较落后,要想使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就必须从提高种植技能开始。在指导棉田高效耕作中,优化耕作时机、施肥时间,从而提高耕作效率和棉田产量,最大程度的提高棉花种植的科学性。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全面实施,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强化技术推广,从技术方面实现种植效率的提升。

(三)加大科研投资力度

信息化种植是依托当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推动棉花种植全面科学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源动力。加大科研投资力度,是推动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在现有的棉花信息化种植管理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带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进行种植技术的研发,加大研发力度,为科学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当前棉花种植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技术领域的发展较为成熟,在化学肥料以及种植管理等方面领域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但是在当前绿色农业全面发展下,还需要对相关种植技术进行拓展,实现棉花种植的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

二、棉花信息化种植管理现状

(一)机械化种植具有局限性

棉花这种经济作物,对土壤和温度要求较高,从现阶段调查资料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种植区域在全国范围内最大。但是该区域棉花种植以钵盘移栽为主要方式,从整体上看,棉花机械化种植覆盖面积不大,信息化种植管理模式还没有全面应用起来,很难在种植、管理等方面有效提升棉花种植的经济性和科学性。大钵体移栽方式和耕打穴移栽方式与当前农业发展适应程度不高,急需在技术方面进行改进。

(二)棉花采收机械化程度低

1.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不匹配性。一方面,现有的采棉机都是对行收割,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棉花种植方式差异较大,行距不一样,不适合在所有地区使用。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在种植棉花时,采用的是“矮、密、早”的栽培模式,在实际生产中,机采棉喷雾机只能对上部叶片喷施脱叶剂,无法兼顾下部叶片,于是就造成整个棉花脱叶效果不佳,从而加大了机采棉的含杂率。另外,在实践中也发现,棉花无法达到一次集中开花,且因花期较长,难以一次全部采完,严重制约机采技术的推广。

2.关于机采棉的收购和加工,对籽棉和皮棉的杂质和品级的要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影响了棉农的收益和机采棉的推广。

3.传统的棉花加工方法比较陈旧,忽略了除杂和干燥,不能满足机采棉的加工要求,新上和更新配套的机采棉加工装备生产线需要很大投资,极大降低了企业更新的热情。

4.当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棉花收割机械主要来源是进口,国内没有相应的机械技术支持,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难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维修和维护服务,阻碍机械全面化进程,与当前全面信息化种植需求不符合。

(三)田间监控方式传统落后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其田间监控方式大多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力巡查,管理效率较低,无法达到最佳的监管目的;其次,采用人力监控的方式,需要相关人员定期到棉花种植区域对棉花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对土壤含水量及病虫害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在大面积种植区域也需要采取相应抽样调查,但因为人力资源有限,无法实现全面性的棉花种植监控。这也是造成棉花种植管理中经常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

(四)田间管理技术低下

管理技术落后,不利于棉花大面积种植,其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很多地区农户都依靠传统的种植经验,一旦当年的雨水过大或出现大面积虫灾,将会导致棉花减产,严重的还会绝收。因此,加强棉田管理,是实现棉花增产的关键。所以在当前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普遍应用下,急需全面提升棉花的管理技术。

三、棉花信息化种植管理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一)选种

在选育过程中,要以适应当地环境,产量高、质量好、抗虫性好为主要指标。采购种子时,选择有资质、有经营权的厂家,留意包装上的标签,以保证种子品质[3]。在对棉花成熟度的筛选上,农户可通过网络,运用信息技术,对棉花种子进行筛选,但不同区域在选种时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二)栽培技术

棉花的品种具有差异化。棉花的发芽率、成活率及生长周期都与棉花栽培技术有很大关联。通常,棉种的发芽温度在12℃左右,15℃是棉株叶发育所需的温度,17℃是棉花出苗所需最低温度,因此,要想让棉铃正常发育所需温度不能低于15℃[1]。所以,在棉花栽培和生长过程中,温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因子[4]。但是,在栽培中,人为因素对种植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必须加强对栽培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

(三)高科技灌溉技术的应用

棉花田间管理过程中灌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这里就可以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利用高科技灌溉技术进行棉田灌溉。可以在田间不同区域设置水量感应器,水量感应器的数据直接传回到中央控制器内,一旦感应器对田间水量报警,中央处理器收到该报警数据后,可以直接对该区域进行自动化灌溉,不但大大节省水资源,也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水平。除了及时对缺水地区进行灌溉外,中央处理器也可根据既定程序进行定期灌溉,可以设置为3 天或5 天灌溉一次,并对灌溉量、灌溉面积进行自主设定。科学化灌溉技术能够提升棉花品质,提高种植效率。

(四)种植管理

棉花种植管理的科学性和信息化体现在多个环节。如,在棉花采摘期,需要进行科学管理与规划,把握好采摘最佳时间,否则会影响到棉花的品质,达不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棉桃吐絮后7~10 天进行采收,同时,在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拾生花,特别是在不同季节,要分开来,这样一层层检查,才能使棉花品质得到提升。其实,棉花品质最佳的当属中叶棉,中叶棉的温度和湿度均达到最佳,而且棉花蓬松度也比较合适,所以,采收棉籽时,不宜过早过迟,以免影响棉花品质。同时,加强棉农对栽培管理工作的宣传,使其了解栽培和管理对提高棉花品质的重要性。

(五)病虫管理

病虫害是影响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已知约40 余种病害。在棉花苗、成花阶段,以棉铃虫为主,对棉花造成危害最大。在病虫害控制上,要做到科学控制,在秋冬季节,要对棉田进行灌溉,以减少棉叶螨、棉铃虫的越冬概率。同时,要在棉田周边清除棉虫“食物”供应,消灭周边蜂蜜作物,使棉虫不能生存[1]。在栽培时,要注意对初期病虫害进行预防,并采取适当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萌芽期。在控制时,应针对不同虫龄采取不同的措施。运用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病虫害监测水平和效率,提前对各种病害进行预防,提前发现虫害。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也让农民们完全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生活方式,为科学种植、高效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农业预防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根除病虫的目的,从而确保了棉花的品质。

(六)推广棉花智能化田间管理

棉花生产需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农业跨越式迈进。现代农业中运用了互联网、云监控、传感器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智能化田间管理也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可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对自家棉田进行棉花长势监测与浇水、施肥等一系列农事管理。既提高了棉田水肥利用率,又能做到精准水肥管理,减少人力投资成本。政府应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和引导,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户使用棉花智能化管理技术。组建专业团队定期对农民进行新技术宣讲以及技术培训,让普通棉农在思想上认可并愿意将该技术应用于日常种植管理过程中。

结束语

棉花的种植,需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种植地的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也直接影响信息化管理效果,信息化管理还能对病虫害进行提前预警。为此,大力推广及应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既注重产量,又注重栽培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棉花品质。

猜你喜欢
棉田棉花灌溉
棉花是花吗?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棉花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