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份,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说媒”节目在网络爆火,不少网友去实地打卡,“不是婚介所去不起,王婆说媒更有性价比。”狂热的网络流量给这个节目引来众多争议。
《水浒传》中不止一个王婆
大众熟知的王婆这一形象来自古典小说《水浒传》,在《金瓶梅》等小说中也有很大戏份。有趣的是,在《水浒传》里其实出场过不止一个王婆,比如第六回里高衙内设计诱骗豹子头林冲的夫人,让陆虞候把林冲请去喝酒,再找人跟林夫人说林冲喝酒时忽然倒地,请她快去查看。林夫人听到这一噩耗,急忙去请邻居王婆看家,自己跟人匆匆出门,结果被一路带到了陆虞候家,高衙内早早就在这里等着。再如第二十回,宋江经人说媒娶了阎婆惜,这个做媒的媒婆也叫王婆。原书里面写道:“只说宋江乘着月色满街,信步自回下处来……走不过三二十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声押司。宋江转回头来看时,却是做媒的王婆。”
最有名的王婆则出场在第二十三回,在通行本中,这一回的标题便是“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王婆住在武大郎家隔壁,主业是开一家茶坊,也兼做媒。西门庆最初看上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便是在这家茶坊里与王婆沟通。
这个王婆做媒多年,不是一个简单角色。《水浒传》中专门有一首诗来写她,正是说她最善花言巧语、欺左瞒右,“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捉对。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级殿中仙。玉皇殿下侍香金童,把臂拖来;王母宫中传言玉女,拦腰抱住。略施妙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稍用机关,教李天王搂定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陟也生心;软语调和,女似麻姑须动念。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
在宋代话本中,不少媒婆都叫王婆。比如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其中有个王婆“唤做王百会,与人收生,做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在后代话本小说中,也经常有叫王婆的媒婆出场。比如明代话本《包公案》、清代小说《施公案》中,都有兼职说媒的王婆出场。
媒婆的悠久历史
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婆这个行当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媒人这样的职业。《周礼》中关于婚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以及迎亲等程序,后人也称之为“六礼”。在纳采之前,一般还有“下达”之礼,即男方先遣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许之,而后男方才又遣媒人到女家纳采,即赠送采礼。《孟子·滕文公下》中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可见当时媒人已经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人也经常把媒人雅称为“伐柯”,这一典故出自《诗经》。《诗经·豳风》中有一篇《伐柯》,其中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就像砍柴需要斧子一样,娶妻就需要媒人。因此后人用“伐柯”作为媒人的典故。此外“冰人”“红娘”也都用来指代媒人。“冰人”的典故出自《晋书》:“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西晋时期有位令狐策,做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层下面的人说话。出身敦煌的术数名家索紞跟他解梦说,冰上代表阳,冰下代表阴,在冰上向冰下说话就是为阳语阴,是媒介之事,所以这个梦寓意着你将要为人做媒。因为这段传奇故事,后人也称媒人为“冰人”。
红娘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传奇《莺莺传》,也被称为《会真记》,讲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故事始于张生旅居的蒲州普救寺发生兵乱,他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在这个故事中,红娘就起到了牵线的作用,在宋人诗词中,就已经将红娘作为媒人典故。
金代,董解元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到了元代,王实甫又在前面两部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给故事以完美的结局,其中有“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著名台词,红娘这个角色也更加有影响。
男性媒人叫月老
男性的媒人则称之为月老。月下老人的故事出自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定婚店》,大概是说唐太宗贞观年间,杜陵(今西安东南一带)有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叫韦固,一直找不到对象。有次路过宋城(今商丘一带),住在城南一家旅店。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大家闺秀,让他第二天去龙兴寺门跟人家的家人见面。他去赴约的时候,斜月尚明,他看到寺庙门口“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他去瞅人家的书,发现一个字都不认识。他和老人搭讪,才知老人并非世间之人,而是“主天下之婚牍”的幽冥之人。他的袋子里有条红绳子,“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韦固问他自己和这个大家闺秀有无姻缘,月下老人断然否定,说:“你的老婆此刻才三岁,要等到她十七岁你们才会结婚。”并且表示,男青年和这个三岁孩子红绳已经绑定了的。
韦固便询问这命中注定的老婆在哪,月老倒也不隐瞒,说可不就是附近那家卖菜老太的女儿么。第二天,韦固跑到菜市场一看,有个瞎了一只眼睛的老太,抱着一个奇丑无比的小女儿,月老指着这个丑女对韦固说:“看,这就是你老婆。”韦固气得半死,当时就问能不能杀了这个小女,月老说:“以后有大富贵,哪里可以杀呢?”说完就不见了。韦固不听,自己偷偷磨了刀,让仆人去杀了那小女。仆人忠心耿耿,第二天拿着刀就奔向菜场杀人,老太抱着女儿狂奔,勉强躲过一劫。韦固问仆人杀掉没有,仆人说:“我准备一刀捅她心脏,但好像只伤到了额头、眉毛。”韦固泄恨完毕,也没有追究,自己继续到处找老婆,无一如愿。
十四年后,韦固做了个小官,能力出众,他的领导很是赏识,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这个女孩子十六七岁,花容月貌,就是眉间常贴着一个花钿,连洗澡都不取下来。韦固忍了一年多终于忍不住,逼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女孩子就哭着说:“当年父亲是宋城县的长官,死在任上。我那时只有三岁,和乳母相依为命,乳母靠摆蔬菜摊维持生计,为了照顾我只能每天抱着我去市场。有天走路时,突然冒出来一个狂贼,竟拿刀就要杀人,乳母抱着我死命奔逃,还是被砍伤了眉头,伤痕至今都在,所以用花钿遮掩。这件事过去七八年之后,我的叔父才找到我,把我当自己的女儿,他就是你的上司。”韦固听完大为震惊,就把当年的事情和盘托出,这下知道了月老红线的力量。后来时任宋城长官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当年韦固住的旅店题名叫“定婚店”。自从这个故事流行以后,月老、红线就成了婚姻的典故,史不绝书。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