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婷婷
自2012年国家启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通过十年的努力,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作出了重要的部署,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向着农业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目标的不断迈进。
自2012年国家启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通过十年的努力,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依然还存有一些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理解片面。部分地方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改善农村环境,清理打扫卫生的层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的整治见效快,并且效果显而易见,所以很多地方片面地将美丽乡村建设理解成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但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于此,不但包括基础设施的提升,还应包含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等。
(二)美丽乡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部分地方对制定科学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重视不够,导致建设内容单一,仅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注重,村庄建设同质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且每个地域都有代表自身的特色产品,这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值得深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健全规划引领机制。
(三)群众参与度较低。美丽乡村是为民而建,但在具体项目开展上,大多是靠以上率下的行政推进式发展方式,工作开展不深、不透,甚至出现了上热下凉的情况。部分农户还觉得美丽乡村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只愿获得环保回报,而不愿为生态的改变作出努力,农民群众在建设中主体作用没能充分体现。“无论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方式,还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样式,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听取村民的建议、遵从村民的意愿,重视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
(四)对乡风文明等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大多数的美丽乡村建设局限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狭小范畴,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不足,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不产生经济效益,工作中存在着被动、应付的现象。比如村内虽然设置了很多垃圾收集设施,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村内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屡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目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何为和美乡村,有着更高层次的定位。
(一)生活舒适宜居乡村。什么样的乡村适合居住和生活?一是居住环境舒适。传统的农村住宅保温、防潮、抗震等性能不高,所以,要在不破坏乡村风貌的前提下,对农村住宅进行现代化改造设计,从而增加居住的舒适性和宜居性。二是环境卫生整洁,卫生整洁的环境是乡村宜居的基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习惯,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实现乡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三是生产生活便利。村庄道路畅通,村民出行便利,自来水连接入户,饮用水得到保障等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随着电商的发展,村民可以实现不出家门物资购销,要推进快递进村业务,从而方便村民购销。要推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村民代办登记、审批、报备等事务,避免村民在各部门来回奔波。四是休闲活动丰富。乡村的生活相比城市较为单调,休闲娱乐场所较少,要加强农村综合文化工作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文化运动场、图书阅览室,配备音响设备、体育器材等,开展文化下乡,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多元的文体需求。
(二)产业兴旺宜业乡村。“安居、乐业密不可分,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前提[2]。”实现产业兴旺,离不开对乡村人才、物力等诸多资源的整合,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高科技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农业上,伴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这为吸引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人才的回归、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的产业发展兴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资源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家庭民宿、农家饭店、乡村休闲游等项目的出现,使得农民的就业面更加广泛,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而且村内就近就业,使得岗位更加稳定,就业技能同步得到显著提高,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了稳定增收。同时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出现,农村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以及乡村手工业和小型加工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增收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逐步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盼头。
(三)生活幸福和美乡村。中国自古崇尚“和”的思想,和美乡村的提出,融入了中华传统的“和”文化,一方面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美乡村的建设也要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民居和作物、蔬果、花卉等地方特色产业是人们顺应自然,根据长期以来的生活和生产习惯选择的结果,差异化和多样化也是乡村各美其美的重要特征。和美乡村不是否定传统的全盘现代化,更不是整齐划一的“一刀切”,而是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在保留原有的乡村形态、尊重村民生活生产习惯的基础上,保留乡村的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改造,让乡村生活更便捷、文明、幸福。另一方面要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乡村要保持和睦安宁的社会环境和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乡村建设不能只注重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将“和”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中华文化向来遵从“以和为贵”,开展乡村建设要将与人为善、上慈下孝、举案齐眉、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诚实守信等中国传统美德传承发扬。乡村生活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其特有的生活环境对培养人们内心和善的道德修养都有积极的作用,评选美丽庭院、好婆媳,通过身边的典型模范来引导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生态环境的提升,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绿水青山也就成了金山银山,进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为农民致富打造了一个新的增长极。
(一)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央和政府各级财政对乡村建设投入资金不断加大,村庄清洁、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促使乡村环境明显优化,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022 年12 月23 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22)》在北京发布,报告中提到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已发展为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无限、极具带动性、广泛受益的朝阳产业。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9 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30.9 亿,占当年国内旅游人次的50%。2020 年受国内疫情影响,旅游人次下降严重。国内疫情政策放开、疫情趋于平稳,随之而来的乡村旅游业也逐渐回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又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农业、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手工业、娱乐业等[3]”,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和美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批的建设者和专业人才,乡村工匠近些年已成为乡村紧俏人才,农民不用外出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政府又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农民技能提升的培训,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这些措施也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农民致富途径不仅“有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的‘老三宝’,还要有农村电商、来料加工、农家乐与民宿的‘新三宝’”[4]。和美乡村建设给农民就业创业带来了新方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将有效推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保证农民群众增收,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三)和美乡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美乡村的建设假如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致富,和美乡村建设就是空壳。农村经济的壮大关乎农民富裕,要发展乡村经济,要促使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通过编制科学的村庄发展规划,能够明晰乡村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拓展产业链条,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稳固载体。另外,和美乡村的建设可以带动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促使开发出有创意有特色的创意农业,发展出一批农业地域品牌,以此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拓展了增收渠道。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对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和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培养出一批有责任、懂政策、有目标、有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进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头活水”,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这还远远不够。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为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要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注重保护、体现特色,结合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城乡大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